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多次提到平面設計的最低要求(傳遞信息)和最高境界(傳遞情感)這個話題。但作為一名合格的平面設計師,這二者都是同時進行的,一幅作品不僅要達到傳遞信息的最低要求,還要兼顧傳遞某種情感,讓受眾在閱讀中共鳴。而如何傳遞情感,最直觀,最有效的是運用色彩。
色彩為什麼能夠傳情?
在文學作品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句子或短語:臉都羞紅了、嚇得臉色發白、她鐵青的臉好像很生氣的樣子……在春節等喜慶的氛圍中,人們一定會使用紅色來烘託和表達喜慶的氛圍和愉悅的情緒,在嬰幼兒產品包裝上,人們則會更多使用暖色系列如橙色、黃色、棕色等……是的,不同的顏色會映射出不同的情緒,這其中的道理,科學家並沒有能研究清楚,但是這種現象卻一直存在,即「色彩是有情緒的」。色彩是指能引起我們共同的審美愉悅的、最為敏感的形式要素。在設計中,設計師一定要懂得:色彩是最有表現力的要素之一,因為它的性質直接影響人們的感情。那麼,設計師在做設計的時候就應該對信息所傳達的情緒進行整理,進而找出對應的色彩,讓設計更有價值。
色彩如何分類?
色彩在分類上主要分為有彩色和無彩色兩大系列。無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調合形成的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
無彩色按照一定的變化規律,可以排成一個系列,由白色漸變到淺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學上稱此為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變化,可以用一條垂直軸表示,一端為白,一端為黑,中間有各種過渡的灰色。
彩色是指紅、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多說一句,有彩色系的顏色具有三個基本特性:色相、純度(也稱彩度、飽和度)、明度。在色彩學上也稱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屬性。關於色彩的三屬性,我們往後單獨詳說。
色彩的基本視覺感受
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並無冷暖的溫度差別,是視覺色彩引起人們的心理聯想,進而產生冷暖感覺的。
暖色:人們見到紅、紅橙、橙、黃橙、黃、棕等色後,會聯想到太陽、火焰、熱血等物象,產生溫暖、熱烈、豪放、危險等感覺。
冷色:見到綠、藍、紫等色後,則會聯想到天空、冰雪、海洋等物象,產生寒冷、開闊、理智、平靜等感覺。
人們往往用不同的詞彙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覺,暖色——豪放、不透明、熱情、稠密的、深的、迫近的、重的、男性的、強烈的、乾旱的、感情的、轟轟烈烈的等。冷色——婉約、透明、鎮靜、稀薄的、淡的、開闊的、輕的、女性的、微博的、水潤的、理智的、夢幻的等。色彩的冷暖感覺,不僅表現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較中還會顯示其相對的傾向性。如同樣表現天空的霞光,用玫紅畫早霞那種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覺很恰當,而描繪晚霞則需要暖感強的大紅色。但如與橙色對比,前面兩色又都加強了冷感傾向。
黃綠、藍、藍綠等色,使人聯想到草、樹等植物,產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覺。紫、藍紫等色使人聯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貴物品,故易產生高貴、夢幻的感覺。至於黃色,一般被認為是暖色,因為它使人聯想起陽光、麥田等,但也有人視它為中性色,當然,同屬黃色相,檸檬黃顯然偏冷,而中黃則感覺偏暖。
色彩的輕、重感
這主要與色彩的明度有關。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聯想到藍天、白雲、彩霞及許多花卉還有棉花,羊毛等。產生輕柔、飄浮、上升等感覺。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聯想鋼鐵,大理石等物品,產生沉重、穩定、降落等感覺。
色彩的軟、硬感
其感覺主要也來自色彩的明度,但與純度亦有一定的關係。純度越低感覺越軟,純度越高則感覺越硬。純度低的色彩有軟感,中純度的色也呈柔感,因為它們易使人聯想起駱駝、狐狸、貓、狗等好多動物的皮毛,還有毛呢,絨織物等。高純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們明度又低則硬感更明顯。色相與色彩的軟、硬感幾乎無關。
色彩的膨脹、開闊感
由各種不同頻率的色彩在人眼視網膜上的成像有前後,紅、橙等光頻低的色在內側成像,感覺比較迫近,綠、藍、紫等光頻高的顏色,則在外側成像,在同樣距離內感覺就比較開闊。
實際上這是視錯覺的一種現象,一般暖色、濁色、強烈對比色、大面積色、集中色等有迫近感覺,相反,冷色、清色、弱對比色、小面積色、分散色等有開闊感覺。
色彩的大、小感
由於色彩有大小的感覺,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擴大、膨脹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顯小、開闊感。
色彩的鮮豔、質樸感
色彩的三要素對華麗及質樸感都有影響,其中純度關係最大。明度高、純度高的色彩,豐富、強對比 色彩感覺鮮豔、強烈。明度低、純度低的色彩,單純、弱對比的色彩感覺質樸、古雅。但無論何種色彩,如果帶上配色,都能獲得華麗的效果。
色彩的興奮、鎮靜感
暖色、豐富多彩色、強對比色感覺興奮、活潑有朝氣、轟轟烈烈,冷色感覺鎮靜、高遠、開闊。
其影響最明顯的是色相,紅、橙、黃等暖色給人以興奮感,綠、藍、紫等色使人感到鎮靜。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最多見的就是建築工地的安全網只有藍色和綠色,醫院裡的病號服基本都是藍白條紋,手術室的醫生基本也都是穿深綠色服裝。因為這些顏色總是能給人鎮靜,冷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