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貝多芬
2015年,瀋陽。
一場拳擊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紅藍兩個選手相互鉗制,誰也不讓誰。
最後10秒,紅方選手的拳頭如雨點般砸在藍方選手上。
10,9,8......
倒計時結束。
紅方以3比0戰勝藍方!
臺下歡呼地喊道:「汪強!汪強!汪強!」
紅方選手叫汪強,一名職業拳擊手。
這一天,他奪得了職業拳擊賽的冠軍!
外界稱他為拳擊界「吳彥祖」。
圖來源:《故事大王》
但誰能想到,長相俊朗,拳擊技術出色的汪強,會是個病人。
汪強是個腦癱患者。
從一出生就是。
1985年,汪強出生在天津市的一個普通家庭。
他像是要迫不及待地來到這個世界。
才7個月,就從媽媽肚子裡「跑」出來。
但伴隨他的,是腦出血,肺炎和黃疸等病症。
在重症監護室裡待了35天,汪強才被抱回媽媽懷裡。
圖:《故事大王》
兒子的到來,為這個清貧的家帶來了歡樂。
可是媽媽發現,汪強和別的孩子不大一樣。
1歲時,
汪強不會爬。
也不會坐。
圖:《向命運揮拳》
長到6歲時,還不會開口說話。
反應遲鈍。
坐在椅子上吃飯,會突然癱下來。
圖:《和陌生人說話》
兒子一系列的反常,讓爸爸汪寶柱慌了。
他偷偷帶著兒子去兒童醫院檢查。
得到的結果是,腦癱,智遲。
圖:《向命運揮拳》
這個消息就像個晴天霹靂打在汪寶柱身上。
他不知道如何面對妻子。
把診斷書偷偷藏在包裡。
但還是被妻子劉惠琴發現了。
從此,她抱著汪強天天哭,夜夜哭。
每天下班,汪寶柱都看到妻子傷心地流淚。
圖:《和陌生人說話》
他發誓:無論如何要治好兒子的腦癱!
汪寶柱帶著兒子跑遍了天津市大大小小的醫院。
很快,他的積蓄花完了。
汪寶柱又向親友借了2000元。
為了還債,也為了能給兒子繼續看病。
汪寶柱一天打兩份工。
白天,他在手錶廠上班。
晚上,就去麵粉店扛麵粉。
一袋麵粉50斤。
汪寶柱一次性能抗9袋。
圖:《謝謝你來了》
辛苦自不必說。
汪寶柱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可是,花了這麼多錢,
跑了這麼多家醫院,
汪強的病依舊得不到很好的治療。
有人曾勸他放棄。
大不了再生一個。
可是汪寶柱搖了搖頭說:「那這個孩子怎麼辦?我們不能放棄他。」
既然西醫不行,汪寶柱決定自己治兒子。
他買了很多針灸推拿的書籍。
特意請教了一位老中醫,學習針灸和按摩推拿。
在汪強的房間裡,貼著一張手繪的人體穴位圖。
那是汪寶柱畫的。
圖:《和陌生人說話》
人體脊髓,神經。
甚至大腦裡的神經末梢都畫得一清二楚。
每天,汪寶柱都給兒子進行穴位按摩。
從腦部到脊髓,再到四肢。
每天5小時,從不間斷。
圖:《和陌生人說話》
長時間的按摩,汪強感到很難受。
「爸爸,我不要按了。」
「聽話,按摩對你身體有好處。」
有時汪強倔脾氣上來,死活不願意讓爸爸按摩。
汪寶柱就只能把兒子打一頓。
一年後。
在爸爸的「治療」下,汪強奇蹟般地好了。
他的坐姿不再癱軟。
四肢也變得協調。
也能開口說話和認人了。
看著兒子的恢復,爸爸高興壞了。
一轉眼到了汪強上學的年紀。
汪強不僅順利通過入學考試。
還學會下象棋,並獲得了名次。
圖:《和陌生人說話》
可即便如此。
還是沒有同學願意和他玩。
他被排斥。
「別和那個傻子玩。」
還被欺負。
一些熊孩子經常在放學時逮著汪強揍他。
有時是幾個人,有時是成群結隊。
看著汪強被人孤立,受欺負,汪寶柱心裡十分難受。
到節假日,他買了很多故事書。
準備了很多好吃的。
叫來很多小朋友來家裡一起玩。
每次其他小朋友犯錯,汪寶柱也只是罵汪強。
等其他小朋友走後,汪寶柱就抱著兒子哭。
「兒子,你不要怪爸爸,爸爸只希望你能交到朋友。」
年幼的汪強似乎聽懂了。
懂事地點點頭。
但爸爸的苦心沒有得到回報。
汪強依舊被同學孤立,被欺負。
一次,汪寶柱發現汪強的衣服後面被燙了幾個煙洞。
圖:《和陌生人說話》
「這,這誰燙得呀。」
爸爸焦急地問。
汪強只是搖搖頭。
爸爸無奈地嘆了口氣。
他決定教兒子打拳擊。
一來可以強身健體。
二來,也可以正當防衛。
圖:《和陌生人說話》
12歲那年,汪強跟著爸爸正式學起了拳擊。
這天,汪寶柱在家門口掛起了沙袋。
從站姿,到揮拳。
汪寶柱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教。
圖:中新浙裡
因為反應能力較差。
一般人學4、5遍的就會動作,汪強至少要學習200多遍。
但是汪寶柱堅信,勤能補拙。
一次不行,就兩次。
量變總能發生質變。
幾年下來。
汪強磨破了十幾雙手套。
關節上的皮破了又好,已經形成厚厚的一層繭。
圖:中新浙裡
為了能提高汪強的競技能力,汪寶柱決定自己當「人肉沙袋」。
圖:《和陌生人說話》
當時,汪強練的是300斤的重拳。
一拳下來,普通人就會瞬間被打倒在地。
當時的汪寶柱已經快50歲了。
但他依然扛著身板,向汪強叫道:「來,還不夠快!」
一拳,兩拳.....
拳拳打在爸爸汪寶柱身上。
一次,因為出拳太快,汪強一拳打到爸爸的右眼。
當摘下頭套時,發現爸爸的眼睛已經黑了。
這隻眼睛前前後後治療一年多,才逐漸恢復。
圖:《和陌生人說話》
汪強無比自責。
為了能更好地保護爸爸,汪強買了一隻新頭套。
他高興地把頭盔遞給爸爸。
但得到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多少錢呀。」
汪強囁嚅著:「280元。」
「這麼貴?!」
爸爸有點不高興。
媽媽劉惠琴在旁邊打起了圓場。
「孩子一片孝心,你看你。」
雖然被爸爸小小的訓斥了一下,但是汪強還是很高興。
「我爸這個人就是這樣,嘴上怪我,心裡高興著呢。」
孩子的孝心,爸爸怎麼會不明白。
爸爸只是更希望兒子能把拳擊練好,能夠自立自強!
從中專畢業後,汪強正式走上了職業拳擊手之路。
圖:《和陌生人說話》
為了能走上賽場,父子倆每天在拳館練習。
仰臥起坐。
舉啞鈴。
練習出拳。
父子兩在拳館揮汗如雨。
媽媽劉惠琴則每天給父子二人準備營養的夥食。
汪強的拳擊技術與日俱增。
汪寶柱帶他去參賽。
但是組委會一聽汪強是個腦癱患者,連連拒絕。
「你這要是出了事誰負責?」
就連比賽的選手一聽汪強的身份,也是「臨陣脫逃」。
對於他們來說,對手是個腦癱:
贏了不光彩。
輸了更加沒面子。
擔憂、質疑、疑慮。
汪強又再一次被「孤立」了。
可汪強不甘心。
十幾年的努力,不能就此白費!
他瞞著爸爸,立下了一份「生死狀」。
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以及表明比賽的決心。
圖來源:網絡(汪強的生死狀)
還鼓起勇氣向拳王鄒市明下挑戰書。
鄒市明沒有接受。
但是寫了封鼓勵信,鼓勵汪強繼續走下去。
圖來源:網絡
汪強的生死狀,
鄒市明的挑戰書,
都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他的經歷,吸引了他拳擊路上的第二個貴人——韓教練。
圖來源:《人間真情》
在韓教練的指導和引薦下,汪強迎來了人生第一場職業拳擊賽!
2014年9月。
上海。
第四屆中外拳擊對抗賽"角鬥士之夜"熱烈開展。
比賽開始沒多久,
汪強就以壓倒性形式控制住對手。
汪強的拳頭密集而有力。
打得對手無力還擊。
臺下不時傳來「好!好!」的吶喊聲。
汪爸爸眼含淚花,一直對著臺上的汪強喊:「加油,兒子!」
只要堅持到裁判喊停,這場比賽汪強就能贏了!
但就在此時,對手突然看準時機。
一拳揮到汪強頭上。
汪強被打懵了。
之後,對手一直死扣汪強。
比賽形勢瞬間逆轉。
汪強最終敗了。
以微弱之勢。
但汪強依舊開心,因為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銀牌。
這一戰,讓汪強打出了名氣。
此後,無論大小比賽,汪強都積極參與。
越戰越勇,是汪強的人生信條。
目前為止,汪強已經獲得兩個冠軍。
圖:《謝謝你來了》
一個是全國俱樂部爭霸賽冠軍。
另一個則是職業拳擊賽冠軍。
汪強能走到今天,
離不開貴人的指引,
更離不開爸爸汪寶柱的悉心栽培。
這麼多年,汪寶柱為了兒子花費畢生心血。
他的右眼被打得留下了後遺症。
腦袋也凹進去了一點。
還經常遭受莫名其妙的惡意。
圖:《和陌生人說話》
一次他去菜市場買菜。
周圍的人都議論紛紛:「他兒子是個傻子,他也是個傻子。」
只是「傻子」爸爸終於把「傻子」兒子培養成了冠軍。
他們也終於可以昂首闊步走在外界。
2015年,汪強開了家拳擊俱樂部。
圖:《故事大王》
他不再比賽。只負責教學。
只是沒想到,平靜的生活沒過幾年。
不幸又再一次降臨。
2019年1月,汪寶柱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
過去一年,汪寶柱每月要去醫院做透析多達13次。
「每次透析完,反應都很大。
頭痛,腿抽筋,需要兩天時間才能緩過來,緩過來的時候,又得去了。」
圖:《和陌生人說話》
透析不僅讓汪寶柱感到十分痛苦。
也讓這個家庭增加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圖:《澎湃新聞》
醫生也提出了根治辦法,只能換腎源。
媽媽和汪強都提出適配。
但汪爸爸拒絕了。
汪媽媽年紀大了不合適。
如果汪強少了個腎,那就連最愛的拳擊也打不了。
他不想以這樣的方式犧牲家人。
圖:《澎湃新聞》
唯今之計,只能等合適的腎源。
但是換腎需要50萬左右的費用。
一家人加起來每月收入不過7000元左右。
汪強的拳館因為疫情,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收入。
思來想去,汪強確定重返拳擊賽場。
圖:《和陌生人說話》
過去,汪強一場比賽只有2000-4000元左右的酬勞。
現在,他已經35了。
他不知道如果參賽,能拿多少的酬勞。
但哪怕有一絲機會,他都願意去拼。
圖:《澎湃新聞》
從今年5月開始,汪強就已經恢復訓練。
舉重。
甩繩。
仰臥起坐。
只是身旁,再也沒有爸爸關切的眼神,和高亢的加油聲。
下一場賽事更不知何時來臨。
但即便單槍匹馬,汪強也要奮力一搏。
「爸爸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這一次我也要全力救他。
一報還一報。
我希望下輩子,我們還是父子。」
從腦癱患者到拳王,
汪強一路走來,
被嘲笑,被欺負。
受盡人情冷暖。
但同時他又無比幸運,
他有珍愛自己的父母。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有句話: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誰只有我自己說了算。」
是啊,成見和偏見你無法撼動。
但你是誰,你自己可以說了算!
在和世俗的較量中,汪強無疑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
但又有多少腦癱患兒有如此幸運?
每年大約會新增3萬的腦癱患兒,他們更多的是被家人放棄和拋棄。
但汪強告訴我們,腦癱不是絕症,更不是痴呆。
只要堅持做康復訓練,每個腦癱患兒都能綻放新的生命。
所以,當你被不幸的命運選中,
不要哀嘆,
不要氣餒。
而是應該緊鎖命運的喉嚨,出拳如風,一擊必殺。
因為,人定勝天!
作者:綠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