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表弟有些悶悶不樂
經過一番攀談交心後了解到
原來表弟有了心儀的對象
卻不敢靠近
作為情場老手的我
決定幫表弟一把
實驗器材
所標杯、蠟燭、打火機
實驗過程
(本期實驗投稿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火,小朋友請在大人陪同下進行實驗)
用打火機將蠟燭點燃
吹滅蠟燭並迅速打開火機靠近燭芯
會發現火焰沒有接觸到燭芯
卻仍然被點燃
原理解說
這次的實驗原理簡單且有趣。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蠟燭燃燒的過程:當蠟燭中間的棉芯被點燃後,靠近火焰部分的石蠟開始融化,此時液態的石蠟可以通過毛細作用沿棉芯上升。液態石蠟持續受熱,進而蒸發成為石蠟蒸汽。石蠟的主要成分是可燃的烴類混合物,所以石蠟蒸汽源源不斷的為火焰提供燃料。
當蠟燭的火焰被吹滅的瞬間,棉芯的溫度不會突然下降,石蠟蒸汽仍會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產生。而空間中溫度分布不同,飄散的石蠟蒸汽會遇冷凝結,凝結核正是空氣中的雜質,凝結後的石蠟顆粒漂浮在空氣中正是我們看到的「白煙」,此時再將火焰靠近,仍然有使蠟燭復燃的可能性(動作要快,否則石蠟顆粒會像愛情一樣飄散在風中)。
多虧了這一股白煙的存在,我們才能夠如此直觀的觀察到蠟燭的復燃。這種漂浮在空氣中的顆粒非常常見,比如天空中的雲彩。「白煙」生成的原理在科學探索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威爾遜雲室。
威爾遜雲室可以想像成在一個純淨的空間中通入飽和蒸汽,當有粒子射入時,相當於提供了凝結核,蒸汽凝結形成小液滴,從而記錄下粒子的運動軌跡。通常將雲室與磁場結合,觀察運動軌跡的特徵,以此推測粒子的性質。
做完這次的實驗,小編陷入了沉思。曾經身邊的一位朋友說「你有打火機嗎?」,「沒有啊」,「那你是怎麼點燃我的心的?」
我想一定是當時不遠處的某人在用明火,從而引起了誤會。
參考資料
[1] 梁晉峰,劉麗颯.蠟燭復燃現象的物理模型[J].物理實驗,2019,39(01):49-52.
[2] 威爾遜雲室
上期回顧
NO.219 你愛吃的松花蛋裡,隱藏著一位神奇的「畫家」 | 正經玩
分享贏得紀念品
對於 本期實驗 的投稿
我們將在 下期 進行投票
我們將為票數最高的 三位 同學
送去由 清華大學出版社提供的
《科學是什麼》一本
一本書講清楚科學的歷程、科學的本質、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思維。中學生、大學生科學教育通識讀本。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獲得者、科普作家張天蓉最新力作。
投稿方式
投稿時間截止到每周五晚十點。48小時沒有和我們互動的用戶,我們無法給您發送消息。為了防止聯繫不到獲獎用戶的現象發生,請投票最高獲獎後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