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冬日攻堅外沙湖水生態修復
1月11日,外沙湖、楚河及水果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外沙湖湖面上,作業人員插種水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通訊員 王浩
1月11日,冬日暖陽。沿武昌鬆竹路走近外沙湖,湖面上,數十艘作業船浮在湖泊中央,作業人員舞起長杆插種水草﹔沿岸線步行到楚河,河水已經被抽乾,工作人員正在清淤。轟隆的機械聲中,外沙湖湖底的淤泥不停被挖起,通過管道輸送到岸邊的處理廠處理。
外沙湖、水果湖、楚河和東湖為連通水體,經多年治理,東湖水質現已達到Ⅲ類水標準,而臨近的外沙湖卻長期為劣Ⅴ類。2020年6月,武昌區啟動外沙湖、楚河及水果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力爭區域水質達到Ⅳ類水質標準。如今,工程已進入攻堅階段,預計今年5月完成全部整治。
「外沙湖是大型城中湖,總面積307公頃,又連接水果湖、楚河和東湖,治理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工程特聘專家、湖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生態修復首席專家康玉輝稱,外沙湖周邊均是建成區,雨汙合流情況比較突出。外沙湖、楚河及水果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重點,在於局部清淤、管網排口的生態化改造以及水生態系統的修復。
在空中用無人機俯瞰,整個外沙湖水面,用綠色的網狀圍擋分隔。已完成初步治理的區域湖水清澈,與還未完成治理的水域相比,涇渭分明。
「我們將整個外沙湖,分成8個區域分步治理,並先行打造了南端濕地科普示範區、北端秦園示範區以及萬達遊船碼頭湖泊水生態修復示範區。」工程總承包武昌市政集團項目負責人餘良雷介紹。
來到遊船碼頭處,水體清澈透亮,站在岸邊,就可見湖底水草搖曳、小魚遊弋。
行至濕地科普示範區,一艘無人水質監測船和一艘無人清潔船正在水中巡遊,兩艘無人船24小時定時運行,對水質進行監測,並自動清理水面漂浮物、修剪水草。
康玉輝介紹,示範區內,按照不同配比,種下苦草、輪葉黑藻等沉水植物,這些植物有助於提升水體透明度、改善水質,同時為多種生物提供適宜的棲息環境,還投放肉食性烏鱧、黃顙魚等魚類,以及螺、蚌等底棲動物,構建健康食物網。水生態修復將實現渾水生態系統向清水草型生態系統轉變,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
「外源截汙是前提,水生植物群落構建是主要內容,魚類調控是主要手段,適當人工維護是必要條件。」餘良雷稱,目前,外沙湖已完成近八成面積的水質治理工作,綜合整治工程完工後,還設置了5年的養護期,通過人工巡檢和物聯網智慧監測系統,對外沙湖進行水質監測,持續提升外沙湖水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穩定性。
(責編:周恬、張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