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科的植物之間有著比較相似的地方,這人們有時分辨他們出現困難,就比如薔薇和月季、連翹和迎春,外形十分的相似,真的讓人們容易出現混淆,不過這種混淆並不會帶來什麼後果,只會讓一些喜歡研究的人更詳細的列出它們的差異出來。但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往往會犯一些錯誤,久而久之就把一些植物來搞混了。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植物,它就有一些「近親」和它非常相似,古人曾把其它的品種當作它,而實際是已經非常稀有了。曾被宣布滅絕,在36年前重新「復活」,如今卻成盤中小菜。
這就是金花葵,它是秋葵屬的一種植物。這種植物,在1984年的農業資源普查中並沒有發現這種植物,於是當時的生物界普遍認為它早已滅絕,並將它列在了灰色的名單上,從以往的資料中可以查詢到,金花葵在野生環境中主要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生長高度可以達到2-3米,而生長環境的惡劣,可能也是人們很難尋覓到它的原因。
那時候的人們想要了解它,只能從古代人們留下的資料中尋找了,然而卻都只有有著悠久的栽培和使用歷史,可就是沒有詳細的記載,只有在《順德府志》中關於它的記錄,只是說這種植物單株價值一百兩白銀,有著極高的價值,但這些記錄裡面卻沒有可以食用的記錄,這和古代喜歡專研的中醫們來說,有點說不過去,因為但凡可以食用的植物,都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從後來的《中國醫藥大辭典》中的記載的金花葵和《本草綱目》記錄的黃蜀葵來看,很大的可能是古代的人們把它們混淆了,以至於金花葵這種植物沒有被人們重視,很有可能當時就非常的稀有了。
一直到2003年的時候,被中科院的研究院在河北的邢臺地區的懸崖上發現一些金花葵的身影,由於關於金花葵的資料特別的少,不過最終還是確定了它就是曾經被宣布滅絕的金花葵,也就是在18年前被人們重新發現「復活」了。於是金花葵這種被《中國醫藥詞典》中記載有極高藥用價值的植物再度出現了,現代不少認為它全身都是寶,曬乾的花蕾可以製作成高檔的養生花茶,在剛剛開始的那些年代,一斤乾花蕾可以賣到幾百元,這讓不少人投入到種植金花葵的行業中,後來隨著種植數量的不斷地增加,漸漸的價格也趨於平穩了,目前一斤乾花蕾的價格也就在百元左右,和其它的植物的乾花蕾價格並沒有什麼不同。
投入到金花葵產業中的人們也加快了對於金花葵的開發,如今金花葵的葉子、鮮果以及嫩莖稈都開發成一種菜餚,可炒、炸、涼拌、泡菜或者做湯,已然從一種高檔的養生花茶變成了盤中的一道小菜。金花葵從非常高的價格掉落到如今盤中的小菜,很大的原因是被人們大肆地炒作的後果,再加上它和黃蜀葵非常的相似,所以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的辨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