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1月24日,上海市發布《關於2020年第五批特殊人才引進情況的公示》,當紅明星楊超越位列其中,一時間引起各方爭議。
縱觀網絡輿論,反對者認為,上海市落戶條件嚴苛,理應把位子讓給那些對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人,楊超越作為一個流量明星,對社會並無太多貢獻,不符合特殊人才的標準。而支持者認為,楊超越坐擁千萬粉絲,擁有巨大的號召力,落戶上海可為當地文娛產業帶來新的活力,正體現出上海的不拘一格與包容開放。
在筆者看來,只要符合既定的規則,在公平公開的條件下,任何人成為「特殊人才」都可以被接受。關鍵是,楊超越落戶上海,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而相關的規定又是否合理?
在《上海市引進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中,上海市引進人才落戶申辦條件共有11條,只要滿足其中之一,且在滬工作穩定,專業(業績)與崗位相符,便可以申辦常住戶口。如按照該規定,楊超越可能符合的只有最後一條——其他緊缺急需、確有特殊才能的人才。
楊超越於上海而言,是否真的是「緊缺急需」?是什麼樣的「特殊才能」,讓其在成千上萬的青年才俊中得以突出重圍?相關部門對特殊人才是否有科學合理、可以量化、讓公眾足以信服的選拔標準?就像女團選秀有女團選秀的標準一樣,「特殊人才」也應該有「特殊人才」的標準,既涉及公眾利益,唯有公開操作才能打消公眾疑慮。
今年6月,「帶貨一哥」李佳琦,同樣是以「特殊人才「的身份被上海市崇明區引進,當時便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但經過一番爭論後輿論也達成共識,認為李佳琦作為直播領域的領軍人物,對整個電商直播行業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是真正的特殊人才。
如果說,李佳琦最終是憑藉其一流的帶貨能力說服群眾,那麼,此次楊超越又該拿出什麼樣的「特殊才能」來終止質疑?光靠「錦鯉體質」,恐怕難以服眾。
說到底,產生爭論的根本原因在於,「特殊人才」存在大量可以周旋的空間,缺乏統一的定義,以至於支持者和反對者各有各的見解。同時,在楊超越本人的個人能力就難以服眾的情況下,難免讓人懷疑是否存在「特殊資源」「特殊關係」甚至「特殊手段」。
楊超越到底算什麼特殊人才?特殊人才的內涵是什麼?邊界在哪裡?不能讓「特殊「二字一言蔽之。如果相關部門始終拿不出讓大多數人信服的科學的人才衡量標準,誰也無法保證,下一個特殊人才是令人稱讚的「李佳琦」,還是令人懷疑的「楊超越」。
文/趙春雄(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