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地球一年都是人類定義出來的。由於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周期基本上保持固定,所以人類就把地球的一個公轉周期定義為一年。
另外,由於地球自轉軸進動的影響,年還有回歸年(或稱太陽年)和恆星年之分,前者時長365日5時48分46秒,後者時長365日6時9分10秒,兩者相差大約20.5分鐘。恆星年反映地球在軌道上運動360度的時間,這是地球的真實公轉周期。但天文學上通常採用儒略年,具體數值為365.25天,即365日6時0分0秒。
如果參照地球一年時長的定義,把太陽環繞銀心的公轉周期定義為太陽的一年,那麼,這個時間大約為2.3億年,對應太陽的軌道半徑約為2.7萬光年,軌道速度約為220公裡/秒。太陽誕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6億年,這意味著太陽才過20「年」。在太陽「去年」這個時候,恐龍才剛開始在地球上嶄露頭角。
同樣地,銀河系也會繞著更大宇宙結構的共同質心運動。包含著銀河系的更大宇宙結構是本星系群,其共同質心處在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不過,由於這兩個大型星系距離很近,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靠近,最終會在大約40億年後於共同質心處發生碰撞。
與此同時,本星系群還會帶著其中的所有星系繞行室女座超星系團,其中心位於6000萬光年之外。至於公轉時間,目前還難以確定,應該至少長達幾十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