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是由氣體和塵埃物質組成的,呈雲霧狀外表的天體。同恆星比較,星雲具有質量大、體積大、密度小的特點。星雲的主要成分是氫。星雲裡的物質密度是很低的,若拿地球上的標準來衡量的話,有些地方是真空的。可是星雲的體積十分龐大,常常方圓達幾十光年。所以,一般星雲比太陽要重得多。
星雲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幾乎所有延展型天體,我們有時將星系、各種星團及宇宙空間中各種類型的塵埃和氣體都稱為星雲。簡單來說,可分為四類: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黑星雲和行星狀星雲
發射星雲發射星雲是受到附近熾熱光量的恆星激發而發光的,這些恆星所發出的紫外線會電離星雲內的氫氣,令到它們發光。在天空中有很多為人熟悉的發射星雲,玫瑰星雲(NGC 2237)是一個的巨大氫Ⅱ區,位於麒麟座一個龐大分子雲的末端。這個分子雲集團包括NGC 2237、NGC 2238、NGC 2239、NGC 2244、NGC 2246五個NGC天體。疏散星團NGC 2244與玫瑰星雲關係相當密切,NGC 2244內的恆星是由玫瑰星雲的物質所形成的。該星團與星雲距離地球大約5200光年,直徑大約為130光年。星雲的質量估計約有10,000倍太陽質量。玫瑰星雲十分美麗和壯觀,在望遠鏡下的它宛如一朵盛開在宇宙的玫瑰。
2.暗黑星雲
暗黑星雲本身不會發光,亦沒有恆星包含其中,而它能夠被發現是由於它遮擋了背景的星雲或恆星的光線,從而給我們看到的。著名的幾個暗黑星雲如南天的煤袋星雲和北天獵戶座裡的馬頭星雲(B33)。還有最著名的創世之柱,天鷹座星雲都是屬於暗黑星雲。鷹狀星雲M16 實際上是一個疏散星團和一個瀰漫氣體星雲的複合體,看上去像是宇宙中的一朵蘑菇,疏散星團是蘑菇的柄,氣體星雲是蘑菇的頭。鷹狀星雲本身並不發光,它是被M16星團中的恆星照亮了才發光的
3.行星狀星雲
與先前提及的三類星雲不同,行星狀星雲是恆星晚年時的產物。透過望遠鏡觀測,大部分行星狀星雲呈現行星般的圓盤狀,實則與行星沒有任何關係。 當一顆低質量恆星步入晚年時便會膨脹成紅巨星,而當膨脹至某一程度,便會再次向內塌縮,在這過程之中,部分物質會繼續向外膨脹,形成氣殼(即我們所說的行星狀星雲),而中心則會形成白矮星,貓眼星雲位於離地球約3000光年遠的星際空間中。作為經典的行星狀星雲,貓眼星雲是與太陽相似恆星生命短暫而輝煌的閉幕式。星雲的垂死中央星會通過不斷的抽搐將其外層物質拋擲到宇宙空間中,形成一個簡潔的,由塵埃組成的同心圓外殼。但是它美麗的內部結構更為複雜,其形成機制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了解。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數字影像看起來十分清楚,這隻宇宙級大眼睛的實際寬度要在0.5光年以上。
還有一類比較特殊的雙行星狀星雲,叫蝴蝶星雲,與其它行星狀星雲一樣,它也是類太陽恆星演化晚期的產物。它有一對非常對稱的像蝴蝶翅膀一樣的雙極結構。目前對形成這種雙極型行星狀星雲的物理機制的細節還不是很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在它的中心有一個氣體盤面,盤面的中央有兩顆互相繞轉的恆星。就是這一對恆星在即將死亡的時候,從氣體盤面拋出氣體,灼熱的氣體向兩端擴散形成了這樣的雙極外觀
5.反射星雲
反射星雲與呈紅色的發射星雲不同,反射星雲是靠反射附近恆星的光線而發光的,呈藍色。反射星雲的光度較暗弱,較容易觀測到的例子是圍繞著金牛座M45七姊妹星團的反射星雲,在透明度高及無月的晚上,利用望遠鏡便可看到整個星團是被淡藍色的星雲包裹著的。蟹狀星雲就是反射星雲的一種,的是一顆恆星爆炸之後的殘骸,差不多1000年前照亮夜空,它非常明亮,地球在6500光年之遙就能觀測到。研究人員使用甚大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結合其它幾個望遠鏡觀測數據,從不同波長範圍整合觀測結果,從而有助於提高我們對該星雲複雜內部運行狀況的認知
看見如此多美麗的星雲,小編不禁遐想,我們的宇宙會不會是其實是一個巨型生命體,我們是這個生命體無比渺小的存在,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