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醫生與患者溝通不需要講究太多方法和技巧,但一定要真誠,要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不能只考慮個人利益。醫生不僅要用心地為患者治病,還要清楚地向患者介紹病情,開出適合患者服用的藥物,別讓患者白花錢。
一位老先生去醫院看病,醫生給他開了一盒3800塊錢的藥,沒過多久老人去世,可是這個3800元的藥一直都沒吃,不是老先生拒絕服藥,而是醫生不讓他吃,為什麼這盒藥不能吃呢?
老人家不幸離世,3800元的藥一片都沒吃
王先生家住新鄉,他的嶽父前段時間得了疾病,到某醫院去看病,門診的時候,醫生給老人開了一盒藥,花了3800元錢,但是這盒藥一直沒吃。老人住院期間,王先生曾跟大夫溝通過幾次,問這個藥什麼時候吃,大夫一直說得等著。老人出院回家之後,王先生再次給大夫打了電話,大夫還是不讓吃這個藥,仍然說等等,可是等來等去,老先生身體情況愈發不好,不幸離世。
3800塊錢的藥連動都沒動,如今,這藥對於王先生和他的家人來說,自然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王先生不明白,為什麼這盒藥不讓吃,卻要提前開出來,這個藥又有什麼樣的作用呢?他帶著這些疑問找到了記者,希望記者能幫他問個明白。
醫院已將藥退掉
記者跟王先生來到醫院,見到了主治醫生,對方表示,一直在積極地協調。記者與對方溝通的過程中,醫院的工作人員一直不配合採訪,試圖遮擋鏡頭,後來主治醫師乾脆避而不見,記者和王先生又把此事反映給醫院管理部門。
過了一會,醫生給出了解釋,藥的確是他開的,患者出院半個月之後要服用這個藥物,所以就提前開了出來。王先生表示,這個藥已經開出一個多月了,為什麼提前那麼長時間呢?醫生解釋說,藥是門診的時候開的,當時做了身體檢查,可以吃這個藥,但第2天發現老人的身體對藥物不耐受,所以就沒讓老人吃。醫生還說,病情變化是非常快的,也許幾個小時病情就有了變化。
最終,醫院給王先生退掉了這盒藥,一分錢都不少。
大部分醫生是有醫德的,也很敬業,只是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醫生要說清楚病情並且對症治療,一定要將解釋工作做到位,以免雙方發生誤會,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醫生沒有醫德,也不是患者無理取鬧,而是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有障礙,鬧了糾紛或矛盾,只要能說清楚,其實這些問題是很好解決的。
另外也希望醫生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畢竟每位患者的家庭條件是不同的,同樣的治療費用,對不同的家庭來說產生的壓力也不一樣。醫生要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幫助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你認為,產生醫患矛盾的根源是什麼呢?歡迎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