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理論表明,蟲洞和黑洞十分相似,伽馬射線可以充當照妖鏡

2020-11-08 姿勢分子knowledge

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用理論證明:宇宙中沒有任何物質能夠超過光速,給我們澆了一盆冷水。宇宙中的天體動輒在幾百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半徑甚至有可能達到10萬光年。光速就像是一個囚牢,將我們囚禁在了廣袤宇宙中很小的一個範圍內。

不過,愛因斯坦是個「負責任」的科學家,他在提出光速不可超越的理論後,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穿越時空的手段,那就是蟲洞。他和助手羅森提出了將空間扭曲,實現旅程縮短的方法,因此蟲洞又被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

蟲洞的理論給了我們希望,但始終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任何人見到過蟲洞,甚至很多理論也指出:雖然蟲洞可能真實存在,但是並不穩定,不可能允許人類的太空飛行器從中穿越

即便如此,科學家們仍然不放棄努力。我們的物理理論沒有徹底完善,宇宙中還有很多出乎意料的現象存在。也許蟲洞確實不存在,但是也有可能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支持蟲洞存在但是宇宙中確實擁有的物理定律。唯一證明這個猜想的方法,就是真正發現蟲洞。

可是,這件事又談何容易,我們甚至都不完全知道蟲洞到底是什麼樣子,又該如何去發現呢?科學家指出:想要找到蟲洞,還是要從蟲洞的性質出發。

從很多方面來講,蟲洞和黑洞都有著比較相似的性質,比如:二者都有著宇宙中最頂尖的密度,它們本身都很小卻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引力。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任何物質在進入黑洞的事件視界後都不可能再回頭,而理論上來講,進入蟲洞的一切物質,都可以調轉方向。

由於同樣擁有著強大的質量和引力,蟲洞也被認為有可能在外形上表現得有點像黑洞,以至於讓我們認錯。因此,如果真的存在蟲洞,那麼如何將它和黑洞區分開來,就是問題的關鍵了。

為此,一組科學家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和分析,從理論上幫助我們區分這兩種宇宙極端天體。他們認為,宇宙中的那些超大質量黑洞,或許隱藏著問題的答案。這些黑洞是宇宙中的怪物,質量通常在太陽的幾百萬到幾百億倍之間,並且普遍都位於星系的中心。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就有這樣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那就是人馬座A*,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400萬倍。

那麼,這些所謂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否有可能其實是蟲洞呢?

研究團隊思考後認為:既然蟲洞是雙向的,可以從任意一個口進入並從另一個口射出,那麼就有可能有兩個物質同時從兩個口進入蟲洞,並且在蟲洞內發生激烈的碰撞,這一點是不可能出現在黑洞中的,這或許就是區分蟲洞和黑洞的關鍵。

具有極高質量的蟲洞可以產生強大的引力,這就可以使得任何進入蟲洞的物質以難以想像的超高速度運動。連接蟲洞兩個出口/入口的地方,就是蟲洞的「喉嚨」。在這裡,就有可能出現兩個入口進入的物質高速碰撞的情況。研究人員指出,這樣的碰撞結果,就是等離子體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從蟲洞的兩端膨脹出來,形成一個球狀結構。

俄羅斯聖彼得堡中央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家Mikhail Piotrovich是本次研究的主要作者,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此前從沒有人提出過這個觀點,而它又是如此的簡單。」

接下來,研究人員將理論上蟲洞的這種爆發和宇宙中的活躍星系核進行了對比。顧名思義,活躍星系核是一種能量非常強大、非常明亮的天體。科學家認為,活躍星系核的本質就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有著極其明亮的吸積盤,範圍比太陽大得多,但是比太陽系要小。即便如此,活躍星系核的亮度甚至可能超過整個星系,並且在兩極釋放出強大的輻射噴流,點亮周圍的宇宙空間。

那麼,它們是否有可能是偽裝的蟲洞呢?它的強大噴流會不會是剛才我們提到的兩種物質在蟲洞內高速碰撞產生的等離子體球呢?

研究人員指出:從理論上分析,蟲洞內產生的這種等離子體球,溫度可能高達10萬億攝氏度(18萬億華氏度)。在如此恐怖的極高溫度下,等離子體將會產生能量高達6800萬電子伏特的伽馬射線。

而根據Piotrovich的說法,活躍星系核的吸積盤是不足以產生這麼強大的伽馬射線的,「因為它們的溫度太低了,不足以產生這個效果」。這也不是說活躍星系核就完全不可能產生伽馬射線暴,但是這種伽馬射線應該和活躍星系核的噴流呈相同的方向。如果是蟲洞,情況就不一樣了,它的伽馬射線應該會從四面八方射出,不僅限於某個方向。

宇宙中有一種星系,叫做西佛星系(Seyfert galaxies),這是一種特殊的活躍星系核,其特點就是周圍的氣體雲受到輻射而電離、膨脹。 研究人員還指出,在西佛星系中,其核心處的超大質量黑洞產生超過6800萬電子伏特能量的伽馬射線可能性尤其低。

更加值得振奮的是,此前真的有科學家在西佛星系中發現了這樣的伽馬射線。如果本次研究沒有問題,那很有可能意味著那個西佛星系中心的可能就是一個蟲洞!

作為最有可能幫助人類實現星際旅行的一種工具,蟲洞在被提出至今的數十年裡始終只存在於理論和科幻作品中。我們渴望看到它真實存在於我們的宇宙中,這很可能是人類通往宇宙的唯一方法。儘管科學家也提出了其他理論,但是如果蟲洞真的被證明不存在,無異於是宇宙給我們關了一扇門,將我們囚禁在太陽系。

但是,只要人類還仰望星空,就不會停止前往宇宙的嘗試,也更不會接受蟲洞不存在的理論。探索將一直持續下去。

相關焦點

  • 是否有一些黑洞變相的蟲洞?伽馬射線爆炸可能會提供線索
    蟲洞是時空的隧道,理論上透過蟲洞可以旅行至任何時間和空間,或者甚至進入另一個宇宙。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蟲洞是可能的,但蟲洞是否真的存在則是另一回事。在很多方面,蟲洞和黑洞多有相似。兩者都密度極大,對和它們差不多大小尺寸的物體有極強的引力。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理論上,沒有物體在穿過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後還可以再出來。
  • 新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蟲洞
    新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蟲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巨大的蟲洞。蟲洞是時空的隧道,理論上透過蟲洞可以旅行至任何時間和空間,或者甚至進入另一個宇宙。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蟲洞是可能的,但蟲洞是否真的存在則是另一回事。在很多方面,蟲洞和黑洞多有相似。兩者都密度極大,對和它們差不多大小尺寸的物體有極強的引力。
  • 是否有一些黑洞變相的蟲洞?伽馬射線爆炸可能會提供線索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可能表明看似巨大的黑洞實際上是巨大的蟲洞。蟲洞是時空的隧道,理論上可以在時空的任何地方傳播,甚至進入另一個宇宙。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蟲洞是可能的,儘管蟲洞是否確實存在是另一回事。在許多方面,蟲洞類似於黑洞。
  • 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可能是巨大的蟲洞?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巨大的蟲洞。蟲洞是時空的隧道,理論上透過蟲洞可以旅行至任何時間和空間,或者甚至進入另一個宇宙。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蟲洞是可能的,但蟲洞是否真的存在則是另一回事。在很多方面,蟲洞和黑洞多有相似。
  • 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可能是巨大的蟲洞?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伽馬射線的不尋常閃光或可揭示看似巨大的黑洞其實是巨大的蟲洞。蟲洞是時空的隧道,理論上透過蟲洞可以旅行至任何時間和空間,或者甚至進入另一個宇宙。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蟲洞是可能的,但蟲洞是否真的存在則是另一回事。在很多方面,蟲洞和黑洞多有相似。兩者都密度極大,對和它們差不多大小尺寸的物體有極強的引力。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理論上,沒有物體在穿過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後還可以再出來。
  • 黑洞和蟲洞存在相似之處,不同的是蟲洞沒有視界?
    使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解釋為當物質被擠壓成非常小的空間時,就會形成黑洞,但是黑洞的存在不能夠直接觀測到,我們只能從周圍的物質感知它的存在,因此研究黑洞就要從它周圍的物質觀測做起。了解完了黑洞以後,再來看看蟲洞的相關情況吧,蟲洞被指為連接時空織布當中兩個沒地方的彎曲通道。
  • 專家稱黑洞和蟲洞存在相似之處,不同的是蟲洞沒有視界?
    使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解釋為當物質被擠壓成非常小的空間時,就會形成黑洞,但是黑洞的存在不能夠直接觀測到,我們只能從周圍的物質感知它的存在,因此研究黑洞就要從它周圍的物質觀測做起。了解完了黑洞以後,再來看看蟲洞的相關情況吧,蟲洞被指為連接時空織布當中兩個沒地方的彎曲通道。
  • 什麼是愛因斯坦的蟲洞,蟲洞與黑洞如何區別?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給了我們希望,其理論所預言的蟲洞就是通往星際空間的便捷通道,而該片中的太空人就是利用蟲洞來實現星際穿越的。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研究時空與引力關係的理論,它革新了牛頓時代的靜止時空觀,認為時間和空間並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可以變化和彎曲的。
  • 時空穿越可能嗎,俄專家:有些黑洞很可能是蟲洞入口
    俄羅斯天體物理學家認為,星系中心的某些超大質量黑洞實際上可能就是 「蟲洞」,可以讓太空飛船 「抄捷徑」飛往更遙遠的宇宙目的地。在廣義相對論中,物理學家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已經預言了蟲洞的存在。他認為,蟲洞連接著空間或時間上的兩個點,只是它們現在還沒有被人發現。
  • 俄專家:有些黑洞很可能是蟲洞入口
    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俄羅斯天體物理學家認為,星系中心的某些超大質量黑洞實際上可能就是「蟲洞」,可以讓太空飛船「抄捷徑」飛往更遙遠的宇宙目的地。
  • 蟲洞和黑洞的區別
    在滿足這些規律的前提下,這種所謂的蟲洞是不是存在的?已經證明了,是可以構造的。蟲洞分成兩種。一種是「不可雙向穿行」的蟲洞,過去以後是回不來的,只能單向穿行。著是在很早的時候提出來的,所謂「愛因斯坦-羅森橋」,就是連接黑洞和白洞之間的蟲洞,它是不可雙向穿行的。在上世紀80年代,霍金他們所做的那種蟲洞叫「歐幾裡得蟲洞」。它沒有時間這個概念,只有空間這個慨念。
  • 論黑洞和蟲洞的秘密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令卡爾·史瓦西特別的興奮,這個解表明了如果一切物質都處於一個點上,那麼它的周圍就會產生異常的現象,就像磁場一樣周圍會產生磁力場,證明一切物質在這個質點引起的「視界」範圍內都無法逃脫,被稱為"不可思議的天體",一直以來黑洞只是方程中的一個解,從未證實它的存在真實性,隨著2017年天文衛星探測到了引力波,一切才成了事實
  • 當蟲洞遇上黑洞,故事將會如何發展?
    當黑洞掉進蟲洞會發生什麼?一種新的發現方法。如果蟲洞存在,他們會吞噬黑洞。一個新的研究表明,如果蟲洞存在,科學家也許在某一天發現黑洞掉入其中。  一個新研究表明,天文學家認為他們可以利用被稱為引力波的時空漣漪來檢測掉進蟲洞的黑洞,但前提是蟲洞確實存在並且這種設想曾經發生過
  • 當蟲洞遇上黑洞,故事將會如何發展?
    當黑洞掉進蟲洞會發生什麼?一種新的發現方法。如果蟲洞存在,他們會吞噬黑洞。一個新的研究表明,如果蟲洞存在,科學家也許在某一天發現黑洞掉入其中。 愛因斯坦在1916年第一次預言引力波的存在,重力由大量扭曲空間和時間的方式所引起。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在引力場中移動,他們會產生引力波以光速運行,延伸擠壓經過的時空。
  • 黑洞就是蟲洞,科學家為什麼敢這樣說?
    比如,最近就有研究發現伽馬射線出現了異常,它們的閃光或許就是證明黑洞與蟲洞之間存在聯繫的關鍵證據。  這也就是說,黑洞或許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它們也許是特殊的蟲洞,人類長久以來觀察到的黑洞本身就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而蟲洞作為人們理解的「時空隧道」,同樣與普通天體存在巨大的差異。
  • 科學家新發現:蟲洞可能隱藏大質量黑洞內部!
    自從1916年首次提出白洞理論後,大家開始猜測黑洞和白洞有可能是連接兩個時空的通道,愛因斯坦在理論上證實了這一點,如果我們能夠順利找到蟲洞,有可能會穿越到其他宇宙,想要找到蟲洞真的是一件容易事情嗎?儘管在理論上已經提出蟲洞的存在,很多科幻電影當中提到了蟲洞利用它可以隨意進行時空穿越,不過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遲遲沒能找到蟲洞的身影,要知道在2019才首次拍攝到黑洞的照片,那麼找到蟲洞一定還需要很長時間,即便存在蟲洞,我們在短時間內無法找到它的身影,然而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一位科學家表示,蟲洞或許是真實存在的,是人類肉眼能夠觀測的。
  • 愛因斯坦提出蟲洞理論到底是什麼?蟲洞的裡面會有什麼?
    「蟲洞」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在1916年提出的,這一年也是愛因斯坦把引力加入自己的系統理論,最終提出了廣義相對論。蟲洞顧名思義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蘋果上從一點到另外一點的一個通道。
  • 蟲洞可能潛伏在宇宙中,新的研究正在提出尋找蟲洞的方法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深刻地改變了我們對物理學中基本概念(例如時空)的看法。但這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謎團。其中一個是黑洞,在過去幾年中才真正發現。另一個是「蟲洞」——連接時空不同點的橋梁,理論上為太空旅行者提供捷徑。「蟲洞」仍然存在於想像中。
  • 愛因斯坦黑洞理論飽受爭議,2019年的照片被質疑,黑洞不存在?
    愛因斯坦自從提黑洞理論後,轟動了整個科學界,目前人類仍然在探索愛因斯坦提到的黑洞理論,它在宇宙中似乎極為詭異,就連光速無法逃脫它的吸引。玻色子和黑洞的區別曾經有一位科學家指出,玻色子有可能和黑洞一樣,它們依靠著自身物質會變成超過幾百萬倍的太陽質量,由於它和黑洞特別相似,所以大家開始懷疑2019年拍攝的照片,究竟是玻色子還是愛因斯坦所提出的黑洞呢?
  • 如果蟲洞真實存在 那麼完全可以吞下黑洞
    黑洞vs蟲洞目前引力波天文臺已探測到20多次大型碰撞事件,例如:黑洞和中子星等超密集、大質量天體之間發生碰撞,然而,在理論上可能存在更奇異的天體,例如:蟲洞,蟲洞碰撞也會產生科學家可以探測到的引力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