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修水縣中醫院
2月7日,我院第二批發熱隔離留觀治療區醫護人員程先耀、袁魁星、盧偉凡、吳玲、梁婧、饒紅霞、吳敏娜、樊雅新8人圓滿完成任務,平安撤離隔離病區。
_
_
在醫護人員隔離進行醫學觀察期間,我們採訪了第二批發熱隔離留觀治療區醫護人員,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
共產黨員 程先耀
這個春節程先耀醫師的兩個可愛的雙胞胎小寶寶出生了,在接到醫院發出的「需組建醫護小組入隔離治療病區工作」消息後,他還是毫不猶豫地主動請戰。同是我院呼吸科醫師的妻子說:「我要是沒生娃,我也會報名請戰的,我們是醫師,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責任。」。當確定丈夫去隔離治療病區工作時,為更好的讓丈夫放心去工作,特意請了一個阿姨來幫忙帶小孩。9天的日夜奮戰,每天都有10多條來自妻子問候的未讀簡訊,每次都只能利用吃飯的時間回復她:「我平安。」
_
_
共產黨員 袁魁星
穿著厚厚的隔離裝備,不停地接收發熱留觀患者入院、治療、檢查......12個小時工作下來導致手和腳被汗水浸泡的發白起皺,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口罩勒痕,鼻梁被口罩和護目鏡磨得紅腫。然而,在危險面前,苦累還不算什麼。發熱留觀患者入院後,除基本治療工作外,採集患者咽拭子標本進行核酸檢測是工作的關鍵,而取咽拭子時,患者瞬間哈氣,醫護人員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此時被感染的機率和風險極大。為了不影響檢測速度,袁魁星主動擔當起採集標本這項危險的工作。他說:「我作為一名老黨員老醫生,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去。」_
共產黨員 盧偉凡
在隔離區的9個日夜裡,我每晚7點半都能準時接到我母親的電話,言語焦急而又關切,而我對她總是報喜不報憂。作為一名執業9年的醫生,疫情就是命令,那是我們的戰場,我一定會全力以赴,讓大家回到那個溫暖的家,享受陽光明媚歲月靜好。
吳 玲
疫情緊要關頭,她主動報名,並擔任我院第二批到隔離治療病區護理組的組長。在隔離區工作的期間,她婆婆突然生病,但為不給她帶來牽掛,她婆婆克服自身病痛,幫她照顧好兩個小孩(一個5歲,一個2歲),還每天發簡訊安慰她、鼓勵她,真正做到了一人奮戰,全家動員。
梁 婧
_堅守作在隔離治療區6個日夜,連續9個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只為節省出一套隔離服。她說:「作為兩名孩子的母親,當女兒小米不停地叫嚷著要找媽媽時,我哭了。但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堅守在隔離治療病區,我無怨無悔。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早日打贏這場抗疫。」
饒紅霞
「媽媽,你怎麼還不回來,媽媽你都多久沒回來,媽媽,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每次含著淚掛完女兒的視頻,她都要咬緊牙抬頭眨眨眼出來重新面對病人,她深知這短暫的離別是為了今後更好的重逢。疫情爆發後,她義無反顧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班途中頂著腸胃炎奮戰在抗疫前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每一個醫護人員都是戰士。
_
吳敏娜
她毫不猶豫地在請戰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在隔離區的6個日夜裡,她時刻謹記著「身披白色戰袍,肩上責任重於一切」。每天早上她早早地起床留下充足的時間來穿防護用品,每天認真完成每一次基礎護理,她說:「聽著他們的笑聲,我就覺得很滿足。待春暖花開時,一起去踏青。」
_
樊雅新
帽子、口罩、靴套、防護服、隔離衣、防護眼罩、防護面罩每天重複著,光這些就讓我細汗淋漓。前兩天,帶著防護眼罩與手套打針時,因怕眼罩起霧,我都不敢大口的呼吸,只能只能抿住嘴,一天下來我都感覺呼吸都困難,經過6天6夜,我才慢慢適應,我堅信只要積極面對疫情,再黑的夜也擋不住黎明。
致敬,醫者
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我們一起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點亮「在看」致敬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