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網絡發布: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行測知識劃重點!考前多學一招!,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倒計時兩天,還有很多知識沒有掌握,不要著急,今天寧夏華圖給你匯總了國考行測的重要知識點,快速學習。
01、言語理解
選詞填空技巧
相異語素定詞義:
詞語的適用對象/指代範圍:
做客:接受別人的邀請或者主動去探訪別人;歡迎來我們家做客。
作客:求學、謀生、創業等外在原因寄居他鄉;作客他鄉十載,雖說事業有成,卻十分思念故土。
邊界:「界」是界限,邊界,兩國間領土的界限。
邊境:「境」是區域,邊境,靠近邊界的地方。
詞義的輕重程度:
衰退、衰敗:「退」是減弱,「敗」是破敗。後者顯然語義較重。
違反、違犯:「反」指方向相背,「犯」是牴觸。「違犯」比「違反」詞義重。
詞義的側重點:
侵襲、侵蝕:襲,襲擊;蝕,損耗。「侵襲」指侵入並襲擊的行為,而「侵蝕」指侵害並使之受損。分別側重過程和結果。
緊缺、緊俏:缺,缺乏;俏,指貨物的銷路好。「緊缺」指貨物、資金或人員因短缺而緊張,「緊俏」指商品因銷路好而供不應求。二詞各側重不同的角度。
色彩意義定風格:
褒義詞(成果):肯定、喜愛 口頭語(小氣/老套):通俗 自然
貶義詞(後果):否定、厭棄 書面語(吝嗇/窠臼):文雅 莊重
中性詞(結果):中立、客觀
語體特徵做排除:
公文通報:準確簡明、淺顯易懂,拒絕修辭化表達。
政論時評:邏輯嚴密、官方用語,適當形象化表達。
新聞報導:客觀精煉、通俗時效,中性詞運用較多。
科技說明:學術專業、客觀分析,修辭手法不多見。
文藝作評:語言藝術、表達靈活,修辭手法較常見。
廣告宣傳:嚴謹得體、醒目生動,修辭運用較講究。
片段閱讀技巧
首尾內容有講究
首句一般不出現這些內容:
反面論證:否則、不然、如果沒有,如果不
補充表述:當然、也、又
指示代詞:這、這些、那、那些、此
結論總結:因此、所以、最終、終於
首句可以出現這些內容:
引用的別人的觀點 背景性的陳述 設問提出話題
尾句一般出現這些內容:
因此、因而、總之、可見、綜上所述
02、數量關係
五大基礎思維
1.代入排除:
代入排除思維是數量關係第一大法,優先考慮。
2.特值思維:
對於有些問題,若能根據其具體情況,合理巧妙地對某些元素賦值,特別是賦予確定的特殊值,往往能使問題獲得簡捷有效的解決。題幹中有分數,比例,或者倍數關係時一般採用賦值法簡化計算,賦值法經常應用在如工程問題,行程問題,費用問題等題目中。
3.倍數比例法:
若a : b=m : n(m、n互質),
則說明: a佔m份,是m的倍數;
b佔n份,是n的倍數;
a+b佔m+n份,是m+n的倍數;
a-b佔m-n份,是m-n的倍數。
4.奇偶特性法:
兩個奇數之和/差為偶數,兩個偶數之和/差為偶數,一奇一偶之和/差為奇數;
兩個數的和差為奇數,則它們奇偶相反,兩個數的和/差為偶數,則它們奇偶相同;
兩個數的和為奇數,則其差也為奇數,兩個數的和為偶數,則其差也為偶數
5.方程法:
很多數學運算題目都可以採用列方程進行求解。
方程法注意事項:未知數要便於列方程;未知數可以用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份數」,還可以用漢字進行替代。
03、判斷推理
圖形推理規律
1.元素凌亂:題幹中各圖形元素凌亂,幾乎沒有相同點,優先考慮數量關係的考點,規律的出發點可以是:點、線、角、面、素。元素凌亂除了考查圖形的數量關係外,還可能考的是圖形的屬性,即幾何特徵。
2.元素相同。題幹圖形中所包含的元素個數與種類相同,優先考慮圖形的位置變化,包括圖形中元素的平移、旋轉以及翻轉。
3.元素相似。題幹各圖形元素呈現相似的特徵,在元素個數上可能存在差異,則可以考慮圖形的樣式遍歷(缺什麼補什麼)、組合疊加(直接疊加、加減同異、黑白疊加)。
4.空間摺疊。空間摺疊題最重要的是分析圖形的相鄰面和相對面,可以通過移動的方式找準各面之間的關係,根據「相對面只能看到其中一個、相鄰面看公共邊」的特徵選擇正確答案
判斷推理規律
翻譯推理
三個基本定理
逆否定理:A推出B→否B推出否A
肯前肯後,否後否前
摩根定律1:否(A或B)→否A且否B
摩根定律2:否(A且B)→否A或否B
七條基本翻譯
所有(凡是)S都是P,S推出P
所有(凡是)S不是P,S推出非P
沒有S是P,p推出非S
不是S都不是P,P推出S
充分條件:P推出Q。如果P,那麼Q;只要P,就Q;凡是P,都Q
必要條件:Q推出P。只有P,才Q;除非P,否則不Q;P是Q必不可少的條件。
排中律:非P即Q,非Q即P。或者P,或者Q;要麼P,要麼Q
04、三種基本關係
矛盾關係
矛盾是指兩命題非此即彼的關係,兩命題的真假情況必定為「一真一假」。
反對關係
上反對關係:全稱肯定命題與全程否定命題。可同假,不可同真。
下反對關係,特稱肯定命題與特稱否定命題。可同真,不可同假。
包容關係
包容是指,若A真,則B也真,即有:A→B。兩個命題,若命題中只有一真,則A必為假;若命題中只有一假,則B必為真。「一真前假,一假後真」
05、邏輯論證
1. 加強論證
(1)非因果類:
①增強論點(通過解釋、重申論點進行加強)
②增強論據:分為兩種,一種是補充一個正面論據,另一種是解釋原有的論據,二者均可起到加強作用
③從論證方式入手:搭橋(將論點與論據聯繫起來,往往既包含論據的關鍵詞又包含論點的關鍵詞。)和補充前提(這是論點得以成立的必要條件/基礎,可以用否定代入法進行驗證)。
(2)因果類:①排除他因—排除其他導致結果出現的原因;②對比實驗—有A有B,沒A沒B。
考試過程中,當出現多個加強選項時,注意加強強度的比較:加強論證方式(搭橋)>加強論點>加強論據。而對於選擇前提的題目來說,直接就題目設問方式選擇前提。
2. 削弱論證
(1)非因果類:①削弱論點;②削弱論據;③削弱論證方式(拆橋);④否定前提。
(2)因果類:①另有他因—還有其他原因導致結果的出現;②對比實驗—有A無B,無A有B;③因果倒置。
考試過程中,當出現多個削弱選項時,注意削弱強度的比較:削弱論點>削弱論證方式(拆橋)>削弱論據。而因果類中削弱強度,因果倒置最強,因為因果倒置推翻了原有的因果關係,重新建立了新的因果關係,是從本質上否定了
(編輯:寧夏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