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擁有數不盡的藝術奇珍,滿載著歷史的沉浮滄桑,將人類數千年的文明畫卷鋪陳開來,等待人們駐足。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一起感受穿越時空的文明之約。
近日,中國國家博物館
《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啟幕,
匯集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全部47國
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夥伴
共400餘件組文物。
展期:2019/5/13 - 2019/8/11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2、北3展廳
票價:免費
中國古代錢幣歷史悠久,最晚在西周就已經出現,發展於東周,統一於秦,此後歷經漢唐宋元明清兩千多年的漫長歷史,演進出了系統完整、內容豐富、脈絡清晰、內涵博大的中國古代錢幣文化。中國古代錢幣承載和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民俗等方面的歷史。
此石日晷為泥質大理石制,晷面中央有一直徑1釐米的圓孔,以此孔為中心刻出兩個同心圓,內圓與外圓之間刻有69條輻射線。輻射線與外圓交點上鑽小孔,孔外刻篆體漢字數字1-69。
漢代主要使用漏壺作為計時工具,日晷可進一步對其進行校正。此晷為研究古代計時器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
此著作共52卷,明代李時珍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採用「目隨綱舉」的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書中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餘幅,闡明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採集、炮製、方劑配伍等,並載附方 10000 餘,集我國十六世紀之前藥學之大成。
此為明代紙鈔的銅印版。版上首為鈔名「大明通行寶鈔」,鈔名下為龍紋花欄,花欄內上部正中刻有「肆拾文」二字。貫錢兩旁有篆書,分別為「大明寶鈔」「天下通行」;下部文字「戶部奏準印造大明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貳佰伍拾兩,仍給犯人財產」等字,明確規定了寶鈔的通行和禁止偽造。
明代紙鈔銅版雕作精細,紋樣流暢,字體勁健,體現出明代雕版印刷技術的精湛,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
此青白釉菊瓣紋盞,花瓣敞口,斜弧腹,小圈足,薄胎施青白釉,足底刮釉露胎,釉上有細微開片,內壁對應花瓣口壓印出菊瓣紋,是中國南宋時期與東南亞地區和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的見證。
巴基斯坦考古與博物館珍藏的灰片巖佛立像有比較典型的希臘化特點。巴基斯坦西北部是古代犍陀羅國的核心區域。犍陀羅地區崇尚佛教,希臘化時代的藝術也曾傳播於此,佛教和希臘藝術在此相遇。這尊佛像長袍層層褶皺,身體軀幹多以線條的方式體現,是比較典型的古希臘雕塑的表現手法。
象頭神迦納什,印度神話中的智慧、財富之神,在普通百姓中人氣極高。他一支象牙折斷,據傳是在記錄廣博仙人口述《摩訶婆羅多》時神筆用壞了,拔下一顆牙齒繼續書寫所致。他正在用象鼻享受罐中的蜜糖,很是怡然自得。
埴輪是出土於日本古墳內的一種土偶殉葬品。埴輪多為土製,雖經燒制,但火候不夠,又不上釉,表面缺乏光潔度。有趣的是,埴輪的造型是由規範化了的各個局部組合而成的,可是組合在一起時,卻又各不相同。這尊扛鍬男俑,刻畫簡潔,笑容可愛。
塔布克地區的古代遺存和考古遺蹟眾多,有巖畫、銘文、堡壘、宮殿和古代敘利亞-埃朝聖之路等珍貴遺存。該人像是在打磨的石頭表面做淺浮雕,著重勾勒了面部輪廓和五官,人物表情肅穆,非常獨特。
5月10日,「亞洲文明聯展(藝術展)」主展「大道融通——亞洲藝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了來自亞洲41個國家、120位藝術家的130件優秀作品,分為東方寫意、美麗中國、美人之美三個部分。
展期:2019/5/10 - 2019/5/26
地點:中國美術館
1、6、7、8、9、10、11號廳
票價:免費
齊白石
和平萬年
69cm×33.5cm
紙本水墨設色
1952
中國美術館藏
吳冠中
紅蓮
66cm×91cm
布面油彩
1997
中國美術館藏
李鬥植(韓國)
冬天的節日
130cm×163cm
2003
中國美術館藏
李斛(中國)
人像(印度婦女像)
57.5cm×43.3cm
紙本水墨設色
1956
中國美術館藏
馬蘇德·阿·汗(巴基斯坦)
長城
75cm×110cm
墨彩、炭筆、丙烯酸顏料、畫紙
20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藏
敏圖·庫馬爾·戴(孟加拉國)
石林
44cm×58cm
布面油彩
20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藏
平山鬱夫(日本)
黎明藥師寺
119cm×242cm
日本畫
1996
日本外務省(駐外公館)藏
阮詩梅(越南)
老鼠的婚禮
90cm×240cm
木板大漆
2011
中國美術館藏
司徒喬 (中國)
四位馬來亞少女
134.5cm×76cm
布面油彩
1940—1941年
中國美術館藏
塔米納·哈菲茲·麗莎(孟加拉國)
為我們起舞
44cm×58cm
水彩、丙烯、色粉筆
20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藏
緹可諾瓦·瑪麗娜、緹可諾瓦·尼克雷(以色列)
東-西
80cm×210cm×44cm
玻璃鋼 (雕塑)
2012
中國美術家協會藏
亞歷山大·亞歷大羅維奇·貝斯特羅夫(俄羅斯)
雲
150cm×200cm
布面油彩
1995
中國美術館藏
扎加爾·扎胡爾(印度)
山西印象
80cm×100cm
布面丙烯
20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藏
鍾正川(馬來西亞)
戲鷺
紙本水墨
68cm×135cm
2008
中國美術家協會藏
《讓博物館成為一本有趣的故事書》
演講者/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
節選自《開講啦》節目
博物館告訴給公眾的不僅僅是文物的美,也就是說不僅僅是文物所體現出來的技術和藝術,我們應該去看文物和文物之間、文物和人之間、文物和它所在地域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這樣的相互關係是今天我們博物館做展覽、做策展的人,最需要去表達的。
我們覺得要更好地服務公眾的話,還應該讓博物館成為公眾文化休閒的場所,什麼叫文化休閒?就說公眾這個星期天看電影了,下個星期去逛商場了,再過一個星期一家三口早上說:我們去博物館吧。
我們碰到了一個好的時代,2005年我到南京博物院,一直到今天,我們這個時代裡面的中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從原來要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的需求,逐步開始要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到今天更是要為一切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這樣的一個目標。我們要有服務這樣的心情,同時我們要制定更好的文化產品。
在我們曾經做過的展覽裡面,其中有幾個展覽,給我印象特別深刻,我覺得這樣的展覽完全可以給觀眾,也給我自己帶來美好的回憶。我們首先開館以後,做的第一個臨時展覽,就是特展,叫「在此」——中國古代生活美學,我們實際上是做了一個當代生活組合的一個展覽,這個生活組合用九種傳統的生活方式,來告訴大家,原來我們傳統的生活是很美的。
這九種方式是琴、棋、書、畫、詩、酒、花、香、茶,把每一種生活方式做成一個空間,這個生活方式是一個空間的概念,不是一件東西的概念。最後一天,我們讓公眾可以進到這個展廳裡面,每個人在展廳裡面,你可以體會到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一起過傳統生活的樂趣。
那麼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活動呢?我們覺得傳統生活是美的,美在哪兒?美在傳統生活裡,一定有人和人之間的交往空間。今天我們說文化自信,在中國越來越受到大家認可,但是我們再想想過往,我們的文化自信其實是不夠的。我其實很幸運,也很高興,我能夠在博物館裡面,用十二年的時間,在博物館裡面做我喜歡的事情。我們希望這樣的博物館,有更多的公眾走進去,也希望青年人能夠更多地走進博物館。
內容/央視新聞整合自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
博物館,
會帶你進入到屬於文物的歷史裡,
見證一場又一場動輒上下幾千年的故事。
從每件展品和文物中,
你都能看到詩意和想像……
周末即將到來,
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博物館吧!
點擊「寫留言」,
分享你最喜愛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