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電流互感器型鉗型表不同的是,霍爾效應鉗型表鉗口沒有纏繞銅絲。相反,鉗口環繞住導體後,導體產生的磁場集中在鐵芯中的一個或多個間隙上。注意霍爾效應鉗型表鉗口尖端的相交點。
霍爾效應鉗型表的鉗口相交點有一個間隙,產生一個磁場(又稱為磁通)必須跳過的氣穴。該間隙限制了磁通,所以磁芯達不到飽和。
但是由於間隙非常小,磁場仍然保持集中在氣隙兩端,而霍爾效應傳感器(安裝在間隙中)產生與間隙中磁通量成比例的電壓,鉗型表將電壓轉換為電流讀數。
電流互感器鉗形表和霍爾效應鉗形表的區別在於前者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只能測量交流信號,並且一般只能適用45~66Hz。後者基於霍爾效應原理,可以測量交直流電流,且帶寬較寬。
因此,複雜的交流波形可以被高精度、低相位差的測量電流鉗測得。
iFlex柔性探頭是我最大的看點,主要能解決在現場的狹窄和擁擠的布線或空間中,測量接線寬度的問題。接下來帶你走進柔性線圈鉗型表的內部設計。
柔性鉗型表也稱為羅戈夫斯基(Rogowski)線圈,有時候又稱為空芯線圈或柔性電流探頭,羅戈夫斯基線圈於1912年首次使用,從簡單的螺線管演化而來。
羅戈夫斯基內部是什麼?如下剖面圖所示:
1. 絕緣的外部矽防護套(紅色)。
2. 尼龍材料的隔離層(黑色)。該層在模壓工藝中將線圈內部的細線與外部絕緣保護套隔離開。
3.鋁質薄隔離層(白色)。將外部排列較稀疏的銅線與內部緊密卷繞的深綠色銅線隔離開。這些是線圈的收發線。
4.緊密卷繞的線(深綠)是羅氏線。
5.白色軟管支撐的實心銅芯。銅芯連接到羅氏線,並提高線圈對外部電幹擾的抗擾性。
與電流互感器和霍爾效應鉗型表不同的是,羅戈夫斯基線圈沒有鐵芯,而是使用纏繞的螺旋線狀線圈,響應其環繞的導體的磁場的變化率(稱為一階導數)。
幅值變化越快,線圈產生的電壓越高。測量裝置中的集成電路將輸出轉換為信號,該信號與導體中的信號成比例。
由於羅戈夫斯基線圈不依賴於剛性鐵芯,所以能夠製作成柔性的,就很容易置於狹小或擁擠的空間。這是Fluke376FC等帶有柔性電流鉗的最具價值的特性之一。
標配的iFlex柔性電流鉗可以擴展交流電流量程至2500A,讓鉗表適合更多測量需求。
他說:大牌的設計和質量確實讓人佩服,無論是從配件還是本體來說,很多處用心的細節能感受到福祿克確實是從電氣工程師們日常工作的角度出發來設計產品的。
今天的儀器講解就到這裡
推薦關注福祿克官方公眾號
這裡有更多好玩儀器和電氣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