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磁吸式機器人_磁吸鍵盤接口定義 - CSDN

2020-11-22 CSDN技術社區

掃地機器人市場這幾年發展很快,除了越來越多新品牌的加入,規劃式掃地機器人漸成主流,掃拖一體設計也比較普遍,實體遙控器消失,智能操控明顯升級,使用體驗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但從最終的產品價格來看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為此我們找來目前市面上熱度比較高的五款掃地機器人,通過詳細的對比評測看看它們在到底存在哪些差異。

先來介紹一下參與此次對比評測的五款機型。

在米家掃地機器人一炮走紅後,石頭科技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石頭掃地機器人,除了增加掃拖一體的功能,在很多細節設計上也更為完善。這款產品雖然於2017年發布,卻也是目前市面上很受關注的一款機型,2018年不僅增加了黑色版本,還推出了國際米蘭定製版型號,滿足了消費者更精細化的使用需求。

360於2017年進入掃地機器人領域,當時發布的首款掃地機器人對標的是小米米家掃地機器人,就連價格也一模一樣,2018年推出的掃地機器人新品S5定價又比它便宜了300元,主要的變化是電池容量縮小、雙邊刷改為單邊刷,同時吸力從1800Pa提升到了2000Pa,可以說是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雷射導航機型了。

與前幾年推出的機型相比,浦桑尼克於2018年推出的LDS M6無論是外觀還是功能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尤其是用上了雷射導航技術,實現無線載波+雷射巡航雙定位技術,再加上自有的iPNAS清潔系統2.0,技術優勢比較明顯,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款機型。

科沃斯是掃地機器人領域家喻戶曉的品牌,旗下產品型號眾多,本次我們選擇的是2018年度旗艦型號——DN33,除了採用第二代LDS導航技術,還搭載新一代全局規劃系統Smart Navi2.0,同時配備藍鯨清潔系統2.0,2099元的價格也很有吸引力。

Neato其實是最早做雷射導航掃地機器人的品牌,憑藉強大的產品力擁有不錯的口碑,但市場表現並不夠理想,有種「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感覺。2018年Neato在中國市場開始發力,正式成立中國區,在雙11前推出了一款3000元內的機型——D3s,符合更多消費者對掃地機器人的心理預期。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我們對比的這幾款機型都採用的是雷射導航的路徑規劃方式,除此之外還有視覺導航技術,雖然沒有參與到本次的對比橫評,不過正好來看看基於同樣的導航技術,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存在哪些差異。

五款掃地機器人主要參數對比

一、功能設計篇

如今越來越多的掃地機器人在外觀設計上趨向簡潔化,沒有太多複雜的按鍵設置,通過不同工藝的靈活運用提升整體視覺層次。不過外觀設計的好壞因人而異,這裡就不作過多評價了,我們重點關注的是其中的細節設計,比如清理塵盒的難易程度、水箱的拆卸或安裝是否方便等。

石頭 S50

 

360 S5

 

浦桑尼克LDS M6

 

科沃斯DN33

 

Neato D3s

 

1、機身高度

機身高度影響著掃地機器人是否能進入床底、電視櫃底部等區域。這五款掃地機器人的高度都在10cm左右,根據實際測量結果,從低到高的排名分別是浦桑尼克LDS M6、石頭S50、Neato D3s、科沃斯DN33、360 S5,其中360 S5的電商頁面雖然顯示最高高度為10cm,但測量結果在10.8cm左右,與實際出入較大。

2、雷射頭細節

突出的雷射頭在被家具卡住後容易損壞或出現故障,從雷射頭保護殼的設計來看,Neato D3s看起來比較結實,石頭S50、360 S5、浦桑尼克LDS M6的設計差不多,相比之下科沃斯DN33的雷射頭保護殼稍微有些晃動,感覺不是很牢固。

3、取出塵盒方式

五款掃地機器人都是採用從頂部取出塵盒的方式,其中浦桑尼克LDS M6需要把整個上蓋都拆掉才能取出塵盒,略有不便,不過上蓋是採用磁吸方式固定,安裝拆卸也不算麻煩。另外塵盒的固定方式也都不相同,石頭S50和360 S5可以通過按捏方式的打開,浦桑尼克LDS M6和科沃斯DN33依靠旋轉塵盒的把手進行固定,安裝或拆卸的便利度與石頭和360比起來略遜一籌。Neato D3s在取出塵盒時不需要掀開上蓋,使用起來最為方便。

4、塵盒容量

塵盒容量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從大到小分別是Neato D3s(700mL)、浦桑尼克LDS M6(600mL)、360 S5(550mL)、石頭S50(480mL)、科沃斯DN33(450mL)。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即使容量比較小,一般情況下也都能滿足單次清掃的需求,大容量塵盒的優勢主要在於可以減少塵盒傾倒的次數。

5、清理塵盒難易程度

雖然把塵盒取出來都比較簡單,但在清理塵盒裡的垃圾時,塵盒開啟由易到難分別是Neato D3s、石頭S50、科沃斯DN33、浦桑尼克LDS M6和360 S5,其中360 S5的塵盒容量雖然大,但掰開塵盒時有些硌手,需要費些力氣才能打開,體驗不夠理想。

6、邊刷設計

五款掃地機器人中Neato D3s沒有配備邊刷;石頭S50、360 S5、浦桑尼克LDS M6都是單邊刷設計,只有科沃斯DN33提供兩個邊刷。那麼到底是單邊刷好還是雙邊刷好呢?其實各有利弊,比如單邊刷可以減少垃圾被打飛的情況,在遇到纏繞情況時更容易脫困;而雙邊刷設計在實際清掃過程中不可避免把垃圾打飛,發生纏繞時脫困的難度更大一些。

7、滾刷設計

Neato D3s因為採用獨特的D型設計,滾刷的長度達到了27.6cm,一次可以清掃更多的垃圾。其它四款機型,石頭S50和360 S5都採用了浮動滾刷設計,這種滾刷可以根據地面的情況上下浮動,從而更貼合地面,在清理凹槽縫隙中的灰塵時也更有優勢;科沃斯DN33和浦桑尼克LDS M6都採用的是固定式滾刷設計。

8、水箱設計及安裝方式

五款掃地機器人中石頭S50、360 S5和科沃斯DN33提供拖地的功能,大體來看都採用的是比較方便的抽屜式安裝方式。其中科沃斯DN33的水箱與機身是融為一體的,這使它的容量相對來說更大一些,而且取下後可以直接把拖布掛件安裝在上面,使用時不需要翻轉機器;石頭S50和浦桑尼克LDS M6在安裝水箱時只需要對準位置後向裡輕輕一推即可,非常方便和人性化。

9、充電底座設計

從充電底座來看,360 S5和Neato D3s的底座都比較大,放在地面略微有些突兀;另外為了讓多餘的線纜看上去不那麼雜亂,360 S5、科沃斯DN33和Neato D3s都採用了隱藏式理線設計,對於細節更為注重,值得稱讚。

10、耗材配件

對於掃地機器人來說,邊刷、HEPA濾網、拖布等配件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需要更換,這幾款機器中只有科沃斯DN33額外配備了一整套耗材,包括邊刷、HEPA濾網、拖布以及地板清潔液,減少了後期使用維護的成本,另外石頭S50和360 S5的HEPA濾網都支持水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耗材更換的支出。

小結:隨著掃地機器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已經逐漸從雞肋家電榜的名單的消失,雖然外觀設計大體相同,仔細對比會發現不同掃地機器人在細節設計上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造成使用體驗參差不齊,在選購產品對它的細節設計一定要多一些關注。

二、路徑規劃測試篇

測試環境說明:我們在15平方米的測試場地模擬日常家居場景,除了常見的沙發、茶几、厚地毯、吧檯椅等障礙物,還在兩個椅子之間通過插線板的電源線設置一道障礙,不僅是考驗它們的防纏繞能力,更是檢驗掃地機器人在相對複雜的地面環境下的路徑規劃能力。

測試環境

 

障礙

 

從實際的測試結果來看,這五款規劃式掃地機器人的清掃路徑有著比較明顯的差異,耗時也各不相同,從下面的清掃路徑草圖可以看出它們路徑規劃能力的高低。(沙發底部區域與實際略有出入)

石頭S50

 

石頭S50把房間分成兩個區域,首先清掃的是沙發及茶几區域,先四周後中間,完成清掃後進入相對複雜的吧檯椅區域,地面上的電線纏繞物對它並沒有構成太大威脅,僅出現輕微的重複清掃現象,最終耗時16分58秒,是這幾款機器中用時最短的。

浦桑尼克LDS M6

 

浦桑尼克LDS M6大體上是把整個房間分為三個區域,造成清掃路徑圖看上去有些「凌亂」,但不僅沒有出現明顯漏掃的地方,在吧檯椅組成的障礙區也麼有耽擱太長時間,顯示出不錯的防纏繞能力,最終只用了17分22秒的時間就完成了整個清掃任務。

Neato D3s

 

因為機身及滾刷較寬的原因,Neato D3s的清掃路徑圖看起來有些稀疏,與路徑規劃能力沒有關係。大體上看它也是把房間分為兩個區域,在進入吧檯椅區域時電線對它的幹擾比較大,脫困耽誤了不少的時間(清掃時間21分26秒),不過並沒有出現明顯的重複清掃或漏掃區域,整體表現也不錯。

360 S5

 

360 S5的路徑規劃思路和石頭S50比較相似,首先清掃沙發及茶几區域,整體表現非常不錯,之後進入吧檯椅區域時有些亂了陣腳,主要是受到地上電線的幹擾,在這裡也耽誤了不少的時間,而且黑色的吧檯椅靠近沙發的區域有一小塊兒地方沒有清掃,最終耗時為21分22秒。

科沃斯DN33

 

科沃斯DN33的清掃邏輯有些難以讓人捉摸,在開始清掃後沿著房間四周轉了好幾個圈,大體是按從吧檯椅到電視櫃的順序清掃,不過出師不利,在吧檯椅區域因為電線纏繞在雷射頭上徹底被困住,不得不前去解救,同時在電線的幹擾下重複清掃現象嚴重,最終用了24分20秒完成清掃,是它們中耗時最長的。

小結:雖然都採用了雷射導航技術,但這五款掃地機器人的路徑規劃能力並不一致,在障礙物的幹擾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漏掃、重複清掃現象,甚至還會被電線困住無法解脫,由此可以看出雖然都採用雷射導航技術,規划算法的不同對最終的清掃結果會有很大的影響。另外掃地機器人的實際使用場景要比上面的測試環境複雜得多,尤其是多房間環境,對於路徑規划算法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清掃能力測試篇

測試說明:在以上的路徑規劃測試環境中我們在地面上準備了瓜子(30顆)、黃豆(30粒)、紙片(6片)、麵粉來模擬垃圾,由此來考驗它們的實際清掃能力,其中灑落在地毯上的瓜子因為地毯的絨毛較長,非常考驗吸力大小,另外電視櫃旁邊的麵粉主要考驗它們的延邊清掃能力,沙發腿處的麵粉是為了檢驗清掃的細緻程度。

清掃環境圖

 

測試時五款機器都處於最大吸力模式,在完成清掃後我們來看看它們的實際清掃效果。

從黃豆、紙片和瓜子的清掃結果來看,Neato D3s的清掃能力最為出色,雖然紙片剩餘較多,但瓜子和黃豆都徹底清理乾淨;科沃斯DN33的雖然也把瓜子徹底掃乾淨,但有兩顆瓜子沒有進入塵盒而是遺留在滾刷中,這樣來看和石頭S50的表現基本一致;浦桑尼克LDS M6和360 S5剩餘的垃圾稍微多一些。

從延邊清掃測試結果來看,科沃斯DN33和360 S5可以把地板上的麵粉掃除得很乾淨,浦桑尼克LDS M6的邊刷雖然已經把內側的大部分麵粉掃了出來,但沒有把它們全部帶入塵盒;石頭S50的邊刷並沒有觸及電視櫃內側的麵粉,而且地板上殘留的麵粉比較多;對於沒有邊刷的Neato D3s來說,在這一項的對比中完全不佔優勢。

雖然在上面的路徑規劃測試環節可以看出五款掃地機器人都對沙發腿進行了「繞樁」清掃,其中Neato還繞了兩圈,但並沒有把這裡清理乾淨。也許是雙邊刷的作用,科沃斯DN33的清掃更徹底,其次是浦桑尼克LDS M6,遺憾的是沒有把麵粉都吸除乾淨;石頭S50遺漏了一小塊兒,360 S5剩餘較多,沒有邊刷的Neato D3s基本沒有清掃這裡,表現最差。

小結:從以上的測試結果來看,清潔能力的高低和它的吸力大小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比如同樣最大吸力都是2000Pa,石頭S50和360 S5的清掃能力相差懸殊;另外可以看出即使都是單邊刷設計,石頭S50、360 S5和浦桑尼克LDS M6對邊角的清潔效果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從上面的路徑規劃草圖看出五款掃地機器人都對邊角進行了比較細緻的清理,但最終結果並不理想,石頭S50、360 S5和Neato D3s都存在清理死角。

雖說石頭S50、浦桑尼克LDS M6和科沃斯DN33的拖地功能用起來都比較方便,目前來看它的實用性還是不夠,尤其是在大戶型環境,需要中途加水或者清洗拖布,而且拖布的存在還會對機器的脫困能力造成影響,這裡就不進行對比測試了。

四、APP功能篇

雖說沒有APP功能,通過機身上的實體按鍵也能進行開啟或關閉,但對於規劃式掃地機器人來說,通過APP不僅可以看到清掃地圖,還能基於地圖進行劃區清掃、設置禁區等操作,已經是不可或缺的功能屬性。

具體來看,五款掃地機器人的APP功能都比較強大,除了地圖可視化的功能,軟體虛擬牆、指哪掃哪、劃區清掃、斷點續掃都已經比較普遍,拉不開明顯的差距。石頭、360和科沃斯的APP功能比較相似;浦桑尼克LDS M6繪製的地圖雖然精度不高,但同樣具備劃區清掃、指哪掃哪的功能;Neato D3s的APP界面很簡潔,最突出的功能是指劃禁越線,根據清掃後繪製的清潔地圖可以讓掃地機器人避免進入衛生間、廚房等區域,不足之處在於偶爾會出現斷連的情況。

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虛擬牆、定時預約的使用頻次較高,除了浦桑尼克LDS M6,其餘四款機型都支持虛擬牆設置,但也不排除之後會通過固件升級的方式增加該功能,但要注意的是「不建議依賴軟體禁區和虛擬牆隔離危險區域」。另外掃地機器人一般都是在多個房間使用,劃區清掃的功能也比較實用,可以讓掃地機器人進入特定房間工作。

五、總結和點評

掃地機器人是非常重體驗的產品,雖然導航技術的出現讓掃地機器人真正走向智能化,規劃式掃地機器人已經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但不同機型的智能化程度並不一致,清掃能力也存在差異,通過以上的對比可以很好得說明這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看出規劃式掃地機器人之間的具體差異,我們捨棄了噪音、回充、越障、防跌落等比較常規的測試,突出重點,希望為大家在選購產品時提供更為直接的幫助。

石頭S50的表現很穩,尤其是在路徑規劃測試環節,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清掃任務;清掃能力出於中上水平,2000Pa的吸力應對常見的垃圾毫不費力,不過延邊清掃能力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從產品的功能設計來看,石頭S50非常注重細節設計,比如提供防水墊避免水箱向地板滲水,邊刷、滾刷等部位還都為了防止毛髮纏繞進行了獨特的處理,減少使用維護成本。綜合來看,石頭S50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一款機型。

如果沒有障礙物,360 S5的路徑規劃表現應該會很出色,現實情況是地面的電線對它確實構成了威脅,重複清掃比較嚴重;另外360 S5的清潔能力一般,並沒有展示出2000Pa吸力應有的實力水平,雖然延邊清掃效果不錯,但在「繞樁」清掃時不夠細緻,清掃能力不夠理想。不過對於360 S5來說,僅僅一千元出頭的價格實在便宜,可以作為入門的不錯選擇。

浦桑尼克LDS M6的路徑規劃能力屬於中上水平,尤其是在障礙物的幹擾情況下沒有嚴重的重複或者漏掃的情況;清掃能力較好,對於邊角的清理比較細緻,在三款單邊刷機型中表現最為突出,不過把垃圾掃出來後沒有完全吸除乾淨,也沒有完全達到標稱的2150Pa吸力水平。總體來看,這是一款實力比較均衡的產品。

Neato D3s的路徑規劃能力處於較高的水平,但同樣受地面障礙物的影響比較大;即使沒有標註具體的吸力大小,卻可以把地面的垃圾清理得很乾淨,尤其是超長的滾刷讓它的一次清掃能力非常優秀,不過獨特的D型機身和無邊刷設計讓它在清理邊角時敗下陣來。雖然它是這款幾款機型中最貴的,但和售價在6000元左右的家族旗艦D7相比,它的性價比優勢也非常明顯。

科沃斯DN33因為電源線卡在雷射頭裡出現了被困的情況,與雷射頭保護殼的設計有一定關係,同時障礙物的存在對它路徑規劃幹擾比較大,重複清掃比較嚴重,但拋開障礙區域,它的路徑規劃能力也值得肯定。從實際清潔能力來看,雖然標稱吸力只有1000Pa,但整體表現是這幾款機型中最好的。

轉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724434378485544&wfr=spider&for=pc

相關焦點

  • 電器常識:磁吸式充電線結構性能介紹
    磁吸式充電線又稱磁吸充電線、磁鐵充電線、磁力充電線、磁性充電線、磁性數據線等;磁吸式充電線主要零部件有pogopin、塑膠、磁鐵/鐵鎳合金、線材;主要應用於智能穿戴、3C數碼、智能家居、車載導航檢測、醫療設備等電子產品實現充電,信號等方面傳輸。
  • 磁吸軌道燈,如何搭出高級感
    業主最後選擇方案一的磁吸軌道燈,光源充足均勻,外表規整美觀。這套房子客餐廳一體,非常規整,業主決定做無主燈。如果燈光界要評「偽素顏」,那非磁吸軌道燈莫屬了。1 . 什麼是磁吸軌道燈?磁吸軌道燈由軌道、電源盒、燈組成,是在傳統軌道燈的基礎上加了磁吸功能,和吸鐵石一個原理。2 . 磁吸軌道怎麼安裝?第一種:明裝更簡單明裝分吸頂和吊頂式。
  • 海韻概念電源 Connect 正式發布:磁吸延長接口設計
    IT之家獲悉,海韻概念電源Connect型號為SSR-750FA,該電源與其他常規電源有所不同的是,它採用了模塊化接口設計,通過線纜與電源主體進行連接。不過這個模塊化接口端是設置在獨立的接口模塊連接板上。
  • 96鍵磁吸上蓋,FIRSTBLOOD一血將推的B16高端機械鍵盤
    目前,一血將上市一款特色96鍵布局的機械鍵盤,本期的諜報主角B16.其實,不管是熱升華主題,還是注塑雙拼色鍵帽,豐富的色彩和個性化是目前機械鍵盤的熱點。把鍵盤採用特殊的96鍵布局,從標準的三鍵區壓縮為兩鍵區,果斷地去掉了編輯鍵區,整把鍵盤的寬度明顯下降。在主鍵區布局不變的情況下,它保留了完整的數字小鍵盤(融入方向鍵),同時節省了桌面空間。從「犧牲」了的編輯鍵區、緊湊了的F區來看,它針對遊戲的意圖更為明顯,玩家可以根據對編輯鍵的使用頻率對它做出取捨。B16有OEM標配鍵盤中不多見的外形設計:內布局緊湊、外框厚實。
  • 股市「磁吸效應」的群體動力學解釋
    摘要: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回應熔斷機制暫停時稱,「磁吸效應」加速了指數的下跌。事實上,從群體與個人的關係而言,「磁吸效應」反映的就是個人依據股市信息在群體的影響下所做出決策的行為。這種群體對個人的影響在傳播學上表現為群體動力學。
  • 磁吸數據線好嗎磁吸數據線耐用嗎磁性手機充電線好不好
    最近數據線接頭附件線又開裂了,在網絡搜素數據線時發現了磁吸數據線。那麼 磁吸數據線好嗎?磁吸數據線耐用嗎?磁性手機充電線到底好不好? 針對這幾個問題,好朋友從這幾個方面給了解答。
  • iPhone 12系列支持磁吸充電?日本廠商推新品充電器
    作為本場發布會的主角,iPhone12 系列的消息引人關注,有消息稱該系列機型支持磁吸式充電功能,不過還沒得到蘋果方面的確認。 10 月 13 日,據mspoweruser報導,日本廠商MPOW推出了一款專用於新款iPhone手機的磁吸式充電產品,或是暗示該系列機型有磁吸充電功能。
  • 擔心磁吸數據線不好用?那是你不會選!
    玩抖音久了,被種草了不少好東西,有的從此愛上,有的還在猶豫:比如磁吸數據線。這玩意兒靠譜嗎?會不會鬆動?質量是不是有保證?在我第n+1次猶豫要不要買的時候,隔壁桌的老王看不過去了:「磁吸數據線很好用啊,但是你別什麼磁吸線都買,你得會挑,吶,我剛買的磁吸數據線,卡斐樂的新款,拿去用。「哦,好的,我乖巧如雞的點了個頭,那你說說唄。1,磁力大小既然是磁吸數據線,磁力大小自然很重要。磁力太小的話,如果是稍微大幅度一點的活動,線自己斷開了怎麼辦?
  • 磁吸燈具你知道怎麼使用嗎
    磁吸燈是模塊式設計,包括有射燈、吊燈、泛光燈、格柵燈、摺疊燈。安裝簡單方便,可以自由搭配燈具,也可以隨意拆卸燈具。如果家裝想要安裝磁吸燈,卻不知道怎樣選配燈具,那你得知道這些燈具的用途。泛光燈家裝主照明,選線性泛光燈分散燈光均勻,可做主燈。
  • 吸一下就搞定,世界首款靠「吸」就能安裝的磁吸燈座
    安裝燈泡的方法自它被發明以來就一直是相同的,和螺絲一樣都是用轉,但在這個科技爆炸的時代什麼都有可能會被革新,來自紐約的設計團隊研發出一款改變燈泡安裝方式的磁吸燈座Magbulb,旨在方便人們更換燈泡,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風險。仔細想想,因為換燈泡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這種事情所長也不是沒經歷過。
  • iPhone12 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器IC級分析報告
    蘋果iPhone12  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器充電頭網在10月23日已進行過拆解報告。
  • 倍思極簡Mini磁吸無線充電器:來一場「咔噠」一下的充電
    倍思極簡Mini磁吸無線充電器:來一場「咔噠」一下的充電 2020年11月17日 10:58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近期,倍思為大家帶來了一款極為先進的無線充電器
  • [新技術]磁吸式絕緣驅鳥刺發明與應用(防鳥害高清圖)
    磁吸式,整體絕緣,安裝簡單方便,可以帶電作業。防鳥範圍180度,30cm--100cm無盲點,同時可以針對不同鳥類習性更換不同顏色。磁吸式絕緣驅鳥刺抗颱風等級說明磁吸式絕緣驅鳥刺抗颱風等級說明
  • iPhone 12機身新增一圈磁鐵,目的直指磁吸無線充電?
    而使用這種立式磁吸無線充電器,就可以解決這一困擾,在直立狀態下為手機充電,保持45°傾斜角度(符合人體工學設計),讓你保持最佳姿勢觀看視頻或者視頻聊天,就像手持手機一樣,同時不損傷頸椎。如何為手機選擇優質的磁吸無線充電器?1、讓手機產生磁性可以選擇購買一款可磁吸的手機殼,或者引磁片,使你的手機可以吸附在磁吸無線充電器上。
  • 走在蘋果前面的PITAKA MagSafe磁吸生態的原型3年前就出現了
    iPhone12意圖通過MagSafe磁吸充電技術來構造便捷實用的磁吸生態:手機、周邊配件、充電器上均帶有MagSafe磁力部件,以達到自動對位、磁吸充電的效果。   PITAKA磁吸生態產品設計與蘋果MagSafe磁吸生態不謀而合,除了在追求舒適的用戶體驗感和極致的簡約美學上想法達到統一,更是創新品牌更多地對「用戶對產品的需求和感覺」進行考慮、在設計中重視和關懷「以人為本」的體現。
  • 倍思極簡Mini磁吸無線充電器評測
    所以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可替換的方案,就是使用第三方的 PD 充電頭 + 磁吸無線充電器就能達到相近的效果。二、倍思極簡 Mini 磁吸無線充電器的外觀:輕薄身形、磁吸連接因為我是入手的套裝,所以這次先曬單下無線充電器,從經典的白底黃標的包裝中取出產品之後,可以看到倍思極簡 Mini 磁吸無線充電器算是一個非常小巧了,差不多就比我的 Apple Watch 大上一圈,重量僅僅 60g,厚度 6.5mm。
  • DJI OM4測評:磁吸快拆設計 動態變焦加持 這是最好用的手機雲臺
    而在重量方面,DJI OM4將重量控制在了400g以內,僅有390g,而包裝中的磁吸手機夾重量為32.6g,磁吸指環扣為11.4g,重量控制方面也算不錯。全新的磁吸快拆設計是OM4的一大亮點,後面會有詳細介紹。DJI OM4的做工依然精良,機身握持手感非常自然舒適,機身正前方面板是搖杆鍵、M鍵拍攝鍵以及電源指示燈,背部是扳機,左側是變焦滑杆,右側則是USB-C與USB-A接口。
  • 磁吸式結構設計?遊戲手柄也玩創意了,北通G2手柄外觀曝光
    北通G2最大的亮點就是採用了自主研發的「磁吸組合技術」,這是一種創新的手柄設計方式,市場上基本很少見,可以說是業內全新的機體結構設計,首次突破了手遊手柄的傳統設計和局限性,也將會帶了全新的手遊體驗。相信很多人接觸到的手柄不是一體式設計就是插榫式設計,而採用自主研發的「磁吸組合技術」的組合手柄北通G2就是北通打破傳統手機設計的固有思維而推出的一款新品,帶來了多元性與拓展性兼具的體驗感受。
  • iPhone 12 暗藏磁吸功能,我有個大膽的想法……
    / 圖源:EverythingApplePro同時,網上還曝光了 iPhone 12 的新圖,可以看到背部確實也有一圈無線充電模塊,不過與之前的無線充電不同,這次 iPhone 在機身上也加入了磁吸設計。
  • 磁吸燈,是無主燈系列中的一種,裝配時都有什麼注意事項?
    一、吊頂前的材料採購吊頂前的必備材料:磁吸軌道、電源模塊、堵頭、直通或轉角模塊(在需要直接或豎接時才會用到)。預埋磁吸軌道現階段應用最多的磁吸軌道是:預埋軌道B(雙層石膏板)磁吸軌道B(雙層石膏板)其安裝示意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