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美、渴望美、追求美,這都是人的天性,那些從事著相關職業的人是不是比普通人更會保養,皮膚更好,更年輕?
帶著這此問題,本次特別走訪到了鄭州東方整形美容醫院非手術中心張會霞院長。
時尚的短髮,清澈的笑容,堅定的眼神,張會霞院長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時尚、幹練的知識女性。
與我想像中的皮膚科醫生一樣,她臉上的皮膚很好,毫無瑕疵,是我所嚮往的那種。
張會霞,鄭州東方整形非手術中心院長、皮膚雷射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微創與皮膚整形美容分會微創生物動能療法亞專業委員會委員、鄭州整形美容協會會員,多次參加國內外皮膚雷射學術會議,在相關雜誌上發表論文多篇,青雲獎2018青年醫師光電美容技能創新大賽中榮獲大賽「新秀獎」。資深皮膚抗衰美白管理專家,東方整形抗衰儀器和水光注射首席操作師。擅長於黃褐斑、頑固性痤瘡、雀斑、扁平疣、敏感性皮膚病、疤痕及各種胎記的綜合診斷與治療,強脈衝光、CO2點陣雷射、像束雷射、射頻雷射、調Q雷射、染料雷射等治療。擅長把雷射美容、射頻及微針等醫學美容技術結合,根據求美者不同膚質的情況,精準調整光學儀器能量設置與治療手法,見效快。
張會霞院長說當初選擇皮膚學科時,除了自己天性愛美,還有兩個原因,一是相對於外科,皮膚科的診療體力體能消耗少;二是皮膚疾病一眼就能夠看到,不像內科疾病還要藉助儀器。但隨著在這一領域的不斷探索,張會霞院長發現,她最初的設想全部被顛覆了。
撥開迷霧,探索疾病的真相
談到自己從前對皮膚病的理解,她笑著說「當初還是想得太簡單了」。
通常我們理解的皮膚病,可能就是長斑、長痘、長癬、長疹、長瘡,肉眼可見,易於診斷。而實際上,皮膚病的病種有一兩千種,有些皮膚病,從外表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同,但臨床上卻表現為非同種類的病種。這就需要醫生的火眼金睛及對皮膚病理十分了解。
一位來自河南南陽飽受「痤瘡」困擾多年的女性病人,找到張會霞院長的時候,幾乎已經對自己的臉失去了信心。張會霞院長第一眼看到她時,臉上既有「痤瘡」留下的褐色疤跡,又有新冒出來的紅色丘疹及膿皰,她告訴張會霞院長,「痤瘡」已經折磨了她五六年了,反覆發作,一張臉已經面目全非了,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與感情。詳細詢問了病人的病史之後,張會霞院長意識到,病人所患的是玫瑰痤瘡,在之前被誤診為了尋常型痤瘡,所以導致療效不佳。「受內分泌、精神壓力等影響,玫瑰痤瘡的發病率較高,而這種病在初期容易被誤診為過敏,中期容易被誤診為尋常型痤瘡。」不少被誤診的病人,找到張會霞院長的診療後,結束了被皮膚病長期折磨的歷史。
設備和技術,是她的兩大「武器」
通過不斷接觸到越來越多的病例,讓張會霞院長對皮膚病理學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大量的臨床案例引導她通過病理學窺到了更加博大精深的領域。
於是,張會霞院長通過不間斷涉獵皮膚內科、皮膚病理、雷射和外科。綜合運用各種光學設備強脈衝光、CO2點陣雷射、像束雷射、射頻雷射、調Q雷射、染料雷射,結合皮膚醫學理論,不斷地探索皮膚領域的疑難雜證,隨著對皮膚領域越來越深入得了解,這讓張會霞院長清醒地意識到,當初以為皮膚學科對體力體能消耗小,完全是一種誤解。
這些年對皮膚領域的不斷深耕,讓張會霞院長成為了能夠挑戰皮膚科少見病、疑難病的「高級偵探」。她說,她有兩件法寶,一是非手術中心的十幾臺皮膚領域的先進設備,一是通過這些年的大量經驗研究出來的雞尾酒祛斑、三維動感祛斑、眼部小熨鬥、赫本天鵝頸抗衰、中西醫內調外療祛痤瘡等多種先進治療方法。另外在她的手機雲盤裡存有她要查閱的海量資料,也有她時時能夠與國內外同行探討業務的各種群,她經常在這裡和同行們探討少見病疑難病的答案。
找張院長的患者很多,我來採訪的時候,她還有幾個患者在待診,一天上百次的接診量,讓她積累了豐富的案例,疑難雜症再難逃過她銳利的目光。張會霞院長採訪時說,分型對皮膚病治療非常關鍵。每一種皮膚病都有很多種分型,每一種分型的治療手段並不一樣。針對黃褐斑、頑固性痤瘡、雀斑、扁平疣、敏感性皮膚病、疤痕及各種胎記要分型分類綜合診斷與治療,還要將雷射美容、射頻及微針等醫學美容技術結合,根據求美者不同膚質的情況,精準調整光學儀器能量的設置與治療手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
把變美當成一輩子的事業
在皮膚病理界有這樣一句話:研究皮膚病理的人,必須清心寡欲,對它保持興趣,持之以恆地學習。
工作與學習,佔據了張院長大部分時間,包括休息時間。
加班加點是常事,每天看完100多個病人,回到家裡還要思考當天診療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這樣的工作節奏,一天下來,非常疲憊。然而,緩解疲憊的「良藥」,對醫生來說,那就是越來越多的患者的認可,越來越多的患者慕名為美而來,她說看著一個個通過治療後變得自信變得更美的患者,即使加班也是高興的。
執著、專注、專業,對生活少有欲望,張院長就是這樣的人,張院長說:「會把變美當成一輩子的事業來做,讓更多的人更美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