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愛玩的海灘沙堡,原理揭曉了

2020-12-11 科學大觀園雜誌

研究人員製造出了微型人造毛細管,可以在正常環境條件下讓水蒸氣在管內凝結。該研究為縈繞半個世紀之久的毛細管凝結之謎提出了解決方案。

海灘沙堡。

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多孔材料內部或接觸面間會自發凝結,這種現象被稱為「毛細凝結」。它在生活中無處不見,會影響摩擦、吸附及潤滑等諸多特性,對微電子、製藥和食品等種種工業過程也有重要價值——如果毛細凝結消失,兒童甚至無法在海灘上堆砌沙堡。

不過,由於液體層只有幾個分子的厚度,研究人員對這一重要現象還缺乏深刻理解。

當地時間12月9日,《自然》雜誌發文稱,在諾貝爾獎得主Andre Geim的領導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了微型人造毛細管,可以在正常環境條件下讓水蒸氣在管內凝結。

該研究解答了縈繞半個世紀之久的毛細凝結之謎——為什麼宏觀方程和宏觀特性可以用於描述僅涉及少量水分子層的基本微觀現象?這是巧合還是隱藏的自然法則?

科學家一般用150年前的開爾文方程描述毛細凝結現象。種種證據證明,描述非常精確,甚至適用於10納米級毛細管。

然而,如果要在30%~50%的正常溼度下發生凝結,毛細管理應更細(約1納米)。這與水分子直徑(0.3納米左右)相當,只有兩三個水分子能進入毛細管孔隙中。

因此,有觀點認為,宏觀開爾文方程無法用於描述分子尺度的性質。事實上,該方程在這個尺度上幾乎毫無意義。

受表面處理工藝影響,科學家們此前一直無法製造出分子尺度的毛細管。為了製造符合要求的毛細管,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煞費苦心地組裝了雲母和石墨的原子平面晶體。

他們將兩個晶體相互疊加,中間夾上另一個原子厚度的扁平晶體——石墨烯窄條。窄條充當間隔物,可以調整厚度。最終製成的最小毛細管只能容納一層水分子。

經典的開爾文方程。徐若雅製圖

Geim等證實,對於最細毛細管中的毛細凝結現象,開爾文方程依舊適用(至少在描述特性時適用)。這個結論令人驚訝,因為它與一般預期相悖——水在這個尺度上會發生性質變化,其結構會出現明顯的分離和層化。

論文作者Qian Yang博士說:「我原以為常規物理學會徹底崩潰。然而,我們的研究表明,舊方程依舊有效。現在,所有那些與凝結效應有關的問題,都有了確鑿的支撐證據。」

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示意圖。

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這次開爾文方程成立也具有一定偶然性。在環境溼度下,毛細凝結產生的壓強超過1000巴,比海洋最深處壓強還高。

這種超高壓會導致毛細管在極其微觀的層面調整尺寸,以容納管內數個分子層。這種微觀調整抑制了可公度性影響,從而維持了開爾文方程的有效性。

Geim評價說:「好的理論,往往能超越其適用性限制。我們的發現證實,開爾文方程是對錯兼有的。」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譯 | 德克斯特

◎審稿 | 西莫

◎責編 | 陳之涵

◎期刊來源 | 《自然》

◎期刊編號| 0028-0836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2/201209115215.htm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海灘沙堡原理終揭曉
    海灘沙堡。它在生活中無處不見,會影響摩擦、吸附及潤滑等諸多特性,對微電子、製藥和食品等種種工業過程也有重要價值——如果毛細凝結消失,兒童甚至無法在海灘上堆砌沙堡。不過,由於液體層只有幾個分子的厚度,研究人員對這一重要現象還缺乏深刻理解。
  • 寶寶兒歌童謠,寶寶們去海灘戲水堆沙堡
    寶寶兒歌童謠,寶寶們去海灘戲水堆沙堡 2020-10-04 23:26 來源:寶媽早知道
  • 舊金山舉辦海灘沙堡大賽 (1/5)
    舊金山舉辦海灘沙堡大賽 (1/5) "← →"翻頁
  • 德國部分海灘禁止人們建沙堡惹爭議
    【環球網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最愜意的事莫過於在海灘上曬曬太陽、享受海風,而對於孩子們來說,在沙灘上建造各式各樣的沙堡則是最大的樂趣。然而,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2日報導,德國一些海灘竟然禁止人們建沙堡,或對沙堡有嚴格的限制,引起眾多遊客的不滿。在德國的一些沙灘上,建造沙堡已被列為嚴重違反法規的行為。
  • 巴西「沙灘王」22年以沙堡為家
    22年來,馬爾西奧·米扎埃爾·馬託利亞斯以沙堡為家,朋友和鄰居們因此稱他「沙灘王」。  馬託利亞斯現年44歲。英國《每日郵報》20日刊登的圖片中,他頭戴「王冠」,手持「權杖」,坐在沙堡前的椅子上供遊客們拍照。這座巨大的沙堡正是出自馬託利亞斯之手。為了不讓沙堡坍塌變形,他要不時往沙堡上澆水,或是用樹枝在沙堡的「城牆」上刻畫花紋。
  • 以沙堡為家 巴西「沙灘王」22年與海相伴
    22年來,馬爾西奧·米扎埃爾·馬託利亞斯以沙堡為家,朋友和鄰居們因此稱他「沙灘王」。 馬託利亞斯現年44歲。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刊登的圖片中,他頭戴「王冠」,手持「權杖」,坐在沙堡前的椅子上供遊客們拍照。這座巨大的沙堡正是出自馬託利亞斯之手。為了不讓沙堡坍塌變形,他要不時往沙堡上澆水。 馬託利亞斯就住在沙堡旁邊,面對美麗的大海。
  • 挖沙子 堆沙堡
    隨著氣溫的升高,銀川閱海灣的沙灘浴場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遊玩,這裡也成為孩子出門踏春遊玩的首選之地。3月21日,記者在閱海灣水點公園看到,家長們帶著孩子們,散步、賞花、看鳥,更多的是陪著孩子在沙灘上挖沙子、堆沙堡,享受著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 南波士頓海灘上,有一座座激進的沙子城堡
    馬特·卡琳爾(Matt Kaliner)是哈佛大學社會學講師,同時還是一名沙堡建築師。他曾說:「儘管我學習著藝術社會學,對沙堡的研究也不怎麼深入。我只是純粹受到在海灘玩耍的樂趣的鼓舞,表達出自己當日所感所想。」卡琳爾的創作無法用常理定義。這裡沒有土堆、炮塔或是溝壕,他的沙堡會彎曲、伸展、爬升,有時還會在半空出現懸浮的拱門與彎道。
  • 英國兒童堆築巨型沙堡迎接倫敦奧運會倒計時100天
    英國兒童堆築巨型沙堡迎接倫敦奧運會倒計時100天 (2/2)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一次有趣的堆沙堡
    一次有趣的堆沙堡湖南日報小記者、常德市石門縣第一完全小學283班 廖豐嶠指導老師:覃玲君終於放假了,我和好朋友邢釗瑜、貝貝策劃已久的沙灘公園堆城堡的計劃終於可以進行了,背上我的百寶箱,出發!到了沙灘公園,我們先各自到旁邊的商店裡選了堆沙堡的工具,然後來到沙地。城堡建在哪兒呢?貝貝說:「我們站的這個地方就很不錯啊!後面是山,前面有水,不正是依山傍水嗎?」我們拍手叫好,馬上行動,一齊搬運沙子、掘坑,不一會兒就在這塊風水寶地上挖了個大坑,圈好了地。該建城堡了,這可難不倒身經百戰的我們。我們往桶裡裝滿溼沙,運到大坑中間,再猛地把桶倒過來,沙子就變成城堡的樣子啦!
  • 霍啟剛兒子獨自堆沙堡,一身藍色T恤配短褲,7歲公子哥長開超帥氣
    霍啟剛長子霍中曦出鏡率很高,因為爸爸是豪門公子媽媽是奧運冠軍,所以他們的孩子自然備受關注,因此霍中曦從出生起就是媒體的焦點,長大後繼承父母優秀基因,才七歲都長開了,簡約穿搭也藏不住豪門公子哥氣質!霍中曦是霍啟剛與郭晶晶的愛情結晶,兩人自從結婚以來一直恩愛有加,兒子在有愛的家庭裡健康成長,他們不同於別的豪門貴族,對於兒子的教育一直很嚴格,並不是穿大牌用大牌,而是與普通人家的孩子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 在沙灘之中造出了個超大號「沙堡」,花費兩年設計,難倒施工隊!
    看上去這一座美術館就像是在海灘上的沙堡一樣!並且這座美術館是我們國內的設計哦,它位於北戴河阿那亞這度假聖地附近,這裡可以欣賞到渤海的風景,是一個不錯的旅遊選擇。回到正題,這一間美術館為什麼要把自己建在沙丘之中呢?設計師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在阿那亞這裡尋找合適的位置用來建造美術館,在這一片尋找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麼的普通。
  • 加利福尼亞沿海的紅杉,和維吉尼亞海灘一個一流的東海岸度假勝地
    加利福尼亞沿海的紅杉,和維吉尼亞海灘一個一流的東海岸度假勝地巨人之路」指的是加利福尼亞沿海的紅杉,但如果沒有親眼目睹,遊客們可能會想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世界上有三種巨大的紅杉樹,其中兩種位於加利福尼亞。
  • 堆出沙堡的背後物理學,確認可用開爾文方程描述
    去海邊最過癮的莫過於打造一座壯觀沙堡,只要將水與沙混合一個正確比例就可以變得「建造一座沙堡需要的材料就是沙子和水。此時水仿佛一種膠,通過毛細管作用(又稱毛細現象)將沙粒結合在一起,過去研究表明,打造一座比較穩固沙堡的理想比例是8桶沙子+ 1桶水。10多年前,物理學家就探討了為什麼沙子在變溼時會變黏。
  • 我對熵原理的理解
    生活中的很多現象,比如:懶散容易自律難,放棄容易堅持難,變壞容易變好難,拖延容易行動難,邋遢容易整潔難……這些現象都和熵增加原理有關。就好像面對一個沙堆,我們可以隨意更改變沙堆的「形狀」,但不管組成哪種形狀,構成沙子的「結構」不會發生任何改變,從熵的意義上講,這個沙堆(泛指一切自然形成的沙堆,大同小異)的熵值很高。
  • 仔仔堆沙堡耍浪漫 一小時堆出螞蟻窩笑壞大S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仔仔堆沙堡耍浪漫 一小時堆出螞蟻窩笑壞大S 仔仔堆沙堡耍浪漫 一小時堆出螞蟻窩笑壞大S
  • 寧波日湖公園半日遊,黃金沙灘堆沙堡,玉蘭樹下拍美照
    黃金沙灘上都是孩子,兩三歲的在坐在沙灘上面,手裡抓著一把又一把的沙子。沙子從他們攥成拳頭的小肉手縫隙中散落,像是一條金色的細線從空氣中垂下。他們笑的天真燦爛,讓人不禁為他們的稚嫩和純潔感嘆。四五歲的孩子喜歡在黃金沙灘上亂跑,他們嬉笑打鬧,你追我趕,笑聲就像悅耳的銀鈴一般,叮鈴鈴,叮鈴鈴,把人老了的心都搖響了。他們有著孩童特有的活潑和可愛,讓人一看見,心裡就忍不住的歡喜。
  • 為什麼說愛玩「過家家」的孩子更聰明?「社會模擬」是關鍵答案
    現在孩子都是不願意玩父母以前玩的遊戲,覺得以前的遊戲很是老土,沒什麼意思,沒有什麼刺激感。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遊戲,孩子都是討厭,還是有一些遊戲是孩子比較喜歡玩。就比如這過家家遊戲,這個遊戲是不管什麼時候都是不會淘汰的,還是有很多的孩子喜歡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是孩子進行一個角色的扮演,孩子扮演爸爸媽媽進行家庭生活模式的演示。
  • 自然的世界不可怕,家長不用教,它自會讓孩子感知「溫度」是什麼
    小妮還起早給孩子們帶了水果拼盤和三明治,還有鮮榨的果汁,想著兩個小朋友玩累了還可以「就地野餐」一下。公園裡有一個專門給孩子玩的小沙丘,兩個孩子都想去玩,但是小妮對孩子比較放養,樂樂則覺得玩一圈實在是太髒了,就限制孩子去玩。
  • 美國小學生愛玩的十幾種體育遊戲
    從孩子A開始,拍球到孩子B的格子裡,球只允許在孩子B的格子裡彈一次,然後孩子B傳遞給孩子C…依次類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接住球然後扔。必須要直接拍球才算正確的玩法。球只允許在每個格子彈一次。經典遊戲新玩法  有一些經典的遊戲,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非常受小朋友歡迎,不同的是,美國的老師們設計出了各式各樣的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