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望遠鏡能看多遠 它們能給人類帶來什麼?

2021-01-22 宇宙的狂想曲

開創新天文學

截止到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551個太陽系外行星的候選者,其中還有超過200個行星系統。它們中的大部分是通過探測行星對其宿主恆星在觀測者視線方向上的引力攝動而被發現的,這一方法被稱為視向速度方法。目前,這一方法主要適用於搜尋極為靠近宿主恆星的熱類木星。但如果要找到位於低溫矮星周圍宜居帶中的巖質類地行星,現有視向速度方法的靈敏度還需要提高至少10倍。

為此,坐落在夏威夷凱克望遠鏡需要1小時~3小時才能得到可信的視向速度數據,這大大限制了觀測的效率。

考慮到行星系統的多樣性,必須要對數百顆恆星進行觀測之後方能真正得到近距巖質類地行星的可靠比例。而TMT在這方面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它比凱克望遠鏡大9倍的集光能力使得其每次視向速度觀測所需的時間只有幾分鐘,在一年裡可以觀測數千個行星候選者。

除了視向速度觀測之外,TMT還將使得人類第一次能經常性地對系外行星進行直接成像觀測,收集它們大氣活動和化學性質的信息:通過星冕儀和高精度天體測量技術,TMT可以探測距離宿主恆星相對較遠的年輕高溫類木行星。其中,來自遙遠行星系統的星光包含了行星及其宿主恆星的輻射。從地球上看,當行星從恆星前方經過時,恆星所發出光中的一部分會穿過行星的大氣。此時,由行星大氣分子造成的吸收特徵就會在恆星的光譜中顯現出來,據此就能測定出行星的大氣成分。TMT除了將幫助我們確定銀河系中類似地球的行星究竟有多罕見之外,還能幫助我們推斷出在銀河系的其他地區是否也存在類似地球上的生命。

未來的TMT將會看到之前任何一架望遠鏡都無法看到的早期宇宙———直達宇宙「黑暗時代」之後第一代恆星和星系的形成時期,並直擊宇宙中的「第一縷光」。有理論認為,在大爆炸的光輝褪去之後,宇宙進入了一個長期的「黑暗時代」。最終,低溫物質聚集坍縮形成了第一代恆星和星系,出現了第一縷光。

第一代星系包含有從原初氣體中形成的第一代大質量恆星,其中星族Ⅲ恆星會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為宇宙製造出第一批重元素———作為大質量的熱源,它們會發出強烈的輻射,電離周圍的原初氦。這些氣體產生的特徵發射線可以作為第一代恆星的示蹤器。而TMT可以看到紅移達14的星系的這些譜線,驗證先前根據微波背景輻射偏振所做出的星族Ⅲ恆星的紅移在7~20之間的預言。這將為早期星系的演化提供一個新的、重要的限制。

此外,在黑暗時代中,引力開始把暗物質聚集成團,構築起宇宙大尺度結構。其時,中性氫和氦原子會被暗物質吸引,在密度最高的區域積聚。不過,這一原初引力成團的細節目前還鮮為人知,我們不知道是單顆恆星還是巨型黑洞先形成,恆星和黑洞是否都會產生高能光子,包括高溫、明亮的恆星是否會輻射出巨量的紫外線,以及在吸積盤中落向黑洞的物質其溫度是否會高到足以產生X射線……沒有人知道哪類天體率先開始發出明亮的輻射,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在幾億年之後,宇宙的燈光被點亮了。對於這些問題,TMT興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線索。

超大鏡面像蜂窩一樣拼接而成

為了攻克這些未知,TMT必須要有遠超目前最大望遠鏡的鏡面,用以收集來自宇宙邊緣的微弱信息。然而,建造直徑30米的望遠鏡主鏡絕非易事! 在20世紀70年代末,天文學家遇到了一個問題:天文望遠鏡的尺寸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了。為了能更深入宇宙的過去,他們需要更大的望遠鏡。但是,直徑大於5米的鏡面會由於形變而產生扭曲的圖像,使得這一夢想始終未能實現。

最終找到破解這一關鍵問題辦法的,是一名誰也沒有想到的物理學家,他就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納遜。「在演講時,他平淡的風格會讓你覺得他正在推銷一種新的市政下水道合同,而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美國《洛杉磯時報》評論道,「然而,他是一個不屈不撓且有能力的科學家,擁有巧妙解決意料之外問題的天賦。」

納爾遜設計出的解決方案是:先做36塊小鏡面,然後像蜂巢一樣把它們拼接到一起。這就是位於美國夏威夷的兩架10米凱克望遠鏡的建造基礎。當時人們都認為這個想法風險極大,也沒有人相信它會成功,但納爾遜做到了。

在過去的100年裡,望遠鏡的設計有兩個鮮明的階段。首先,天文學家從使用透鏡的折射望遠鏡轉向了使用鏡

面的反射望遠鏡。1908年,美國威爾遜山天文臺的1.5米望遠鏡拉開了這一階段的序幕,隨後是1917年2.5米的胡克望遠鏡和1948年美國帕洛瑪天文臺的海爾望遠鏡;而凱克望遠鏡則開啟了通過拼接鏡面建造望遠鏡的下一個時期。也正因為如此,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天文學家桑迪·費伯把納爾遜稱為「現代伽利略」。

實際上,納爾遜的方法和其他拼接鏡面設計已經被證明極具可行性和靈活性,TMT也將使用相同的技術。TMT反射鏡所用的拼接鏡面比凱克望遠鏡高一個數量級,達到492塊,並通過複雜的計算機制導系統使其整體運轉。然而,即使望遠鏡主鏡面的問題得到解決,它仍要克服一個所有地面望遠鏡都要面對的難題———大氣湍動。

看得更深、更遠

400年前,當伽利略用他的望遠鏡首次發現木星的衛星時,沒有想到這個小望遠鏡的後裔居然可以窺視宇宙的邊緣。當時,伽利略手工製造的望遠鏡口徑只有4.4釐米,而且透鏡的質量很差,無法分辨小於10角秒的細節———相當於300米外一枚銀幣所張的角。因此,伽利略無法分辨出土星的光環。而以TMT主鏡30米的直徑,它的解析度可以達到0.005個角秒。

但是,用過望遠鏡的人都知道,地球上的大氣湍流會讓影像變得模糊。因此,無論口徑有多大,沒有望遠鏡的解析度可以達到0.5角秒以上,甚至在山頂這種視凝度極好的地方也是如此。從解析度的角度來說,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並不比天文愛好者手中的幾十釐米望遠鏡好到哪裡去。

現在不同了。通過自適應光學系統時刻修正大氣擾動所造成的圖像畸變,

可以使星像還原到近乎達到衍射極限的完美程度。為了使光線重回「正途」,自適應光學系統必須要做兩件事:在每一個瞬間測量出所有的影像畸變,然後通過望遠鏡光路上的器件來校正這些畸變。

自適應光學系統會幫助TMT實現「看得更深、更遠」的目標,包括使用鈉雷射產生的人造引導星來探測氣流的狀況,並把大氣湍流的信息傳遞給小型彈性鏡面,後者會實時糾正大氣的擾動。不過,對於TMT而言,傳統的自適應光學系統並不能簡單地照搬到它身上。如果你把TMT對準一個星系,來自星系的光會穿過直徑30米的圓柱形空氣柱。然而,來自引導星的星光僅僅位於90千米的高空,無法貫穿整個空氣柱。相反,它僅能覆蓋底面直徑為30米的圓錐形區域。因此,圓柱裡、圓錐外的大氣湍流就無法被測量,星系的影像不會完全得到修正。而新的多重共軛自適應光學系統將通過使用多重引導星、波前傳感器和彈性鏡面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也克服了自適應光學系統對視場大小的限制。

沒有自適應光學系統,地面望遠鏡根本無法和哈勃這樣的空間望遠鏡相比。納爾遜把這一關鍵技術稱為「望遠鏡的心臟和靈魂」。

納爾遜預言,在不太遙遠的未來我們還將看到50米和100米望遠鏡。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望遠鏡容易實現。預計10億美元的成本使得TMT必須尋求國際合作。「TMT將要做出的發現會增加我們對能力更強大、更大望遠鏡的渴望」,納爾遜說,「因此只要我們保留好奇心並且擁有建造這些設備的資金,我認為我們會見到更巨大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望遠鏡能看多遠 一般望遠鏡能看多少米
    導語:一般我們想要觀測某種天象,利用望遠鏡來觀測是最佳的,因為它可以看到很遠很高的地方。不過,很多人對望遠鏡的觀測距離充滿好奇,到底望遠鏡能看多遠呢?一般望遠鏡能看多少米?一起來了解。
  • 國產望遠鏡能看多遠?一個入門新手的自白
    因為手持望遠鏡觀景,超過12倍就會因為手持的力度,以及心跳呼吸等因素產生晃動,所以高倍鏡都需要三腳架才能平穩,更別說大紅魔虛標的100倍了。令人心痛的是現在電商平臺依然有很多這種虛標參數的商品,什麼幾十倍,能看380000千米之類的宣傳語,再用百元上下的低價引新手入坑。唉,扯遠了,都是大紅魔惹得禍。
  • 用20倍望遠鏡能看到多遠的星球?這是忽悠人的?
    用20倍望遠鏡能看到多遠的星球?事實上,望遠鏡的參數不以倍率為標準,而是以口徑為標準。至於能看到多遠,這與天體本身的大小和亮度有關。網上那些賣望遠鏡的JS通常會鼓吹能放大多少倍多少倍,其實這沒有什麼意義,這是忽悠人的。
  • 10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老外聚焦遠處樓層,看畫面毫無隱私可言!
    10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老外聚焦遠處樓層,看畫面毫無隱私可言!在出門旅遊時有些人會選擇帶著望遠鏡,這樣就能將美好的景色盡收眼底,一名小哥突發奇想,想要測試1000倍的望遠鏡能看多遠?聚焦遠處樓層,看畫面毫無隱私可言!首先小哥找了一個寬闊的場地,然後將1000倍的望遠鏡組裝好,光是看到這外表就感覺比普通的望遠鏡要厲害許多,接著等到天黑以後,小哥先是將1000倍的望遠鏡對向了月球。
  • 人類通過肉眼能看到的最遠天體有多遠?
    引言:宇宙存在著無數的天體,人類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發明天文望遠鏡之後,人類逐漸看清一些星球的面貌,並且為它們確定身份。那麼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通過肉眼能夠看到最遠的行星是哪顆呢?最遙遠的恆星又是哪顆呢?
  • 6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用望遠鏡看4000米外的山頂,畫面太震撼
    6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用望遠鏡看4000米外的山頂,畫面太震撼望遠鏡大家應該都知道吧,遠處的景象在望遠鏡的作用下都會清晰可見,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望遠鏡又是比較平常的,它的放大倍數並不高,大家想像一下,6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用望遠鏡看4000米外的山頂,畫面太震撼。
  • 10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老外聚焦遠處樓層,看畫面毫無隱私可言
    10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老外聚焦遠處樓層,看畫面毫無隱私可言大家都知道我們如果只藉助於自己的肉眼能看清的距離並不遠,如果想要看清遠方的美景,那就需要準備一個望遠鏡了。隨著幾百年的科技發展,望遠鏡的功能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進,能夠看到的距離也是大大的增加,那麼1000倍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有一位老外聚焦遠處樓層,看到畫面時簡直毫無隱私可言!以後再也不敢不拉窗簾睡覺了!
  • 6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燈泡都清晰可見,以後不敢拉開窗簾了
    6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燈泡都清晰可見,以後不敢拉開窗簾了因為人們的視野有限,所以能夠觀看到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而望眼鏡的發明,就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遠處的事物,它可以廣泛的應用在各種領域,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高倍望遠鏡層出不窮,600倍的望遠鏡能夠看多遠呢?燈泡都清晰可見,以後可不敢拉開窗簾了,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吧。
  • 6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看下4000米外的山頂,畫面真是震撼
    6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看下4000米外的山頂,畫面真是震撼望遠鏡是以一種幫助人們觀看遠處的工具,一般的望遠鏡分為不同的倍鏡,倍鏡的大小也決定了人們的觀看視野,那麼600倍望遠鏡能看多遠呢?看下4000米外的山頂,畫面真是震撼,下面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原來國外一名男子對於望遠鏡非常感興趣,於是就買了一個600倍的望遠鏡進行觀察,為了能夠將望遠鏡的效果發揮到最好,他將望遠鏡帶上,並且去到了一座山頂,然後選擇了一處平坦之地將望遠鏡架好,以便於進行觀察,首先男子將望遠鏡調成300倍,在望遠鏡強大功能支撐下。
  • 600倍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看完畫面後,以後不敢不拉窗簾了
    600倍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看完畫面後,以後不敢不拉窗簾了許多外出旅遊的人都喜歡佩戴一把望遠鏡,隨時隨地通過望遠鏡可以觀看到遠處的風景,而看到的視覺感,也是讓我們為之震撼的,一般的望遠鏡都是25~40倍左右,但是600倍的望遠鏡能看多遠呢?看完畫面後,以後不敢不拉窗簾了!
  • 600倍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看完畫面後,再也不敢不拉窗簾了!
    600倍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看完畫面後,再也不敢不拉窗簾了!雖然人的眼睛能夠觀看到世界上的各種美好,但是能看到的距離有限,而望遠鏡的出現,使人們能夠毫不費力的就能觀察到千裡之外的景象,600倍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
  • 哈勃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
    但實際上,這些星系中的一部分由於太黯淡太遙遠,哈勃只能勉強看到它們。限制望遠鏡能力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比較明顯,一個比較微妙。明顯的原因是:雖然哈勃的主反射鏡直徑達到了 2.4 米,但它收集光子的能力仍然會受限制。因此即使長時間曝光 23 天,也只能看到最遙遠距離上那些非常明亮的星系。微妙的原因是:我們看得越遠,天體光的紅移就會越明顯。而這一點非常有意思。
  • 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我們平時仰望星空的時候看到天上有無數的星星,這些星星究竟距離我們有多遠呢,今天我就用最簡單的話術給大家科普一下①我們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如果說人類在不藉助任何工具的情況下,肉眼可觀測到的星星距離地球大概為5000光年到8000光年左右,而用肉眼看到的這些星星數量大概在2到3千左右,其實正常人類的肉眼所能觀測的距離大概為
  • SKA射電望遠鏡是什麼,它能給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什麼「便捷」?
    揭開類星體之謎毫無疑問,SKA是人類雄心勃勃的科學項目,象徵著人類射電天文學的輝煌未來,但我們能從中看到什麼呢?它的磁軸往往與自轉軸有一定的夾角,因此當以磁軸為中心的輻射錐掃過地球時,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可以接收到脈衝信號。蟹狀星雲中中子星的脈衝周期為0.033秒,表明中子星以每秒30周的速度旋轉。
  • 趣知識;人眼能看多遠及人眼能看清楚多小的物體
    人眼其實是一臺像素高達5.76億的「超級相機」,人類的眼睛可分辨約一千萬種顏色。A:人能看多遠?第一,要看你看的東西有多大。第二要看你站多高。在純淨清澈沒有月亮的夜晚,人眼可以看見27公裡外的一點燭光;(伽馬射線暴)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看見的最遠天體是GRB 080319B,該天體在2008年3月19日發生的一次伽馬射線暴,距離地球達
  • 趣知識;人眼能看多遠及人眼能看清楚多小的物體
    人眼其實是一臺像素高達5.76億的「超級相機」,人類的眼睛可分辨約一千萬種顏色。A:人能看多遠?第一,要看你看的東西有多大。第二要看你站多高。人眼可以看見27公裡外的一點燭光;((伽馬射線暴))(伽馬射線暴)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看見的最遠天體是
  • 600倍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看完文章後,再也不敢忘記拉窗簾了!
    600倍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看完文章後,再也不敢忘記拉窗簾了!望遠鏡是利用透鏡等原理被發明出來的,它的作用就是幫助人們看遠處的事物,將遠處模糊狹小的事物放大到肉眼清晰看到的樣子,那便是完美的望遠鏡。我們平時普通使用的望遠鏡大約是40倍,也就可以檢測在幾百米範圍內的事物,那麼600倍的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呢,看完文章相信你就再也不敢忘記拉窗簾,為了這個實驗男子專門買了600倍的望遠鏡。
  • 600倍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看完畫面後,再也不敢不拉窗簾了
    600倍望遠鏡究竟能看多遠?看完畫面後,再也不敢不拉窗簾瞭望遠鏡可以讓人們看到更遠的地方,特別是人們去到山頂遊玩之時,走到山頂之後拿出望遠鏡觀望遠處,這種視覺感著實讓人震撼,那600倍的望遠鏡究竟能夠看多遠呢?
  • 我們最遠能看多遠?
    人類到過的最遠的地方是哪裡?珠穆朗瑪峰?南極和北極?月球?面對這個問題,你可能已經想到了許多答案。藉助望遠鏡,人類能觀測到的地方遠到超乎你的想像。肉眼可見的最遠天體你曾在夜晚的星空下數過星星嗎?夜空中有多少顆星星呢?
  • 我們能看到宇宙多遠處呢?
    但什麼是裸眼看的距離的極限呢?如果有雙筒望遠鏡,單筒望遠鏡,甚至哈勃望遠鏡,又能看得多遠呢?站在地平線上,這時你的頭部在海拔高度兩米左右,視野差不多在3英裡或者5千米。其實我們能看見更遙遠的物體,如果他們很高的話,比如高山或者高樓。或者當我們在空中更高處也能看得更遠。如果處在海拔20米時,視野範圍將拓展到11千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