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夏節氣,又恰逢周末,你那裡的天氣怎麼樣?書評君所在的北京天氣似乎還不錯,運氣好的話,一會兒可能又會有小夥伴們在朋友圈曬出藍天白雲啦。
我們誰都會遇到過幾朵或幾片讓人驚嘆「真好看」的雲彩,也難免會被陰沉沉馬上要下雨的黑雲嚇得往家裡跑。但云彩分多少種,各有什麼不同,你能說清楚嗎?
——哈哈,不能也沒關係,還可以猜一猜。今天書評君就請雲彩們,給大家出了幾道簡單的「考試題」。
題目數量:單選題7+多選題1
考試時間:5分鐘
準備好了沒?開始答題啦
▼▼▼
1
有句俗話叫「天高雲淡」,那麼下圖中,
哪種雲彩所在的海拔高度最高?(單選)
A
B
C
向左滑動看答案
正確答案:B-捲雲
捲雲是所有雲彩類型中外形最優雅縹緲的,也是高度最高的——雲體全部由冰晶組成。典型高度為6000-12000米。圖中的捲雲帶有鉤狀形態,是經典的「鉤捲雲」。
其他選項為:A-高積雲;C-山帽雲
2
「看雲知天氣」的技能多少有一些吧…下圖中,
哪種雲彩最有可能讓我們淋雨?(單選)
A
B
C
向左滑動看答案
正確答案:A-雨層雲(太簡單了吧)
只有兩類雲是由於經常帶來降雨或其他降水而被定義的,其中一類就是雨層雲,另一類則是暴風雨到來時的積雨雲。積雨雲的降水迅猛而短暫,雨層雲的降水則相對持久,可以持續數小時。這種濃厚、灰暗、沒什麼紋理的雨雲讓雲彩們背上了「壞名聲」。
其他選項為:B-捲積雲;C-積雲
3
下圖中哪種雲彩最罕見,一旦見到最值得拍照收藏?(單選)
A
B
C
向左滑動看答案
正確答案:B-開爾文-亥姆霍茲波
輪廓分明的開爾文-亥姆霍茲波,在雲彩收集界就好比皇冠上的明珠,它看上去就像岸邊破碎的巨大海浪,既罕見又轉瞬即逝,要求觀雲者對天空有鷹眼般的覺察力和純粹的大運。
其他選項為:A-幡狀捲積雲;C-捲雲
4
下圖中有一種雲彩來自人工行為的作用,
你認為是哪一種?(單選)
A
B
C
向左滑動看答案
正確答案:C-航跡雲(這個也很簡單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高空飛行出現以前,我們的天空看上去和如今完全不同,那時沒有飛機尾氣形成的凝結尾跡,也就是「航跡雲」。這些人造雲不容易與天然的雲彩混淆。航跡雲沿著飛機的飛行路徑,在藍色天空中畫出白色長斜線。但在機場附近,它們有時會形成大環線,這是飛機相繼等待著陸形成的。
其他選項為:A-馬蹄渦;B-高積雲
5
雲彩不只有所在的高度,它們本身也具備厚度。
猜,下面哪種雲彩可以長到最厚?(單選)
A
B
C
向左滑動看答案
正確答案:A-積雨雲
積雨雲是大個頭的「雲彩教父」,有時候會長到16000米高。這種巨大的暴風雲通常有著鐵砧狀形態,可以單獨形成,或與周圍鄰居共同形成多單體風暴或者超級單體風暴。積雨雲會帶來打雷,閃電,還常帶來冰雹。
其他選項為:B-積雲;C-山帽雲
6
對人來說,下面哪種雲可能
預示著某種危險?(單選)
A
B
C
向左滑動看答案
正確答案:C-管狀雲
大氣中形成的管狀雲就像從風暴底部伸出的一根手指,它會將空氣向上吸附到雲彩中,保持雲彩旺盛的縱向生長。管狀雲也被稱為「漏鬥雲」,它也會是龍捲風的胚胎。當你在收集雲彩的過程中遇到它時,記得保持距離,免得萬一管狀雲想在自己的飛行碎屑收集物中增加一枚觀雲者。
其他選項為:A-航跡雲;B-貝母雲
7
下面哪種雲對環境會造成破壞性?(單選)
A
B
C
向左滑動看答案
正確答案:A-貝母雲
貝母雲形成於距地面16-32千米、溫度為零下85攝氏度的平流層,當太陽剛剛落下地平線時,雲層散射太陽光,就會呈現出美麗、柔和的彩虹色調。貝母雲常常出現在世界高緯度地區。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最令人驚嘆的雲對於我們的環境來說也是最具破壞性的。雲中微小的冰晶是一種催化劑,能夠加速我們已經釋放到大氣中的氯氟化碳氣體對臭氧保護層的破壞。
其他選項為:B-波狀捲積雲;C-積雨雲
8
下面哪種雲彩最好看?(主觀+多選題)
A
B
C
D
最後這道題,當然是怎麼選都對啦。上面的7道題,你又做對了幾道呢?這些選項裡的雲彩,哪些你是見過的?以後是不是對天上的雲彩有更多興趣、更會留心了?
這些照片,全都是英國「賞雲協會」成員的作品,收入了他們的官方讀物《雲彩收集者手冊》。據說全球各地加入該組織的人數多達四萬,他們熱愛看雲、拍雲,並把看到拍到的雲彩作為自己的一種「收藏」,不同的觀雲者之間同樣有關於「藏品」多寡和優劣的競爭——就像其他藏品的收藏者一樣。
事實上,我們也可能拍到比賞雲協會成員們的作品更稀有的照片。比如就在一周之前,華北多地的小夥伴在夜空中看到了「UFO」——後來被科學家和愛好者們解釋為「航跡夜光雲」。
4月28日晚,網友拍攝到的航跡夜光雲。(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航跡夜光雲如何形成、何種原理的科普,書評君力所不能及,就請大家自己搜索學習吧。但總之——天上的雲彩和大氣現象,變幻無常,卻可能給我們非同一般的驚喜。如果你有興致,不如多出門,看看天。
《雲彩收集者手冊》
作者:加文·普雷特-平尼
譯者:王燕平 張超
版本:譯林出版社 2018年3月
本文題目設計為原創,圖片、科普內容整合自《雲彩收集者手冊》,由譯林出版社授權使用。整合與編輯:小鹽。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