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陶醫生愉快地在上海接種了國藥集團北京生物的滅活COVID-19疫苗。幾天後,在微信小程序【健康雲pro】的智慧接種模塊中,就可以查到我本次的接種記錄。本周六,我還會去接種第2劑北京生物的滅活COVID-19疫苗。
2020年12月31日,國藥集團北京生物的滅活COVID-19疫苗被批准附條件上市,這是中國乃至世界疫苗史上一座高聳的裡程碑——中國在不到1年時間裡、在國內完成了疫苗的動物試驗和前2期人體臨床試驗、首次在國外開展多中心的第3期人體臨床試驗證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79%)。這樣前所未有的成就,怎麼慶祝都不為過。
陶醫生一直在為國產COVID-19疫苗加油鼓勁,科學理性地分析中國疫苗和外國疫苗的優缺點。我反覆強調,滅活疫苗在安全性和冷鏈適應性上相比外國的mRNA疫苗有明顯優勢,但我們的疫苗說明書寫得很糟糕,用各種看似科學實則胡扯的內容抹黑疫苗的安全性,還有人把mRNA疫苗誇上了天。針對這兩個問題,我多次發微博和寫文章進行科普。
我指出滅活疫苗和mRNA疫苗的優缺點,滅活疫苗說明書的不科學
然而,一份審核日期為2020年12月30日的疫苗說明書,明示該疫苗有73種不良反應。以陶醫生對疫苗的深刻理解,我確信這些不良反應絕大多數都不是真的。然而,官方的疫苗說明書卻白紙黑字地「承認」了這些不良反應,這讓一直強調國產滅活疫苗非常安全的我非常氣憤。核准日期為2020年12月30日的北生疫苗說明書
不用敵對勢力來黑中國疫苗,我們就自黑得不亦樂乎。這次是疫苗不良反應的極致自黑,之前還有疫苗禁忌症的自黑(詳見:瘋傳的這17種COVID-19疫苗禁忌症,都是錯的!),這一切都在抹黑中國疫苗安全的形象,讓陶醫生非常痛心。
於是,我用極度反諷的語氣,以《國藥的滅活COVID-19疫苗恐成為全球最不安全的疫苗》為標題,寫了一篇諷刺說明書完全不講科學的文章,結果被境外媒體歪曲成【國藥的滅活COVID-19疫苗就是全球最不安全的疫苗】。我在這裡澄清:所有滅活疫苗都很安全,不良反應只是mRNA疫苗的零頭,但說明書的不嚴謹不科學,會讓公眾誤以為其有很多不良反應,進而對其安全性表示擔心。
正是因為堅信北生的滅活COVID-19疫苗非常安全,陶醫生本周六還會去接種第2劑。
那麼陶醫生為何會斷定,這版說明書上的73種不良反應絕大多數都不是真的呢?
因為陶醫生在兩方面有專業優勢。
首先,陶醫生曾經主管上海市的疫苗安全性監測工作。2005年我接受世界衛生組織培訓,成為中國疫苗安全性監測體系的國家級師資,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證書。之後參與對其他地區疫苗安全性監測系統建設的培訓,還在中國核心期刊上發表疫苗安全性監測相關論文4篇。
2005年陶醫生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培訓證書
其次,陶醫生還從2002年開始收集中國所有上市疫苗的實物,對疫苗的包裝盒、疫苗實物和說明書進行拍攝和建檔,目前為止已經建立國內外32種疫苗,339個疫苗產品的實物檔案。說這個資料庫是中國疫苗博物館也不為過,陶醫生也看過這幾百個疫苗產品的說明書。在這次COVID-19疫情阻擊戰中,陶醫生特別是中國疫苗的進展。我在第一時間收集到了還處於緊急使用狀態的三家中國滅活疫苗實物,並建立了檔案,仔細研究了三家的說明書,並寫了一篇啟發性點評和一篇批評性點評(見:COVID-19疫苗說明書曝光,有一個史無前例的現象,國產COVID-19疫苗的另類PK:大條與細節)。在後一篇批評性點評中,我已經對國藥集團武漢生物的疫苗說明書提出不少批評和建議。
2020年12月20日,拿到北生COVID-19疫苗實物
所以,陶醫生對現役疫苗說明書和COVID-19疫苗說明書都非常熟悉,說明書裡的不良反應條款如何寫的也非常清楚。所以,當我看到那個載有73種不良反應的最新版說明書,陶醫生有一種肝腸寸斷感。這個最新版說明書的關鍵問題在於:把臨床試驗中疫苗組發生的任何健康損害,都當作了不良反應,實際它們只是不良事件而已,僅僅在接種疫苗後發生了這些不良事件,並不確定與疫苗有因果關係。
之前,科興生物的滅活COVID-19疫苗在巴西的臨床試驗中,疫苗組有一人死亡,調查後發現是自殺,這就排除了疫苗不良反應,只能算是一次不良事件,不能寫入疫苗說明書的不良反應內。輝瑞疫苗臨床試驗裡,疫苗組有4個面癱,安慰劑組一個都沒有,很多人覺得這肯定是疫苗不良反應,然而醫學統計顯示:疫苗組面癱發病率,並未高於美國人群的發病率,輝瑞疫苗沒有把面癱當作不良反應寫進說明書裡。
怎樣才能確定哪些不良事件確實是不良反應,哪些不是呢?
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與臨床試驗裡的安慰劑組做比較(或者與這種不良事件在人群中的背景發生率比較)。如果疫苗組的不良事件報告率高於安慰劑組,且經過醫學統計發現確實高了,那才能算疫苗的不良反應。
舉個例子:如果疫苗組的發熱率是10%,安慰劑組是8%,那麼疫苗組發熱率比安慰劑組高2%。根據各組的志願者人數,可以統計這2%到底是真高,抑或只是誤差。如果真的高,那也只意味著:接種後如果有10人發熱,只有2人可以算在疫苗頭上,其他8人不是疫苗所致。如果算到個人的話,那麼個人發熱的原因,有20%的可能性是疫苗引起的。
按這樣的科學方法去看各種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數據,就豁然開朗了。下面這個表格裡,有中國兩款滅活疫苗和外國兩款mRNA疫苗的不良事件報告率數據。
上表中,黃色單元格是醫學統計後高於安慰劑組的不良事件報告率,可以稱之為不良反應。
中國科興的滅活疫苗,只有疲倦是真正的不良反應;中國北生的滅活疫苗,只有局部疼痛是真正的不良反應,其他不良事件只有很少報告,與安慰劑組的報告率沒有區別。
mRNA疫苗的不良事件報告率全部高於安慰劑組,而且比滅活疫苗的報告率高了一個數量級,這些不良事件都應該視作不良反應寫進說明書裡。這就是我確認滅活疫苗比mRNA疫苗安全很多的科學證據。
美國FDA批准緊急使用的兩款mRNA疫苗,在FDA網站上有給醫務人員看的疫苗說明,見以下兩圖。
https://www.fda.gov/media/144637/download
https://www.fda.gov/media/144413/download
可以看到,無論Moderna的疫苗,還是輝瑞-BioNT的疫苗,都在不良反應項中提到了上面表格裡的這些健康損害,似乎是按報告率從高到低排序的,這確實是貨真價實的不良反應。我國在2009~2010年的甲流疫苗研發過程中,曾將疫苗組和安慰劑組的安全性數據對比寫入說明書。任何人看到該說明書,就會明白:原來安慰劑組也有很多不良事件,疫苗組的不良事件要扣除安慰劑組才能算,這樣數據就低多了。
我們可以看到甲流疫苗15微克組發熱率為10.27%,安慰劑組為7.37%,差值為+2.9%,經過醫學統計經驗,疫苗組發熱率確實高於安慰劑組,不良反應成立。然而,再看頭痛,疫苗組1.26%,安慰劑組1.34%,差值為-0.08%,疫苗組竟然還低於安慰劑組,這都不需要醫學統計檢驗了,直接歸於誤差即可,所以頭痛就不應該算不良反應。
對於北生的COVID-19疫苗,可以在甲流疫苗說明書上再進一步,列出差值,給出明確的解釋。下面,陶醫生採集該疫苗在《柳葉刀》上發布第Ⅱ期臨床試驗的部分真實數據來演示:
疫苗組只有局部疼痛報告率(16%)明顯高於安慰劑組(4%)差值為12%,統計檢驗顯示確實高了,確認為不良反應。
局部腫脹和局部紅斑,雖然也是疫苗組高於安慰劑組,但統計檢驗沒有顯示出差異,不算不良反應。
發熱和疲勞,更是安慰劑組高於疫苗組,所以更加不是不良反應。
http://t.cn/A6qryqql
提醒一點:北生的COVID-19疫苗裡含有滅活的病毒顆粒,氫氧化鋁佐劑,生理鹽水和磷酸氫鈉。安慰劑採用的是含氫氧化鋁佐劑的生理鹽水,最大程度接近與疫苗,但不含滅活病毒顆粒。氫氧化鋁佐劑在很多兒童疫苗裡常規使用,比如B肝疫苗、白百破疫苗、白破疫苗、A肝滅活疫苗。生理鹽水則很安全了。
所以,這個安全性監測結果應該理解為:疫苗裡的滅活病毒造成了局部疼痛,但沒有造成其他不良反應。公眾擔心的正是疫苗關鍵成分,即滅活病毒顆粒的安全性,其他成分在疫苗裡廣泛使用,沒什麼可擔心的。
如果北生疫苗說明書以這種科學的方式展示安全性監測數據,我相信絕大多數不良事件只是不良事件,不可能是不良反應。任何初中及以上學歷者看了這樣的說明書,都會由衷讚嘆中國疫苗研發的科學與嚴謹,即便確認某些不良反應,也會理性接受,而不會恐慌。
最後,我為自己不謹慎的行為向廣大網友和全國人民道歉,並對境外媒體的惡意歪曲表示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