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不止看星星那麼簡單

2021-01-09 天文在線

網友:我想進入天文學領域,正在斟酌哪個方向適合自己。我的數學很好,希望學習天文課程時用上數學。考慮到我喜歡數學,請問什麼大學課程或天文學方向是最佳選擇?

答:很高興知道你對天文和數學都感興趣呀。對數學感興趣又能學得好可以讓你有非常好的知識背景去學習任何類型的天文學。

事實上,任何天文學多多少少都需要用到數學。例如,你想用望遠鏡(即便是自動的)去觀察一個天體,你要知道如何去計算:該天體什麼時候會出現在天空中,能被看到的時間有多長,隨著天體亮度變化你需要觀察多長時間。當得到這些望遠鏡圖像,你需要去分析它們,這通常意味著你需要測量這些圖像,然後用不同的數學公式將測量數據轉化成物理數值,比如星體亮度或行星半徑。

理論模型

如果你對望遠鏡觀測不感興趣但又很想做一些嚴肅的天文數學,那你可以考慮計算機模擬理論模型。這是什麼?我先大概說說再講個具體例子。首先你想到一個天文問題,但並不滿意目前天文學家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接著你思考這個問題出現時會有哪些天文條件,並把這些寫進電腦程式,包括物理規律在宇宙中如何運作,例如引力如何起作用、光如何傳輸吸收等等。

這是艱難的一步,一會我再來重點說說。接下來,讓你的計算機模擬程序跑起來看看結果如何。如果你的結果恰好符合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情況,那麼恭喜,你走在解決問題的正確道路上。如果不符合,那麼意味著計算機模擬的某部分脫離現實,你哪裡出了差錯或者沒有囊括某些重要條件—很有可能出在上面提到的「艱難的一步」裡,我很快會再談到它。

現在來舉個實例。很多天文學家試著用計算機模擬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我們知道太陽、地球(小行星、彗星、衛星等)形成自巨大的氣體雲團……但如何形成?致力於此的理論學家們將公認的典型氣體雲團進行編程:它們的組成成分、溫度、體積和其他特性。

接著,他們將相關的物理規律例如引力作用、氣液固轉化等等也寫進程序裡。這是艱難的一步(正如我上面提到的),因為有非常非常多的物理規律,如果把它們全寫進程序裡就會運行得非常慢。所以天文學家們要去選擇這裡面他們認為重要的。最後,運行這個程序「數百萬年」來看它最終會呈現什麼結果。

現有的模擬太陽系演變程序得出的「太陽系統」跟我們的很像:太陽位於中心,類地行星接近太陽,大型氣體行星離得較遠。這個模型告訴我們,由於引力力,氣體雲團壓縮,在原太陽周圍形成平坦的圓碟狀,然後其中的氣體慢慢凝聚成小塊固體,固體逐漸積累,變為行星。說得好像我們已經搞清楚了全部事情—並沒有。天文學家們承認某些主要事件,但還有很多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的細節我們還沒有搞明白。

此外,計算機模擬出很多從未見過的奇奇怪怪結果。哪裡出了問題?很有可能是沒把一個(或兩個)很重要的物理條件寫進去。再說了,我們並不能精確地知道最初那朵氣體雲團的性質。在不同研究中,天文學家要去修改理論模型,相應地調整電腦程式,然後不斷地嘗試。

天文學家會用類似這樣的理論模型去探索什麼課題呢?以下幾個供你參考:

1、太陽系的形成

2、星球的內部是怎樣的?我們並不能真的進到星球裡面去看,所以只能根據星球的外面去推測。

3、星系如何形成?數十億年前,星系形成於大爆炸不久後,所以我們現在看不到任何的星系形成能夠幫助我們搞懂這個問題。

4、星體演化。隨著時間推移恆星如何變化如何消亡。某些恆星(比如太陽)會演變成矮星,其他的會爆發成超新星,遺留下中子星和黑洞。要搞清楚這一連串事件和具體部分是很難的,因為我們無法做到觀察一個恆星數千年直至消亡。

5、暗物質。我們看不到這種物質,因此我們構想它是由一種我們還沒發現的分子組成的。它只通過引力和其他平常物質聯繫,這是通過理論模型和模擬了解到的。

6、引力透鏡。一些物體,例如星系團,有非常強大的引力以至於真的可以掰彎光線。通過研究光線彎曲程度,我們可以推測這團物質有多少,是什麼樣的。

7、暗能量和大爆炸。宇宙究竟是如何伊始的?暗能量在其中扮演著何種角色?

要學習什麼課程?

對於任何天文學方向,都需要紮實的物理背景(這也意味著紮實的數學背景)。通常的做法是,大學主修物理,選修天文。如果對理論模型和計算機模擬非常感興趣,你還要學習編程相關課程。很多物理院系也會開設有關數學和針對理論模型編程的專項課程。

完成四年大學學業後,如果你還想深入學習天文數學,可以申請天文類的研究院校。他們會非常歡迎物理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階段,你會開始著手研究你感興趣的天文問題。在MIT讀本科的時候,我是物理和行星科學雙學位,然後到波士頓大學讀的研究生。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astro- Dr. Melissa Hayes-Gehrke-瀟瀟.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就是看星星?那是門艱深又浪漫的學科
    天文學就是看星星? 那是門艱深又浪漫的學科本報記者 張蓋倫前不久,清華大學官方微博宣布其正式成立天文系,納入理學院。這所頂尖高校,開始以獨立院系的方式,培養探索星辰大海的高級人才。一看名字就知道,課程很「硬核」。「本科學習天文,其實意味著你選了一個要學很多數學和物理的專業。」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李海寧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天文學專業一般有三個方向——天體物理、天體力學和天體測量以及天文技術和方法。不過,在實際的天文研究項目中,通常需要這三個方向的天文學家合力參與。
  •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3個原因,讓「張國榮」成為天上星星的名字
    近日,又有一位中國人被命名為天上的星星名字,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飛春讀傳上網查了查,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用中國人和中國地名命名的星星可是越來越多了,他們的名字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可謂當之無愧的「網紅」。
  • 「See stars」可不是「看見星星」那麼簡單啊!
    我們說到明星的時候都會用star(也就是星星)來形容,或者是super star——超級明星。不過,當你說see stars可不是看見星星或者明星那麼簡單啊!我們來看一看star的一些常見用法吧。1)See stars是什麼意思?
  •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張國榮」被命名為天上星星名字,有3個理由
    近日,又有一位中國人被命名為天上的星星名字,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飛春讀傳上網查了查,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用中國人和中國地名命名的星星可是越來越多了,他們的名字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 元朝時期的觀星臺,天文學的裡程碑,在此處看的星星都不一樣
    元朝時期的觀星臺,天文學的裡程碑,在此處看的星星都不一樣隨著技術科學的發展,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也逐漸被解開,然而外太空世界一直都是人類想探尋的地方,也希望能夠留下足跡,在古代古人就有探索天空的願望,因此也有眾多的觀星臺被留了下來。
  • 第谷為何由文科轉為天文學,並且成為近代世界天文學的始祖
    第谷是丹友的天文學家,他是近代世界天文學的始祖,是他奠定了近代天文學的基礎。第谷出生在丹麥斯坎尼亞省的一個貴族家庭裡。父親是一個律師,伯父是一個很有錢的貴族。第谷從小就過繼給其伯父。他十分聰明,但由於伯父過於溺愛,所以在學校裡不大認真讀書。」那麼第谷為什麼熱愛起天文學來了呢? 有一年,地方觀象臺預報在哥本哈根地方可以看見日食,在那一天第谷果然看見了日食。
  • 天文學中的星星和真實的十二星座
    這就是一般意義上,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全部星星數。更亮的為0等以至負的星等。例如,太陽是-26.7等,滿月的亮度是-12.6等,金星最亮時可達-4.4等。隨著觀測天文學的突飛猛進,到了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劃分了通用的88個星座:北天28座、黃道12座、南天48座。以星座為基礎的星圖,成為現代天文學家的基本工具,以便幫助他們鎖定各種天體。這大概就是他們的高德地圖。其中根據每個星座的大部分面積是在北天或在南天,又分別被稱為北天星座或南天星座。至於黃道,通俗的說法,就是太陽每一年在天球上固定的運動路徑。
  • 白天也能看星星,只是傳說麼?
    傳說在白天(假設天氣晴朗),從一口深井抬頭往上空看,你會看到星星。當然,你可以對普林尼早期白晝天文學有多種理解,其中一種是:「如果你掉到一口深井後向上看,你會看到星星,或者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的太陽比宇宙中絕大多數恆星大,比如那些點綴銀河系的微小紅色小矮星,但是它也比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大多數星星要小得多。舉個例子,如果把我們的太陽放到10秒差距以外,它僅能散發+4.8星等的可見光照。試想一下:你在夜空中見到的每顆星星都比太陽大和明亮……由於目前沒有一顆距離地球近到達到人類6級肉眼閥值,宇宙中人口最多的恆星(假設是紅矮星),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
  • 夜空中的星星為什麼會閃爍?
    如果你在夜晚觀星,你會發現星星經常在不停的閃爍、忽明忽暗。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星星會閃爍?」然而當你觀察某顆閃爍不止的星星時,可能恰恰發現它平靜的亮著。它們之所以有明暗變化,都是你的眼睛、星光和地球大氣層之間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地球大氣的溫度和密度會因為高度的不同而變化。
  • 書單來了快收藏——天文學啟蒙繪本和YouTube 視頻
    【合璧兒按】 :天文學聽起來高深,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很近!最簡單的,就是讓孩子用天文學的知識去理解四季輪迴、晝夜交替、月圓月缺是怎麼回事。孩子其實天生喜歡探索,那麼,把星星、月亮、地球這些宇宙的奧秘當做一個個又去的故事講給他聽吧! 1. 我是一顆星星 Jean Marzello 這是學樂出版社的一個叫「I AM」系列的科學啟蒙繪本。
  • 揭密《來自星星的你》中的天文學_科教臺_央視網(cctv.com)
    星星命名方式 最早,在古代,人們發現一顆亮晶晶的星星就給它單獨取一個名字,比如我國古人命名的「牛郎星」、「北鬥星」。後來,人類發現的星星太多了,就逐漸用星座+希臘字母編號的方式命名。到了現代,以歐洲和美國為主導的天文學中,都是用不同的星表系統規範星星的名稱。滿天星辰裡,偏偏就沒有「KMT184.05」。
  • 情感——你有多久沒有看星星了?
    #情感美文#文 | 利知晚周三美文 | 情感——你有多久沒有看星星了?在陳小熊的歌曲中將星星形容成「他們是來自黑暗的生命,守護著某一顆漂泊的心,卻在每一個日出的時刻,隱藏起自己暗淡的身影……」。他這樣描述星星,給每一個在外漂泊,披星戴月的人以心靈的安慰,就像有人為他們默默守護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為家人忙碌,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瑣事,總感覺忙碌事是我們努力的證明。那麼我想請我們每個人在生活閒暇之餘都能給自己一個看星星的時間。
  • 天文學家是怎麼看星星的?
    可能有不少小夥伴好奇,天文工作者是怎麼看星星的?還能咋看,搬個小板凳坐那看唄……其實天文觀測分為很多種,我們今天在這裡就和大家說說比較容易理解的光學天文觀測,天文學家都看到了什麼。第二個原因,就是大氣的擾動,大家平時說「星星會眨眼」。其實就是因為大氣擾動引起星象的變動,累積起來,就形成了光斑。這實際上是光斑的主要成因。
  • 《來自星星的你》:像看星星一樣看「星星」,才是聰明人
    現場粉絲一樣激動異常,甚至有粉絲擠破頭而血流滿面……我平時也會看一些韓劇,不光是男女主角養眼。更是因為韓影劇情裡,注重生活細節,人物細微心理也表現到位,覺得真實細膩。《來自星星的你》我自然也有看,它不同與此前那些穿越劇和現實愛情劇,也從王子灰姑娘裡跳出來,超越了新穎了一些。
  • 如果不能把星星摘下來,那麼如何提取星星的「DNA」來獲取數據呢
    如此之多的星星,科學家又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給觀測到的星星進行分類,了解每顆星星的特質呢。這個時候,科學家就要通過提取星星的DNA,來破解每顆星星的信息資料庫。那麼星星的DNA是什麼呢?那就是恆星光譜。恆星光譜的提出什麼是光譜呢?
  • 從亞里斯多德到哥白尼,再到克卜勒:抬頭看星星發展起來的天文學
    早期由於技術水平不發達,想探索宇宙中的奧秘,只能是抬頭看星象。看著看著就看出了門道,知道星象的變化影響著地球氣候變化。隨後,又通過觀察,形成了一些理論體系,比如早期的「地心說」。這時候由於觀察條件的限制,導致人們認為大地是平平的,而天空像一個圓鍋蓋,照著大地,也就是天圓地方的說法。
  • 天文學的啟蒙,陪她去看星星,這些好處是難以想像的
    因為在荒原上看星星的經歷,我發現帶孩子去看星星可能是一種開放自然教育、激發孩子興趣的有效途徑。更好地查看星星的孩子如果我們看星星,我們只能讓孩子們更加親近自然,那麼在當今人類文化寶庫中,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詩讚美星空,那麼就有那麼多的畫家用畫筆描繪星空。仰望星空對孩子們有著深刻的心理意義。
  • 小小的望遠鏡帶動的天文學,細說伽利略與望遠鏡的故事
    伽利略後來自己也說,他在大學當教授那些年是他這輩子最舒暢的時候,那個時候伽利略深入研究了許多科學問題,包括運動學,還有建築學多個方面,天文學也是他的研究範圍。有一天他聽說有人用眼鏡的鏡片做了一種玩具,通過這個玩具可以看很遠處的東西,這個玩具就是望遠鏡。
  • 星星真的在閃爍嗎?為什麼有5個角?這些秘密你需要知道
    當你看到夜空中的星星,星星也盯著你看嗎?是什麼讓它們閃爍?為何它們有五個角?我們和星星真的有關係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解密星星的小秘密。1.到底有多少顆星星呢?你在夜空中能看到多少星星,每首情歌和情詩都會跟你說幾百萬顆。這儘管浪漫卻非事實。
  • 探索星空奧秘,帶孩子們走進奇美的天文學殿堂
    這套書不僅包含天文學知識,還包含地理學、歷史學等知識,從每個月適合觀的星星和星座切入,介紹了12個月的天象,配有星座形狀圖,全天88星座圖和旋轉星盤,讓觀星變得簡單無比。孩子想知道的關於星空的一切,都在裡面。為什麼孩子需要這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