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蘑
口蘑,是生長於張家口市以北草原上的各種野生蘑菇,經張家口加工精製後,專稱為「口蘑」,已有300多年的加工歷史。口蘑味道馨香,營養豐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稱,是迎賓、饋友的佳品,為聞名世界的著名特產。口蘑屬於真菌,擔子菌綱,傘菌目。它生長在地面上,象傘狀的部分叫實體,屬於繁殖器官。蘑菇下面的土壤,一般須有草和樹根等基物,內含有大量無色纖細的絲狀物,叫做菌絲體,是由實體上的菌褶散落的孢子萌發形成,能夠多年生活在土壤或物中。
當溫度適宜時,上菌絲大量繁殖而鑽出地面,形成了蘑菇。蘑菇生長有季節性,一般入伏後,小暑、大暑開始產蘑。尤其連陰雨過後,溫度和溼度一適應,碧綠的草灘上就長出一片片密密匝匝、白花花的蘑菇。質量最好的蘑菇是頭茬蘑菇。
蕨菜
蕨菜:亦稱'烏糯',又名龍頭菜,蕨菜吃起來,不僅鮮嫩滑爽,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鮮品中含蛋白質0.43克,脂肪0.36克,糖類3.6克,有機酸0.45克,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一般栽培蔬菜的幾倍至十幾倍,享有'山菜之王'的美譽。
苦菜
苦菜又叫白花敗醬、黃花敗醬,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苦菜地下部分的莖細長;地上部分莖直立,莖上生葉,葉對生,卵形或長卵形,邊緣有粗齒,兩面有粗毛。苦菜花成傘房狀的圓錐聚傘花序,花冠白色或黃色,直徑4—6毫米。
馬齒莧
馬齒莧又名長命菜、瓜子菜、五行草,是馬齒莧科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植株匍匐,分枝比較多,莖和葉都是肉質、多汁,而且葉比較小,呈倒卵形狀,厚而且柔軟。
薺菜
俗話說,「到了三月三,薺菜當靈丹」。清明過後,農村很多婦女和孩子們常常擁到田邊地頭,細細地尋覓野生薺草,帶回家和著做餃子、春卷的餡心。薺菜又名護生草、菱角菜,屬十字花科。薺菜葉成羽狀分裂,葉不整齊,頂片特大,葉片有毛,葉柄有翼。
紅番莧
紅番莧又名紅鳳菜、觀音莧、木耳菜、紅背菜、當歸菜,為菊科多年生草本。紅番莧的葉呈橢圓狀披針形,厚而柔軟,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葉上面綠色,背面紫紅色,光滑無毛,花橙黃或猩紅色。
益母菜
益母草為唇形科直立草本植物,大多生長在山坡草地、曠野荒郊或路邊,向陽處更多。益母草株高30釐米至100釐米,莖為方柱形,葉型變化比較大,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在花期脫落,多為卵形至近圓形,葉上分有3裂。益母草花冠粉紅色至淡紫紅色,花後結實為淡褐色三菱形堅果,莖葉可以食用,也可製成幹品貯藏,味道清香爽口,涼拌或煲湯皆宜,是較為常見的野生保健蔬菜。
竹筍
「雨後春筍」,描寫的是一番春雨,催出竹林下千百個春筍競相破土而出,其景象充滿生機和活力。竹筍按出土時令,可分為春筍、夏筍、冬筍等,我市可食用的竹筍有毛竹、麻竹、綠竹、黃甜竹、福建酸竹等20種左右。竹筍肉厚、色白、質嫩、氣香、味鮮,有「寒士山珍」、「素菜中第一品」等美譽。筍肉營養豐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等,肥胖者和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常吃竹筍特別有食養、食療功益。
採摘野菜有學問:
除了常見的幾種野菜外,當然不能忘掉在山區還有野生的香菇、黑木耳等菌類野菜。
提醒:菌類野菜的旺盛時節應當在夏季,而且有毒的野生蘑菇種類較多,不好辨認,如果沒有十足把握,千萬不要亂吃。
野菜食用的原則:
1.熟悉的野菜可放心食用。比如薺菜、馬齒莧等,不要誤摘誤食。
2.不食用有環境汙染的野菜。不少野菜本身無毒素,但不同的生長環境卻決定了它日後是否受汙染,能否食用。如果在土壤和大氣中重金屬含量較高的環境(如工礦區)中生長,它能富集自然界的鎘、鉛、鍶、鉻等重金屬元素;而生長在空氣汙染嚴重地區(如公路邊、工業汙水渠邊)的野菜,不但能吸附空氣中的灰塵,而且對空氣和土壤的有害氣體和化學成分具有過濾作用,生長在醫院、疫區內的野菜,還會依附著危害人類的細菌、病毒等,因此,切忌到公路邊、工礦區、汙水渠旁、醫院附近採摘野菜食用!
3.久放的野菜不能吃。野菜最好是現採現吃,久放的野菜營養成分大大減少,味道差。
點亮「在看」 支持東北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