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家戶戶都會用煤油燈,可是你一定不知道,關於煤油燈與抹香鯨之間的故事。
煤油燈興起
煤油是近代的產物,它和洋火、洋釘、洋車一樣,都是從外國傳入的,所以前面都會加上一個洋字。
說白了,煤油就是石油製成的。
在此之前的中國,一般都是使用動植物油當作燃料,比如豆油、菜籽油,這些老式的燃油不僅燈光效果差,而且還有刺鼻的異味和黑煙。
清末,煤油開始傳入,這種燃油不僅燈光強,還沒有異味和黑煙,所以很快普及到了中國平常百姓家中。
抹香鯨瀕臨滅絕
中國一直以來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所以對海洋資源的開採較少,因此與抹香鯨與中國關聯較少,可是如果放眼全世界,就會發現,石油的出現真的是挽救了瀕危的抹香鯨。
據記載,1859年,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才開始進行商業開採石油,從此,石油製品流行全球,其中就包括煤油,在煤油之前,人們為了獲取高質量燃料,往往取之於鯨魚中抹香鯨,這也導致了抹香鯨種群的瀕臨滅絕。
人類捕鯨史
人類捕鯨的歷史悠久,據說中世紀的巴斯克人就是以捕鯨為生的,那個時候的人們捕鯨只能在近海和淺水區,主要針對一些擱淺的鯨魚。
他們的目標不僅是鯨魚的肉,還已經意識到了鯨魚的脂肪是一種很寶貴的燃料,只不過受到於當時科技水平的制約,他們不能進行遠洋捕鯨,只能被動地等候鯨魚進入淺水區擱淺。
十八世紀以來,人類進入了航海時代,捕鯨業也迅速發展,技術已經達到了遠洋捕鯨的程度。
隨著捕鯨業越來越繁榮,人們遠洋捕鯨頻繁,在眾多的鯨魚中,人們發現抹香鯨的頭部竟然存在著鯨腦油,這是一種比普通鯨魚油脂更加優良的燃料,一經推出,頓時成為了市場的新寵兒。
為了獲取這種燃油,人們紛紛組織捕鯨船隊,進行遠洋捕捉,懷璧其罪,這也成為了抹香鯨噩夢的開始。
《白鯨記》
此書作者為梅爾維爾,主要講述了當時十九世紀捕鯨業繁榮的盛狀,其中的主角就是一隻白色的抹香鯨。書中還詳細描繪了捕鯨時的殘忍場面,令人印象深刻。
《白鯨記》所反映的正是那個年代的現實,捕鯨行業是最賺錢的行業,光美國就擁有六百多條捕鯨船,捕鯨船隊為招募水手,不惜以重金誘惑。抹香鯨更是當時捕鯨船隊最喜愛的一種獵物。
抹香鯨的特殊習性加劇了種族的滅亡
抹香鯨在一次深潛過後,一般都要停留水面許久,呼吸換氣,這段時間成了捕鯨船隊最好的獵殺時刻。
因此,每一條捕鯨船都會設有一個很高的瞭望臺,水手在上面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停留海面的抹香鯨。
雖然捕鯨的過程中兇險萬分,但是為巨額利潤,人們還是前僕後繼。

石油拯救抹香鯨
在十九世紀的時候,石油得到了開採利用,以石油為原料製成的煤油不僅價格低,而且質量高,於是抹香鯨對市場的吸引力開始減弱,失去了巨額的利潤,人們也不再為抹香鯨而瘋狂了。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從遠洋航行的出現,到石油的出現,僅僅只有一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可是這就差點造成抹香鯨族群的滅亡。
所以,不得不說是石油拯救了抹香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