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規則(二)

2020-12-05 北方網

  二術語定義

  1、判定(adjudged)

  裁判員根據判斷所作出的決定。

  註:本判定沒有抗議的餘地,但裁判員運用規則錯誤時不在此限。

  2、申訴(appeal)

  守隊隊員對攻隊隊員的犯規行為要求裁判員判以出局的行為叫「申訴」。

  3、投手犯規(balk)

  壘上有跑壘員時,投手的不合法行為叫「投手犯規」。此時判跑壘員安全進一個壘(但不判擊球員一「球」)。

  4、壞球(ball)

  投手合法投出的沒有直接通過「好球區」而擊球員又未揮擊的投手投球叫「壞球」。

  註:如果落地後進入「好球區」的「壞球」打中擊球員則判為「投球中身」,擊球員安全進到一壘。如果二擊後擊球員揮擊這種球未中,即使被接手接住,仍判作接手漏接,按規則六.○五(c)和六.○九(b)處理。如果擊球員把這種落地球擊出,則同於把未落地的球擊出,繼續比賽。

  5、壘位(base)

  跑壘員為得分而必須按逆時針順序踏觸壘位於內場四角的四個位置叫「壘位」。壘位通常放置帆布壘包或橡膠板作為標誌。

  6、跑壘指導員(base coach)

  穿著與隊員同樣的運動服裝,站在一、三壘外跑壘指導員區內指導擊球員擊球和跑壘員跑壘的同隊成員叫「跑壘指導員」。

  7、四壞球上壘(base on balls)

  擊球員擊球時得四個「球」而安全進到一壘的判定叫「四壞球上壘」。

  8、擊球員(batter)

  在擊球員區內擊球的攻隊隊員叫「擊球員」。

  9、擊跑員(batter runner)

  完成擊球任務後向一壘跑進的攻隊隊員叫「擊跑員」。

  10、擊球員區(batter's box)

  擊球員擊球時站立的區域叫「擊球員區」。

  11、投接手組(battery)

  投手和接手二人組成的小組叫「投接手組」。

  12、隊員席(bench or dugout)

  為上場隊員、替補隊員和其他穿著運動服裝的本隊成員準備的座位叫「隊員席」。

  13、觸擊球(bunt)

  不揮動球棒但有意等球碰棒或使棒輕觸來球,使球緩慢地滾入內場的擊球叫「觸擊球」。

  14、中止比賽(called game)

  不論任何理由而由主裁判員宣布中止的比賽叫「中止比賽」。

  15、接住(catch)

  守場員沒有用他的帽子、護具、口袋或運動服裝的任何部分來接球,而是在球落地前牢固地把球握在手套或手中的防守行為叫「接住」。但如果在他接球同時或接球後立即和隊員或擋牆相撞摔倒以致將球失落時不算「接住」。如果守場員觸及的騰空球又觸及攻隊隊員

  或裁判員時,即使被其他守場員接住也不算「接住」。如果守場員把球接住後在傳球時失手將球失落,仍可判「接住」。在這種情況下,對「接住」的有效性應按守場員有足夠的時間把球握住從而證明已把球控制住,同時傳球又是自覺和有意等來確定。

  註:(1)接球時即使接球不穩,球在手套上彈跳,但只要最後在落地前接牢或由其他守場員接牢都算「接住」。

  (2)跑壘員在第一個守場員一接觸騰空球時即可離壘。

   (3)守場員可跨越圍牆、籬笆、欄杆、圍繩或其他野傳球線去接球。他可以跳上位於界外的欄杆、帳篷接球,他可以冒險這樣做。守場員跨越圍牆、籬笆、欄杆、圍繩乃至進入看臺接球時,不得加以妨礙,但如發生妨礙行為,不作妨礙判處。

  (4)守場員跑到隊員席邊緣接球時,如倒地前被隊員(不論哪方隊員)扶持而把球牢牢接住,判「接住」。

  16、:接手(catcher)

  位於本壘後面的守場員叫「接手」。

  17、接手區(catcher's box)

  投手企圖投故意四球時,接手在投手投球出手前必須站立的區域叫「接手區」。

  18、教練員(coach)

  由主教練指定在場上執行主教練所賦予的任務並穿著本隊比賽服執行任務的本隊隊員叫「教練員」。他並不限於擔任「跑壘指導員」。

  19、死球(dead ball)

  根據規則暫停比賽的擊球、傳接球或投球叫「死球」。這種暫停比賽的局面叫「死球局面」。

  20、守隊或守隊隊員(defense of defensive)

  在場上進行防守活動的隊或任何守場員叫「守隊或守隊隊員」。

  21、連賽兩場(double header)

  按賽程一日內連續參加兩場比賽叫「連賽兩場」。

  22、雙殺(double play)

  守場員無失誤而使攻隊兩名隊員連續出局的防守行為叫「雙殺」。有兩種「雙殺」。

  (a)雙封殺:(force double play)

  兩個封殺造成的雙殺叫「雙封殺」。

  (b)封觸雙殺:(reverse force double play)

  先用封殺,再用觸殺造成的雙殺叫「封觸雙殺」。

  註:封觸雙殺的例子:一壘有跑壘員,一人出局,擊球員擊出地滾球到一壘手。一壘手接球觸踏一壘(一個封殺出局)後傳給二壘手或遊擊手,使一壘跑壘員在二壘被觸殺出局(觸殺成雙殺)。

  另一例子是:滿壘,無人出局,擊球員擊出地滾球到三壘手,三壘手接球觸踏三壘(一個封殺出局)傳給接手觸殺三壘跑壘員成雙殺。

  23、界內球(fair ball)

  合法擊出的球如遇下列任一情況時均為「界內球」:

  (a)停止在本壘至一壘或本壘至三壘之間界內地區時;

  (b)擊球在界內地區觸地後越過一、三壘壘位後從壘位後面的界內地區滾出外場時;

  (c)觸及一壘、二壘或三壘壘包時;

  (d)先落在一、二壘及二、三壘的壘線上或該線外的界內地區時;

  (e)在界內觸及裁判員、比賽隊隊員身體時;

  (f)從界內地區上空直接越出本壘打線時。

  註:(1)在邊線上包括邊線標杆接球時,應按守場員手套觸球時與地面的垂直線判定。在邊線內(包括在邊線上)為界內球。不應以守場員觸球時是站在界內或界外地區來判定。

  (2)騰空球落在內場後,如在一、三壘前沒有觸及任一比賽隊隊員或裁判員而彈出界外地區時判「界外球」。如停留在界外地區或界外地區被隊員觸及時亦判「界外球」。但是騰空球落在一、三壘上或落在一、三壘後面的外場界內地區然後彈出界外地區時判「界內球」。

  (3)擊球員區在界內地區的小三角為界內地區,如果擊出的球停止在小三角內為界內球。擊球員在所站立的擊球員區內無意觸及該球為界外球,如有意碰觸判擊球員出局。如果擊球員碰觸了另一個擊球員區小三角內的球,不管有意無意均判擊球員出局。

  24、界內地區(fair territory)

  從本壘經一、三壘邊線其延長線直到擋牆或圍網(包括垂直面的空間)以內的區域叫「界內地區」。

  25、守場員(fielder)

  進行防守的任一隊員叫「守場員」。

  26、守場員選殺(fielder's choice)

  守場員在處理界內地滾球時不傳殺擊跑員而傳殺前位跑壘員出局的防守行為叫「守場員選殺」。

  守場員選殺也適用於記錄員記錄:

  (a)擊跑員由於守場員處理擊出的安打球時選殺前位跑壘員而多進一個壘或一個以上的壘。

  (b)跑壘員由於守場員傳殺其他跑壘員而取得的進壘(偷壘或守場員失誤的進壘除外)。

  (c)跑壘員由於守場員的疏忽的進壘(如無防守偷壘)。

  27、騰空球(fly ball)

  擊向空中的高飛球叫「騰空球」。

  28、封殺(force play)

  守場員對擊跑員進行傳殺或對由於擊跑員上壘而被迫進壘的跑壘員進行傳殺的防守行為叫「封殺」。這種攻守局面叫「封殺局面」。

  註:比賽中的封殺局面常會改變。記住這點就不會在處理封殺局面時導致混亂。例如:

  (1)一壘有跑壘員,一人出局,擊球員擊出一迅猛的地滾球到一壘手。一壘手接住後立即觸一壘使擊跑員出局。這時封殺局面就不再存在。守場員對進入二壘的跑壘員必須觸殺。如果當時二壘或三壘有跑壘員而任一跑壘員在進入二壘的跑壘員被觸殺出局以前已進入本壘得分,則得分有效。如果一壘手接球後不是先踏一壘而是傳球到二壘,則是兩個封殺,二壘或三壘跑壘員的得分就無效。

  (2)一人出局,一、三壘有跑壘員,擊球員擊出騰空球被接住,成二人出局,三壘跑壘員在接殺後離壘跑進本壘得分。但一壘跑壘員離壘過早,球先傳到一壘被申訴判三人出局。這時如果裁判員判定三壘跑壘員進入本壘在先,傳殺申訴在後,則得分有效。

  29、棄權比賽(forfeited game)

  由於一方違反規則,裁判員宣布另一方以9:0獲勝而結束的比賽叫「棄權比賽」。

  30、界外球(foul ball)

  合法擊出的球如遇下列任一情況時為「界外球」。

  (1)停止在本壘到一壘或本壘到三壘之間的界外地區時;

  (2)地滾球在經過一、三壘壘位時,從壘位外側界外地區滾入外場或繼續滾出界外地區時;

  (3)騰空球在第一個落點在一、三壘壘位後界外地區時;

  (4)在界外觸及裁判員、比賽隊隊員的身體或其他障礙物時;

  註:(1)擊出的球在沒有觸及守場員前擊中投手板然後反彈到本壘到一壘或到三壘之間反彈出界外地區時判「界外球」。

  (2)擊球員擊出球之後在尚未離開擊球員區時,再次被擊出的球無意碰觸身體或球棒時為「界外球」。

  31、界外地區(foul territory)

  從本壘經過一、三壘邊線及其延長線直到擋牆或圍網(包括垂直的空間)以外的區域叫「界外地區」。

  32、擦棒球(foul tip)

  碰觸球棒後迅猛而直接地到達接手手中並被接住的擊球叫「擦棒球」。沒有接住就不是「擦棒球」。每一擦棒球均判一「擊」,繼續比賽。擦棒的擊球如先觸及接手的手或手套再觸身體並在落地前接牢時,為直接接住,判擦棒球。但先觸及接手的手或手套以外的東西,如身體、護具等不判直接接住。

  33、地滾球(ground ball)

  在地面滾動或彈跳的擊球叫「地滾球」。

  34、主隊或後攻隊(home team)

  某隊在本隊球場或本地球場進行比賽時,該隊即為「主隊」,按慣例先守又叫「後攻隊」。如在第三者的球場進行比賽時,則先攻隊按事先排定的賽程或比賽開始前用抽籤法或拋錢幣確定。

  35、不合法(illegal or illegally)

  與本規則的規定相違背叫「不合法」。

  36、不合法投球(illegal pitch)

  投手違反下列任一規則的投球均判「不合法投球」:

  

  投手的軸心腳沒有踏投手板而向擊球員投球;

  

  急速向沒有準備好的擊球員投球。

  「不合法投球」判擊球員一「球」。壘上有跑壘員時的「不合法投球」判「投手犯規」,壘上跑壘員安全進一個壘,但不判擊球員一「球」。

  37、內場手(infielder)

  在內場各位置進行防守的隊員叫「內場手」。

  38、內場騰空球(infield fly)

  在兩人出局前,一、二壘或一、二、三壘都有跑壘員時,擊球員合法擊出落在內場或內場附近並為守場員(包括外場手)輕易接住的界內騰空球(平直球和用觸及法擊出的騰空球除外)叫「內場騰空球」。這時判擊球員出局,繼續比賽。

  在上述局面下,如果擊出的球明顯是「內場騰空球」,裁判員為了保護跑壘員應立即宣布:「內場騰空球,擊球員出局!」如果擊出的球接近邊線,一時難以決定是界內球或界外球時,裁判員應立即宣布:「如果是界內,內場騰空球!」或者只宣布「內場騰空球」同時將右臂向前上方伸出,作出延期宣判的手勢,直至肯定是界內球時再宣布:「擊球員出局!」。「內場騰空球」是繼續比賽局面,跑壘員可以冒被殺出局的危險進壘,或者球被接住後返壘再進壘,如同對待一般的騰空球一樣。如果擊成界外球、則改按界外球處理。

  同樣兩人出局前,一、二壘或一、二、三壘有跑壘員時,擊出騰空球並未碰觸守場員,落地後在一、三壘前彈出界外則應判「界外球」;如落在邊線外又在一、三壘前彈入界內應判「內場騰空球,擊球員出局!」。

  註:1.裁判員在運用本規則時要掌握守場員能否通過正常的努力把擊出的騰空球接住。裁判員不能根據擊出的騰空球落在內場就判「內場騰空球」,落在內場附近的外場或草地線附近就不判「內場騰空球」。裁判員還要注意掌握的是:即使是外場手接球,只要擊出的是內場及其附近的騰空球。而且外場手如同內場手那樣容易把球接住時,就要判「內場騰空球」。

  2.「內場騰空球」是裁判員的判斷,不能申訴。

  3.如果裁判員已宣判「內場騰空球」,即使守場員故意失接企圖造成雙殺,仍作為「內場騰空球」處理,繼續比賽。

  4.「內場騰空球」經裁判員宣判後生效。裁判員作「內場騰空球」的判斷要迅速果斷。

  39、飛行(in flight)

  指擊出、傳出或投出的球在觸及守場員前還未觸及地面或其他物體時的狀態。

  40、出局危險(in jeopardy)

  指在繼續比賽過程中攻方隊員有可能被判出局危險的狀態。

  41、局(inning)

  局是全場比賽的一部分。比賽雙方分別因三人出局而交換攻守各一次為「一局」。一方一次進攻為半局。

  註:先攻隊進攻時為上半局,後攻隊進攻時為下半局。

  42、妨礙行為(interference)

  凡影響比賽隊員進行正常攻守活動的行為叫「妨礙行為」。

  (a)攻隊妨礙行為是指攻隊隊員對正在防守的守場員進行妨礙或幹擾。如果裁判員宣布擊球員、擊跑員或跑壘員因妨礙行為而出局,則所有跑壘員都得回到裁判員認為在妨礙行為發生時他們合法佔有的最後壘位,除非另有規定。

  註:發生妨礙行為時如擊跑員沒有達到一壘,則所有跑壘員都要回到投手投球時原佔壘位。但已判出局的跑壘員除外。

  (b)守隊妨礙行為是指守場員妨礙或幹擾擊球員擊球。

  (c)裁判員妨礙行為是指:1.阻礙或影響接手傳殺偷壘的跑壘員;2.擊出的界內球在穿過守場員前(投手除外)在界內碰觸裁判員。

  (d)觀眾妨礙行為是指在繼續比賽時,觀眾走出看臺或進入比賽場地而觸及正在進行攻守的傳球、擊球或投球。

  註:一旦發生妨礙行為並成立時即成死球局面。

  43、合法(legal or legally)

  與本規則的規定相符合叫「合法」。

  44、平直球(line driver)

  迅猛而直接飛向守場員而未觸及地面的擊球叫「平直球」。

  45、活球(live ball)

  處於繼續比賽過程中的球叫「活球」。

  46、主教練(manager)

  負責本隊場上比賽事宜並代表本隊同裁判員和對方隊進行聯繫的本隊成員叫主教練。隊員經主教練指派也可臨時代行主教練職責。

  (a)各隊應於比賽開始前30分鐘將主教練姓名寫在「上場隊員名單」上交主裁判員;

  (b)主教練對全隊的行為、規則的遵守、服從裁判員判定等負責。

  (c)如果主教練離開場地,應指定一個教練員或運動員作為他的替補者。因此替補者擁有作為主教練的職責、權力和義務。如果主教練離開場地時沒有指派替補者,則由主裁判員代為指派。

  47、阻擋(obstruction)

  守場員沒有持球,也不是在接球而阻礙跑壘員進壘的行為叫「阻擋」。

  註:如果守場員正在接傳來的球,而傳來的球直接飛向該守場員以致必須在其所佔的位置上接球時,應看作是「在進行接球」。這時守場員究竟是否「在進行接球」,完全取決於裁判的判斷。在守場員準備接球而又漏接後發生阻礙跑壘員跑壘的行為時,就不再看作「在進行接球」而應判為「阻擋」。例如內場手撲地接球,但未接住,球滾至身後,如果他繼續躺在地上因而延誤了跑壘員的跑壘時就要判「阻擋」。

  48、攻隊或攻隊隊員(offense or offensive)

  輪及擊球、跑壘的隊叫「攻隊」;進行擊球或跑壘的任一隊員叫「攻隊隊員」。

  49、正式記錄員(official scorer)

  由比賽主辦單位指派擔任比賽記錄和技術統計工作的人員叫「正式記錄員」。

  50、出局(out)

  攻隊隊員被取消擊球、跑壘或得分的權利或者防守隊為使本隊改守為攻,使進攻隊失去三次進攻條件之一叫「出局」。

  51、外場手(outfielder)

  在外場位置上進行防守的隊員叫「外場手」。

  52、滑出壘位(overslide of oversliding)

  攻隊隊員除從本壘進入一壘外,凡因滑壘過頭致離開壘位的行為叫「滑出壘位」。

  53、處罰(penalty)

  對違規行為根據規則進行處理叫「處罰」。

  54、運動員或裁判員的「身體」(the person of a player or an umpire)

  指運動員或裁判員的身體、衣服及其用具的任何部分。

  55、投球(pitch)

  投手投給擊球員的球叫「投球」。

  註:「投球」不同於「傳球」,詳見「傳球」條。

  56、投手(pitcher)

  向擊球員投球的守隊隊員叫「投手」。

  57、投手的軸心腳(the pitcher's pivot foot)

  投手在投球時踏觸投手板的腳叫「投手的軸心腳」。

  58、比賽開始或繼續比賽(play)

  裁判員宣布開始進行比賽或遇死球局面時宣布恢復比賽的命令。

  59、提出抗議(protest)

  比賽隊對裁判員執行規則上的錯誤,向裁判員提出改判要求的行為叫「提出抗議」。

  60、急投(quick return pitch)

  擊球員尚未作好擊球準備,投手突然急速向其投球企圖使擊球員失去平衡的行為叫「急投」。這是不合法投球。

  61、正式比賽(regulation game)

  詳見本規則四.一○和四.一一。

  62、再踏壘(retouch)

  跑壘員按規定再次返回原佔壘位的行為叫「再踏壘」。

  63、得分(run or score)

  攻隊隊員擊球後跑壘並依次踏觸一、二、三壘,最後安全踏觸本

  壘的進攻行為叫「得分」。

  64、夾殺(run down)

  守場員對跑在兩個壘位之間的跑壘員進行傳殺的防守行為叫「夾殺」。

  65、跑壘員(runner)

  正在進行進壘、觸壘或回壘的攻隊隊員叫「跑壘員」。

  66、犧牲打(sacrifice)

  擊球員犧牲自己安全上壘的權利而使跑壘員進壘得分的擊球叫「犧牲打」。犧牲打根據攻守局面和擊球方法的不同分「騰空球犧牲打」和「觸擊球犧牲打」。

  67、安全(safe)

  裁判員對跑壘員合法取得欲佔壘位的判定叫「安全」。

  68、側身投球(set position)

  投手以身體一側對著擊球員投球的姿勢叫「側身投球」。它是兩種合法投球姿勢的一種。

  69、搶分觸擊(squeeze play)

  在三壘有跑壘員時,運用觸擊法使三壘跑壘員搶進本壘得分的一種進攻戰術叫「搶分觸擊」。

  70、擊(strike)

  投手的合法投球如符合下列任一情況時為「擊」。

  (a)擊球員擊球未中(包括觸擊);

  (b)擊球員未揮棒擊球,但該投球的任何部分在飛行狀態中通過了好球區的任何部分;

  (c)兩「擊」前擊成界外球;

  (d)觸擊成界外球;

  (e)擊球未中而球觸及身體;

  (f)未落地而通過「好球區」的球觸及擊球員;

  (g)「擦棒球」。

  71、好球區(strike zone)

  在本壘板的垂直上空,高度在擊球員肩部上沿與褲腰上沿之間的水平線,低限在雙膝上沿之間的立體區域叫「好球區」。好球區按擊球員準備迎擊投球時所採取的站立姿勢判定。(圖4)

  72、改期續賽(suspended game)

  裁判員因故宣布提前中止比賽並另行定期繼續將其賽完的比賽叫「改期續賽」。

  73、觸殺(tag)

  守場員用手或手套牢固地將球握住,同時以身體任一部分觸壘或持球的手或手套碰觸跑壘員的防守行為叫「觸殺」。

  74 、傳球(throw)

  守場員用手或手臂把球送到既定目標的防守行為叫「傳球」。「傳球」與投手向擊球員的「投球」應予區別。

  75、平局比賽(tie game)

  裁判員宣布兩隊得分相等的有效比賽叫「平局比賽」。

  76、暫停(time)

  裁判員按規定暫時中斷比賽時所宣布的口令。此時場上成死球局面。

  77、碰觸(touch)

  觸及場上隊員或裁判員身體、衣服或其用具的任一部分叫「碰觸」。

  78、三殺(triple play)

  守隊隊員防守無失誤而將攻隊三名隊員連續傳殺出局的防守行為叫「三殺」。

  79、暴投(wild pitch)

  偏離本壘板致接手無法經過正常努力接住的投球叫「暴投」。

  80、正面投球(wind-up position)

  投手以身體正面對著擊球員投球的姿勢叫「正面投球」。它是兩種合法投球姿勢的一種。

相關焦點

  • 棒球比賽規則及術語解析
    棒球規則:1、競賽比賽需要打9局,每隊攻守一次為1局。9局比賽分數累計領先者為勝隊。如打成平局,繼續比賽,稱為延長局比賽,直至決出勝負。棒球比賽時間較長,一般需要3小時左右,如雙方比分相差10分及以上時,7局可結束比賽;雙方比分相差15分及以上時,5局可結束比賽。
  • 棒球規則簡介
    不合法擊球:擊球員採取下列任一行為擊出的球為「不合法擊球」:  (1)一腳或雙腳全部落在擊球員區外的地面上或一腳全部或一部分踏觸本壘板揮擊而將球擊中時;  (2)用不合規則規定的球棒將球擊出時。  擊:擊球員擊球未中、好球未擊、兩擊前擊成界外球、觸擊成界外球、擊球末中而球觸及身體、好主身體或擊成「擦棒球」時都判為一「擊」。
  • 棒球比賽項目規則要點(奧運競賽知識)
    棒球運動源於英國的板球。1839年,美國人竇布戴伊在紐約州古帕斯鎮組織了有史以來的首次棒球比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棒球運動迅速在歐洲各國開展起來。現在棒球運動已在世界五大洲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1984年,棒球被列為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奧運會棒球比賽只設男子項目1枚金牌。
  • 棒球的競賽規則
    棒球是以兩支隊伍交替進攻和防守的比賽項目。比賽需要打9局,每隊攻守一次為一局。九局比賽分數累計領先者為勝隊。如打成平局,繼續比賽,稱為延長局比賽,直至決出勝負。 棒球比賽時間較長,一般需要3小時左右,因此比賽組織者往往在競賽規程中制定一些相關的競賽辦法。
  • 棒球運動規則簡介
    比賽目的、場地和器材  [1]:棒球運動是在規定的場地範圍內,兩隊各出九名隊員,在各自的教練員指導下,按照規則在一名或一名以上裁判員的裁決下進行比賽的一項體育運動。  [2]:比賽的目的是爭取得分多於對方隊而取得比賽的勝利。  [3]:在規定的有效比賽局數結束時,按照本規則判得分較多的一隊為勝隊。
  • 棒球基本規則
    打棒球的場地是每邊九十英尺的菱形場地棒球場場中有四個壘包。在比賽中,每方輪流作為進攻方或防守方。進攻方每次由一名打擊手上場打擊,打擊手的任務是將球擊出之後,從本壘起跑,採逆時針方向,經過一壘、二壘和三壘,最終回到本壘,來贏取分數。如果三次好球沒有打中,或者擊出的球被防守方在空中接到,或者在守壘者接到球之後才跑至該壘,打擊手便被判出局。進攻方有三人出局之後,雙方交換進攻和防守。
  • 5分鐘了解棒球基本規則 贏球靠隊友+比賽不限時的運動咋玩?
    看似繁瑣的規則讓人望而卻步,下面我們就用最簡單的語言讓大家了解棒球規則,帶您走進這項充滿魅力的運動。職業棒球是由棉線、羊毛線縫合而成,對於製作要求非常精細,而普通業餘球迷或者兒童採用的棒球有不少是採用橡膠材質。
  • 恍然大悟,原來棒球規則這麼簡單
    第一部分:先對規則進行解構,讓你徹底擺脫懵圈狀態。下面這段你肯定能看懂!有兩個無聊的人,扔球打發時間。一個扔,一個接。扔,接,扔,接……這遊戲太單調,應該添些花樣。所以叫來了第三個人負責搗亂。這就是棒球比賽。第二部分:正規講解剛才那段文字,已經破除了你對棒球一頭霧水的畏難情緒。下面我將比較正規地講一遍基本規則。有些地方如果沒看懂,跳過去就好了,影響不大。1.
  • 二牛的體育:這是有史以來比賽時間最久的一場棒球比賽!
    嗨,大家好,這裡是二牛的體育,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體育故事!棒球比賽太長了,特雷西在華盛頓郵報上寫道,引發了一片抱怨聲。但即使像我這樣的棒球愛好者也對比賽的節奏越來越不耐煩了,我不是唯一的一個,那一年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平均比賽時間為3小時。
  • 對於那些愛玩棒球的人,注意了!這些規則你們是否了解,不然……
    熱愛打棒球的你了解到棒球是什麼樣的?下面為你詳細介紹。棒球指的是棒球運動是一種以棒打球為主要特點,集體性、對抗性很強的球類運動項目。它在國際上開展較為廣泛,影響較大。 在美國、日本尤為盛行,被稱為「國球」。
  • 棒球比賽看不懂?兩分鐘幫你了解棒球比賽怎麼欣賞
    近年來,隨著棒球在國內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棒球這個項目。但由於棒球在中國的發展尚處於初期階段,很多朋友在剛開始觀看比賽的時候會覺得有些迷茫,不知道球賽的基本規則和常識性的問題,所以在這裡小編帶您了解一下如何能夠看懂一場棒球比賽。快速解讀棒球是一種團體性體育運動,比賽人數最少為9人。棒球球員分為攻、守兩方,在一個鑽石形的棒球場裡進行比賽。
  • 學習棒球禮儀感悟棒球精神 棒球進山師附小課堂
    馮教練為同學們呈現了一堂別開生面、精彩紛呈的棒球課堂。課堂上馮教練為大家講解了棒球裝備、器械,棒球比賽規則以及棒球禮儀和棒球精神。通過對棒球裝備、器械的講解、展示以及讓同學們親身體驗讓大家認識到運動中安全和防護的重要性;深入淺出講解棒球比賽規則使孩子們迅速可以看懂視頻中的精彩瞬間並為之喝彩;棒球禮儀和棒球精神的講解使孩子們認識到棒球運動是個人英雄主義和團隊合作的完美結合,必要時候的自我犧牲成全隊友才能取得團隊最終的勝利。棒球被譽為:紳士和淑女的運動。同學們在課程的結尾按照棒球禮儀全體起立向教練鞠躬道謝:教練辛苦了,謝謝教練。
  • 棒球世界盃
    棒球世界盃是一款專門為棒球打造的體育競技手遊,這款遊戲的畫面雖然不是那麼的精緻,但玩家肯定能在遊戲中體驗到棒球的樂趣,而且豐富多樣的比賽極致更是大大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喜歡棒球的小夥伴可千萬不要錯過。
  • 棒球與壘球的六大不同
    談及這個問題時,身邊就有朋友說「棒球是男生玩的,壘球是女生玩的」。雖說目前賽場上玩壘球的是女性居多,但也有很多國家組建了男子壘球隊。男子打棒球是主流,但相當大一部分高校組建的也是女子棒球隊。其實,性別根本就不是區分壘球和棒球的差別的標準。那麼真正的差異在哪裡?這一次的科普,阿洛奇美第整合了一些資料,主要列舉出兩者之間在六個方面的明顯差異化,泛泛地來談一談棒壘之異。
  • 「脫胎」於棒球的壘球運動
    壘球技術難度、運動劇烈程度低於棒球,後成為女子項目。壘球運動的誕生完全是處於一種需要,由於惡劣的天氣和擁擠的城市影響,棒球運動轉移到室內,就形成了壘球運動。壘球誕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芝加哥,這項運動很快發展起來,並逐漸又轉移到室外,現在全世界有2000萬人進行這項體育運動。
  • 棒球競賽規則
    棒球競賽規則開局投手如於第六局無人出局時 被替補,則記該投手投5局,並記下他在第六局投球的擊球員。替補投手於二 人出局後再被替補,則記其投2/3局。
  • 棒球規則介紹,助你看懂豆瓣9.1分的王道動畫——《鑽石王牌》
    《鑽石王牌》是日本近年來大火的一部以棒球為題材的少年運動番,以寫實、不開掛、熱血、作畫質量高聞名,豆瓣評分9.1,在日本和國內的漫迷心中甚至評價為棒球界的《灌籃高手》。《棒球大聯盟》,敘述了主角吾郎從幼年成長到職棒退役的一生。《鑽石王牌》,描寫了棒球名門高校·青道學園爭霸甲子園的過程。
  • 日本棒球文化
    日本棒球文化 棒球在中國國人對於棒球這項運動並不十分熟悉,一來現代棒球進入中國時間上比較晚(實際上從清朝就進入中國了,但是現代棒球開展的很晚),二來棒球的規則較其他球類項目更為複雜,三來就我個人觀察來說,似乎中國人僅對足球有莫名的獨愛
  • 「人民棒球」媒體人棒球隊成立
    人民體育董事長朱凱、中國棒球協會秘書長謝斌、北京蘆城體育技術運動學校段利明、北京棒球協會秘書長劉金剛等領導見證了媒體人隊成立,並將隊旗授予了球隊。積極弘揚團結協作、努力拼搏、追求卓越的棒球運動精神,講好中國棒球故事,傳遞中國體育聲音。希望「人民棒球」媒體人棒球隊能夠成為聯接各方資源,推動棒球運動與賽事、文化、教育等各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賦能平臺,促進棒球產業可持續發展。」
  • 為什麼國內很少有人玩棒球?
    在中國你會很難發現身邊朋友打棒球的,而打桌球,籃球,羽毛球,踢足球的比比皆是。第一,場地受限。在一座二三線城市恐怕也找不出一塊棒球場地。標準棒球場地面積很大,邊線長97.54米,中線長121.88米,本壘到後檔的距離18.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