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候鳥傳》開欄語
櫻花開時來,槐花落時走。每年的四、五月份,由南往北遷徙的「春運」候鳥都會被青島——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所吸引,在此歇腳、流連。今年春天,記者踏遍青島溝溝坎坎,用一部微單記錄下了整個候鳥季,拍到三四十種候鳥,對於職業鳥類攝影師來說或是「菜鳥」,但對普通讀者來說,卻可能是平生所未見。
城市候鳥,我們身邊最熟悉的陌生朋友。從普通的麻雀,到今年四月剛剛刷新青島鳥類紀錄的黃嘴潛鳥,每一種鳥兒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接下來記者將結合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等等,在半島新聞客戶端分20篇左右文章,講講鳥的故事與拍鳥的故事,權作為青島候鳥立傳吧。
身居城市,擁抱自然;鳥語花香,更是青島。
半島記者 李百明
閒林獨坐草堂曉,
三寶之聲聞一鳥。
一鳥有聲人有心,
聲心雲水俱了了。
青島比較少見的三寶鳥,三寶指佛法僧,看名字就知道非常有文化內涵
公元806年(唐元和元年),日本高僧弘法大師,由中國回到日本,夜深人靜於高野山金剛峰寺打坐,聽到林深處傳來鳥鳴聲,發音似「步,潑,嗦」,仿日語「佛,法,僧」。清晨見林中飛出一鳥,通體藍綠,嘴、腳紅色,甚是美麗,大師遂吟詩以記之。三寶鳥名字,由此而來。
三寶鳥(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是佛法僧目三寶鳥屬下的一種中小型攀禽,體長26-29釐米,在常見鳥裡體型已經屬於偏大的了。通體藍綠,頭和翅較暗,呈黑褐色,初級飛羽基部具淡藍色斑,飛翔時更明顯。虹膜暗褐色,嘴、腳紅色。這種鳥青島很少見,今年僅見一隻(不找個對象,心也是夠大),但是一經發現就極易觀察,因其活動範圍較為固定,常長時間站在林緣高大喬木頂端枯枝上,非常矚目,所以罕見但易拍。
弘法大師之後一千多年,人們才發現大師鬧了烏龍,發出「步,潑,嗦」叫聲的並不是三寶,而是夜行性候鳥東方角鴞,貓頭鷹的一種,三寶鳥不這麼鳴叫,本身夜間也不活躍。無論如何,三寶鳥之名沿用至今。
弘法大師,非是別人。兩年多前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是一部中日合拍的古裝電影,改編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了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詩人白樂天(居易)與僧人空海聯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這裡的空海,即後來的弘法大師。
《妖貓傳》劇照中的白居易和空海
空海,俗姓佐伯,乳名真魚,自幼有神童之譽。公元804(唐貞元二十年),他隨第17次遣唐使團入京,從大師惠果學習密宗,深得真諦。在唐兩年,空海還從韓方明研習書法,字體仿顏真卿,汲取其行書遒勁鬱勃之精華,復經錘鍊,自成一體,人稱日本王羲之。歸國後,空海成日本真言宗開山祖師。
弘法大師(空海)書法
「新冠」疫情期間,日本援助物資打包紙箱上,除「加油中國」字樣外,還有小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詩句曾引發熱議,查閱資料發現源出《繡袈裟衣緣》(全唐詩第732卷第11首),原文還有後兩句: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相傳唐時,日本有位親王仰慕大唐文化,下令製作了千領袈裟,衣角均繡有這四句偈語,由遣唐使攜帶。想必,弘法大師來唐時,亦曾攜帶。
由一鳥,而了解中日交流之源遠流長,見此鳥者吉祥。
連結:
記者將結合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等等,在半島新聞客戶端分20篇左右文章,講講鳥的故事與拍鳥的故事,權作為青島候鳥立傳。如果您曾拍到珍稀、有故事的鳥,可以通過半島新聞客戶端找記者欄目或者加記者微信(lbming125)聯繫,咱們一起為青島候鳥來個別樣科普。
鳥類知識繁雜且專業,記者如有失誤之處,也請您及時斧正。
感謝徐老師指出先前疑似灰背伯勞,應為紅尾伯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