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韓國圍棋界出了一件大事。現役韓國棋壇最年輕職業棋手金恩持被確定在正式對局當中使用圍棋AI作弊,最終被韓國棋院禁賽一年。
金恩持
金恩持在韓國棋壇名聲響亮。年初成功定段成為職業棋手,以12歲零8個月的年紀進入職業棋壇,上個月晉升二段,無疑是一位天才少女。她目前也在參加中國的女子圍棋乙級聯賽,對局當中展現出的棋力頗受中國棋迷認可,說她有潛質成為未來韓國女子棋壇領軍者,並不為過。
那AI作弊是怎麼回事呢?今年9月份,金恩持參加了韓國的「ORO國手戰」,在24強階段比賽中持黑戰勝了韓國國內排第七的九段棋手李映九,而且是129手中盤勝,表現非常強勢。
棋手總會有狀態起伏,以弱勝強雖然罕見,但二段勝九段也不是問題核心。關鍵在於金恩持贏得太過乾脆,再加上疫情背景下,本次國手戰採取了目前已經很常見的網絡對局形式,於是有韓國棋迷心生疑慮。經過圍棋AI復盤,棋迷發現金恩持對局中某一階段的落子與圍棋AI的推薦下法吻合率超過90%,這就很不對勁了。
美劇《后翼棄兵(Queen Gambit)》講述了一位孤兒院中長大的棄兒挑戰男性為主的西洋棋界的熱血故事
強如柯潔,一盤棋下來AI吻合率能有70%就已經算狀態上佳,這是「半人半狗」啊,那90%還得了?事情鬧大之後,韓國棋院經過一段時間調查掌握了部分證據,再加上小姑娘自己承認錯誤,於是作出了國內賽事禁賽的處罰。
圍棋AI橫空出世這些年,已經高度融入了所有圍棋人的生活。訓練裡棋手使用AI自我鍛鍊,比賽過程中觀眾和解說使用AI輔助判斷局勢。長此以往,棋手的思考與落子風格自然而然會向AI靠攏,下出的圍棋裡會帶著人工智慧的影子。像申真諝就是個中典範,布局風格和落子氣質高度AI化,故此得名「申工智能」。今年五月份的一場韓國龍星戰當中,申真諝曾經在第8手到第50手下出圍棋AI吻合率100%的棋,驚呆旁人。
但龍星戰是線下對局。兩位棋手面對面進行對戰,工作人員現場監督,攝像機全程拍攝,手機之類的個人物品不可能隨意拿出,不存在AI作弊的可能性,方顯其神乎其技。到了線上對局,情況可就完全不一樣——前往棋院在監督環境當中用棋院的設備下網棋還好說,在自己家裡對局的話……天知道你幹了些什麼。
申真諝
西洋棋、中國象棋、圍棋這些智力運動在被AI成功「攻克」之後,無一例外都遭遇了「防作弊」這個天大難題。線下賽事利用如廁時間和便攜設備作弊的行為屢見不鮮,線上對局更是群魔亂舞。早些年監測技術不夠發達的時候,網棋幾乎只能靠選手個人覺悟(覺醒吧,道德!)去防範舞弊行為,這防線實在太過脆弱。
存在無法根本規避的作弊空間,就總是會有人經不起誘惑鋌而走險,旁觀者也就容易進入「疑罪從有」的思維趨勢,一旦風吹草動立刻紛紛擾擾。今年年初疫情尚嚴重時,圍甲聯賽組織了網絡熱身賽,當時就有年輕的初段棋手在網棋當中連續擊敗幾位四段前輩,引發了網友關於「遛狗」(玩圍棋AI)的懷疑,導致爭議。事後中國圍棋隊領隊華學明風輕雲淡地來了一句「如果AI作弊要取消全隊資格,最終沒有棋手完全違規」,此事算是作罷。
一步步棋復盤查AI吻合率算是個對策,但效果也有限——好比考試打小抄,抄100分的都是傻孩子。開著AI哪怕一步推薦也不看,只通過軟體提供的勝率判斷來幫助決策,對棋手來說也是巨大幫助。隨著技術進步,網絡圍棋平臺有了後臺進程監控之類的專業監測手段,不需要吻合率這種初級數據,而且一旦抓到就是實錘。但又有好事者提出:
「我弄兩臺電腦,一臺上網下棋,另一臺遛狗,兩臺電腦之間物理隔絕,而且我還只是『有限度參考』,你有什麼辦法?」
答案很可能是沒辦法。
2016年3月9日,圍棋人機大戰首場比賽在韓國上演
雖然韓國棋迷當中不乏呼籲終身禁賽金恩持的激進言論(上網上久了就知道,極端網民不分國別),但考慮到年紀尚小,本著治病救人原則,棋院只給了一年禁賽。另外小孩做錯事,最該指責的是大人,金恩持的母親也對外致歉,「會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另外韓國棋院也更新了《所屬棋士內部規定》,新設了「禁止使用AI」的相關條款。
正常情況下,頂級圍棋賽事都是線下賽,相對不容易出現作弊事件。但對於圍棋競技來說,在各種環境下通過各種手段防範AI作弊依舊是根本大事,因為這事關競技項目的公正性,乃至影響項目的生命力本身——就像WADA與違禁藥物的鬥爭一樣,所謂「anti-doping」已經不僅限於藥物、製劑和醫學手段,把這個概念外延開去,我們要對抗的是一切利用技術手段進行不公平競爭的行為。
人不會一直有貪念,但一直都會有人存在貪念,所以我們一直都要與作弊行為對抗。不論是田徑、遊泳、舉重、足球還是象棋與圍棋,這都是一種永恆的抗爭。
德承
《940體壇風雲》8:00-9:00
《辣椒Sports》 11:00-11:30
足球、排球、網球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