剛剛
你們有沒有看到日環食?
日環食終於來了~
在廣州看到的「日食」是這樣的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攝
精彩絕倫的日環食大賞現在開始!
(來看美圖~)
廣東地區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攝
來源:廣州天氣
廣東大部分地區只能看到日偏食
如果抬頭看不到
就往地上看吧~
西藏阿里地區
圖源:@中國天氣
福建廈門地區
廈門金邊日食全過程 圖源:央視新聞、人民日報
遼寧大連地區
圖源微博
再來一個大雜燴
圖源:@中國校園之聲
你有沒有看到日環食啊?
今年還有哪些天象值得關注?
記住這些時間!
接下來是科普時間↓↓↓
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是根據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這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發生日環食時,物體的投影有時會交錯重疊。
因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體,所以太陽照射的光,有時會被月球擋住。農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發生日環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陽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日環食就發生了。太陽射出的光線被月球擋住,而在月球的陰影區內,人就不能接收到陽光,所以就無法看到太陽。
又因為月球到地球的距離與月球到太陽的距離不同,且月球離太陽比月球距離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陽遮住,只露出周圍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環食。
中國位於本次觀賞的絕佳地帶。6月21日14時43分至17時24分,日環食在我國自西向東隆重登場。西藏、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臺灣等地在環食帶內,可以觀測到「日環食」震撼景觀。環食帶以外的中國其他地區可見到「日偏食」。
最近一次日環食天象出現在2019年12月26日。那一次在中東、南亞和東南亞等地都可以看到,不過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只能看到日偏食。而上演的日環食是時隔8年後再次光臨我國。
雖然8年一遇已屬難得的天文景觀,但在歷史長河中難稱天文奇觀。
真正的天文奇觀數十年才能看到一次,甚至百年難得一遇。其中,超新星爆發、獅子座流星雨、大彗星、月全食、日全食等都值得你用一生等待!
關於中國日全食的記載,最早是在公元前1948年。
《尚書·胤徵》記載:「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描繪了天有異象,人們慌亂四散的場景。傳說此次日全食出現時,夏代一位天文官因沉湎酒色,漏報日食,被砍首以警示玩忽職守者。
而距離我們最近的在中國境內可見的日全食發生在2009年7月22日。這次日全食又叫長江大日全食,因為其平均日全食持續時間長,而且全食帶覆蓋的人口最多。
日全食
至於下一次中國境內可見的日全食將在2034年3月20日發生在西藏北部的山區,但基本是無人區。另外2035年9月2日,還有一次日全食在我國北方發生,時長1分29秒。
因此,想要在中國境內看到日全食還得等上十來年。
人類歷史上觀測到過很多次超新星爆發,但是被記載下來的肉眼可見的超新星只發生在公元185年、369年、386年、1006年、1054年、1181年、1572年、1604年和1987年。近兩千年來不到十次記錄,算下來平均250多年才出現一次。
這其中在我國境內的超新星爆發只有3次,分別發生在公元185年、1006年和1054年。
《後漢書·天文志》記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癸亥,客星(編號:超新星SN185)出南門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後年六月消。」
《宋史·天文志》記載:「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四月戊寅,周伯星(編號:超新星SN1006)見,出氐南,騎官西一度,狀如半月,有芒角,煌煌然可以鑑物,歷庫樓東。八月,隨天輪入濁。十一月復見在氐。自是,常以十一月辰見東方,八月西南入濁。」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己酉,客星(編號:超新星SN1054)晨出天關之東南可數寸(嘉祐元年三月乃沒)。」
發生在1054年的超新星爆發產生了史上第一個蟹狀星雲,當時中國、印度、阿拉伯和日本天文學家都記錄了這一天文現象。這也是古代歷史上觀測範圍最廣的一次超新星爆發。
蟹狀星雲
獅子座流星雨綽號叫「流星雨之王」,它的母體彗星為「坦普爾-塔特爾」彗星。
雖然平時獅子座流星雨的ZHR(每小時天頂流星數)只有10-15,遠不及北半球三大流星雨(象限儀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和雙子座流星雨),但每過33年左右獅子座流星雨就會出現一次高峰期,ZHR可達數千!
有人或許對2001年11月19日凌晨的那場獅子座流星雨還記憶猶新。這是20世紀以來首次在中國觀測到的流星暴雨。持續五六個小時的流星雨最大峰值達到每小時數千顆。
2001年獅子座流星暴雨一顆火流星以及爆炸後的餘跡
而歷史上最壯觀的流星雨發生在1883年。那一年的獅子座流星雨簡直就是超級暴雨!ZHR高達35000,是2001年獅子座流星雨ZHR的數倍,每分鐘都能看到數顆流星划過天空,天上真的就在下星星雨!
1883年獅子座流星雨
大彗星是對地球上的觀測者來說特別明亮和壯觀的彗星,肉眼能看到,而且持續時間也比較長。從20世紀來看,每10年左右能看到一個,運氣好的話一生也可以看到不少。
這其中最出名的大彗星包括1910哈雷彗星、1910白晝大彗星、1965池谷·關彗星和1977海爾·波普彗星。
1910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大約76年回歸一次,也就是說一個人一生如果能看到一次哈雷彗星也算值得了。下一次哈雷彗星回歸將會在2062年,一定要記住噢~
1910白晝大彗星
1910白晝大彗星亦可稱為一月大彗星,是一顆於1910年一月可見的大彗星;根據記載,其最高視星等可能超越了金星。著名的哈雷彗星於同年五月回歸,不過明亮的一月大彗星顯然搶走不少哈雷彗星的風採。
1965池谷·關彗星
池谷•關彗星是一顆由日本業餘天文學家池谷薰和關勉於1965年9月18日發現的非周期彗星。彗星於日本時間10月21日中午通過近日點,一如預期所料,該彗星在空中異常光亮,比滿月的光度還要光60倍,在白天也能看見它在太陽隔鄰,因此它是近千年來最光亮壯觀的彗星之一。
1977海爾·波普彗星
70、80後或許對這顆彗星還有印象。1997年的這顆彗星,連同漠河日全食吸引了大量的天文愛好者。該彗星在1997年過近日點時,縱使在城市中亦能以肉眼看見,是自1975年以來最亮的彗星。
我國是最早記錄月食的國家。早在春秋時期,就有對月食的記錄。《詩經·小雅》中有「彼月而食,則維其常」,記錄的就是指發生在公元前776年的一場月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記錄。
而離我們最近最出名的月全食當屬發生在2018年1月31日的月全食。此次月全食是「月全食血月+超級月亮+藍月亮」三合一的天文奇觀。據說,這是152年來首次出現「超級藍血月全食」。
2018年1月31日月全食過程
參考資料:
班固 《後漢書·天文志》
脫脫、阿魯圖 《宋史·天文志》
李燾 《續資治通鑑長編》
莊天山:關於獅子座流星雨的周期 《自然科學史研究》1992年04期
陳丹:漫談「大彗星」 《知識就是力量》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