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金絲猴洛馬種群(資料圖)。 田應平 攝
中新社怒江6月3日電 (陳靜 李曉琳)眼睛圓又大、唇厚,通體近乎黑色,耳部和頰部有小撮白毛……3日早9點,行動敏捷、性格溫順的怒江金絲猴「黎黎」正在享用飼養員送來的早餐。
2013年9月,瀘水市村民在高黎貢山發現一隻受傷的怒江金絲猴,因其右眼患有白內障,在跳躍樹枝時不慎掉落,村民遂將其帶到怒江州野生動物收容救助中心進行救治,飼養員稱其為「黎黎」,這也是全球首隻怒江金絲猴活體樣本。
「目前怒江金絲猴已知僅分布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境內四個片區,即片馬片區、洛瑪片區、那米片區、堵堵洛片區。」王新文稱,目前已發現的怒江金絲猴種群僅有200隻左右。
2015年11月,一位瀘水當地村民將其從緬甸邊民手中獲得的怒江金絲猴雌性亞成體無償交給救助中心,成為該救助中心內的第二隻活體樣本。
「通過對兩隻怒江金絲猴進行救助及觀察,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其生活習性,給野外調查提供基礎。」王新文介紹說,目前掌握的怒江金絲猴主要在海拔2300米—3300米的中山溼性常綠闊葉林和部分溫涼性針葉林、寒溫帶竹林生存;取食早高峰和移動高峰為8時—10時,休息高峰為12時—14時;食譜包含160餘種植物的不同部位,包括杜鵑花科、樟科、薔薇科等。
王新文稱,目前怒江金絲猴的保護工作困難重重。在自然環境方面,怒江金絲猴管護面積達52499公頃,地形陡峭、植被茂密、天氣惡劣,觀察非常困難;保護區與社區村鎮犬牙交錯,與緬甸接壤,涉及國境線達44.5公裡。
在人為因素方面,目前政府尚未制定相關的保護措施;周邊社區農戶部分未脫貧,時有到保護區內找野菜、挖藥材等幹擾怒江金絲猴生活的現象;技術、設備、經費投入不足,研究工作存在困難等。
王新文稱,目前,當地自然保護區管護部門已積極開展對怒江金絲猴的保護工作,森林管理員每月進山巡護不少於18天,一旦發現進山人員及時進行制止和勸返。「通過近年來的觀察監測,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在穩步增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