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嚴肅點不要笑,是生氣不是賣萌

2020-12-03 澎湃新聞

原創 韓京 物種日曆

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早期的鴞形目鳥類——也就是貓頭鷹——開始出現。它們幸運地躲過了那次讓恐龍徹底消失的大滅絕,以強大的捕食和適應能力,逐漸演化成了黑夜裡的空中霸主。

1800萬年前,蠻荒的非洲大陸上,雕鴞一族在與同宗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開始了向大型化、力量化的進化,也開始了向其他大洲的輻射擴散。

展翅的雕鴞。圖片:Peter Trimming / flickr

↓滑動了解雕鴞的家譜

傳統分類學認為,雕鴞屬(Bubo)成員大都是頭頂長有耳羽簇、腳上有毛、身體土黃色的大型鴞類。在苔原繁殖的雪鴞(B. scandiacus)體色以黑白為主,頭頂也無耳羽簇裝飾,有明顯的晝間活動行為,看起來與傳統意義中的雕鴞屬明顯不同。實際上,通過基於分子標記所重建的系統發育認為,雪鴞與分布於新大陸的美洲雕鴞(B. virginianus)關係最為接近,二者的分歧時間發生在距今約400萬年前,小於美洲雕鴞和雕鴞的分歧時間。因此傳統上被認為是單型屬的雪鴞屬(Nyctea),現收歸為雕鴞屬的亞屬。

漁鴞屬(Ketupa)外形與雕鴞(Bubo bubo)相似,但冠羽長而尖,面盤上部不甚發達,腳底部有細刺突,爪長而彎曲,在晝、夜間捕食魚類等水生動物。本屬全世界共4種,我國分布3種,分別是毛腿漁鴞(K. blakistoni)、黃腿漁鴞 (K. flavipes)和褐漁鴞(K. zeylonensis)。

最近有學者的研究主張,至少將毛腿漁鴞置於雕鴞屬(Bubo)之內,代表了雕鴞屬中的食魚種類,其形態特徵與雕鴞類的差異是它對食魚生活的適應。我國最新的鳥類名錄都認可了這種分類方法,中文名也相對應改為毛腿雕鴞,英文名則改為Blakiston's Eagle Owl。這樣一來,毛腿雕鴞以其碩大的體格,搶走了雕鴞屬內體重最大的稱號。

雪鴞和美洲雕鴞。圖片:the Archive Team;brendan.lally / flickr

毛腿雕鴞。圖片:TOKUMI / wikimedia

家庭關係十分和睦

雕鴞(Bubo bubo)的祖先大約在1000萬年前走出古老的非洲。進入歐亞大陸後,迅速填補了這裡生態位上沒有大型夜行猛禽的空缺,成為了橫據在廣闊溫帶土地上的終極領主。

雕鴞學名中的 bubo 來自希臘語,本指淋巴結腫大的病變。分類學家注意到雕鴞在鳴叫時鼓起喉部的樣子,以及低沉渾厚的「嗚~嗚」聲,和 bubo 的原義和發聲都十分接近,故為之命名。中國古代也取聲音模擬而用「狠鶻(hú)」、「哼哼」來指代雕鴞。

雕鴞天生有著靈敏的聽力和夜間視覺,借著夜色的掩護,能悄無聲息地接近獵物,並憑著強勁握力攫取獵物,一擊斃命。從大型昆蟲到一切可捕捉到的陸生脊椎動物,雕鴞的食譜也會隨著地域不同而顯現出較大的差異。

看起來呆萌,但是個猛禽。圖片:Brocken Inaglory

無解般存在的雕鴞不必通過長距離遷徙來應對食物數量的波動。長留於斯的習性和大型鳥類的超長待機,雕鴞配偶可以終年廝守,形影相隨。

穩固的配偶關係,使得雕鴞可以像其他不遷徙的猛禽一樣,在寒冬季節交配,趕在早春二月來臨時,簡單地找一處略有遮擋且背風的巖石或土崖產下2到4枚卵。此後長達近2個月的時間裡,鴞媽安心宅在家中,由鴞爸承擔起捕獵和照顧寶寶的任務。

經過35天的孵化,雛鴞陸續破殼而出。此時春寒料峭,鴞媽仍需在窩中暖雛,並將鴞爸帶回來的食物拆成細小的肉條餵給幼鳥。2到3周後,雛鴞已經可以在巢區內走動,並能獨立吞食一些小型獵物,絨羽間也冒出藍灰色的羽管。

雕鴞寶寶。圖片:p.d. johnson / wikimedia

迅速增長的體重帶來旺盛的食慾,僅靠鴞爸一人之力顯然無法滿足全家老小的需求,此時鴞媽也會外出捕獵,留下雛鴞在窩裡相互報團取暖。

待到6周齡左右時,巴掌大的窩已經容不下雛鴞日益增長的好奇心和越來越強的活動能力了,膽大的個體會開始邁出離開家的第一步。這時的它們雖然還不能控制飛行的技巧,但已經可以連跑帶飛地四處探索未知世界了。再經過一個多月的言傳身教,雛鴞們就要獨立面對大自然的各項挑戰。

有意思的是,我觀察過的幾窩雕鴞和一些地區的大型雕類一樣,也有隔年使用同一巢穴繁殖的習慣。至於原因,可能是為了防止寄生蟲過度滋生,也可能是食物殘渣和排洩物積累過於明顯不利於巢址隱藏。究竟什麼原因佔主導地位,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獨站風中的雕鴞。圖片:Bjørn Markussen / wikimedia

在白天,雕鴞會利用一身全地形迷彩,將自己偽裝成一截枯枝斷木,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饒是如此,高居食物鏈頂端的雕鴞也並非高枕無憂,在被鴉科等鳥類發現後,它們仍會被群起圍攻。

這種「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恩怨延續了幾百萬年仍相安無事。但在與人類遭遇後,雕鴞卻被扣上一頂戴了幾千年的冤帽。

夜貓子心裡很苦

在民間,貓頭鷹一度遭到「夜貓進宅,好事不來」、「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等偏見。魯迅真的在《<且介亭雜文二集>序言》中說過:「我有時決不想在言論界求得勝利,因為我的言論有時是梟鳴,報告著大不吉利事。」

在我國的歷史文字中也不難找到,諸如《詩經》中「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墓門有梅,有鴞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訊之」等描述。自先秦以來的兩千多年裡,鴞類一直被我們刻畫成惡毒、不祥的角色。

從漢武帝開始,鴞除了在春祠中用來祭拜黃帝,還在夏至或端午等節氣,被烹為湯羹與滿朝文武共享。《漢宮儀》記載「夏至,賜百官梟羹,欲絕其類也。」《說文解字》對梟的解釋為:「不孝鳥也。日至,捕梟磔之。從鳥頭在木上。」這些都表達了人們對鴞類的憎惡和恐懼。隨著讖緯神學的興起,天地萬物與人事相關聯,因此更是誕生了「慈烏反哺」、「鴟梟食母」等脫離實際卻滿足人性的寓言式典故。

對人類的腦洞表示無奈。圖片:wikimedia

隨著厚葬制度盛行,達官顯貴對死後世界懷有期待,追求長生和靈魂不朽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環境下,夜能視物、祛除鼠害的鴞被認為能夠鎮墓闢邪,守衛墓主免受打擾。自漢之後,帛畫、漆棺、冢當、畫像石等墓飾品中出現了大量鴞類形象,另外還有不少陶製的傭、壺等隨葬品出土。

漢代之後時局動蕩,魏晉志怪小說始行,對鴞類的各種誤讀得到了更加詳細的演繹和補充。張華在給《禽經》的注中寫道:「梟鴟害母。梟在巢,母哺之。羽翼成,啄母目,翔去也。」《魏書•蕭寶寅傳》則說鴞「背恩忘義,梟獍其心」,將鴞食母、獍食父雜合在一起,用來形容忤逆作亂和手足相殘。

如果說唐代以前對鴞類的曲解還只停留在經史典籍當中,到了唐宋之際,詩歌的流行和傳唱,更是把這種曲解普及到了民間。比如韓愈的「屋東惡水溝,有鴟墮鳴悲」,元稹的「有鳥有鳥名老鴟,鴟張貪很老不衰」等等。明清筆記中對鴞類的偏見也仍在延續。

氣成一個球。這是雕鴞的威脅姿態。圖片:Krzysztof Wisniewski / wikimedia

誰想它們曾被崇拜

雖然對鴞類千年積冤的歷史脈絡清晰可見,但如果將歷史再向前追溯就會發現,人類幾大古文明對鴞類的最初認知,更多是原始的崇拜。

鴞類擁有似人的面盤、洞悉黑暗的雙眼、主宰夜空的能力。古人相信,通過它們可以看穿生死與逝去的先祖靈魂交流。

距今三萬年前的法國肖維巖洞(Chauvet Cave)中就有雕鴞形象的壁畫。近四千年前,古巴比倫文明浮雕中的「暗夜女王」(The Queen of the Night)也是肋生雙翼,以鴞做為信使。同期的埃及法老墓葬棺槨上也出現了雕鴞的形象。

法國肖維巖洞中的貓頭鷹壁畫。圖片:matthewwills.com

古巴比倫的暗夜女王浮雕。圖片: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FRCP

在「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商代,鴞類更是上升為民族崇拜的圖騰,以主體、組合或紋飾等形式廣泛出現在卣(yǒu)、尊、觥、斝(jiǎ)、鼎等各種青銅器上;這其中除鼎以外,其餘皆為酒器。

酒器是會盟、行軍、慶功的必備器物,出現其上的鴟鴞也被賦予了勇武克敵、闢兵災橫的獨特寓意。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的一對青銅鴞尊,以繁複的陰陽紋飾和獨特的造型神韻,被河南博物院推為鎮館之寶。甲骨文中出現的「夢梟鳥」、「受梟又(佑)」等文字,也將鴞類視為戰爭中的上吉之兆。

婦好鴞尊有一對,分別保存在河南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圖片:Greg kf / wikimedia

西周初年,「三王之亂」起義失敗,商朝的最後一股勢力就此消亡,受商人崇拜的「鴞神文化」也隨之湮滅。這是商代以神權治國的理念,逐漸被周代的禮樂治國所代替。《禮記》中「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的記載,就是對這種變化的記述。

誰曾想,周人為徹底消除殷商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將鴞的文化內涵人為地打壓、改造,而貓頭鷹們因此背負上了長達兩千多年的罵名。

無論人們心中的成見是怎樣一座大山,幾千年來被視作厄運象徵、祛病「良藥」,再到新晉網紅的鴞形目鳥類,仍舊在屬於它們的暗夜裡前行。

前方,起飛。圖片:pxhere

原標題:《貓頭鷹:嚴肅點不要笑,勞資是生氣不是賣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貓頭鷹:嚴肅點不要笑,勞資是生氣不是賣萌!
    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早期的鴞形目鳥類——也就是貓頭鷹——開始出現。它們幸運地躲過了那次讓恐龍徹底消失的大滅絕,以強大的捕食和適應能力,逐漸演化成了黑夜裡的空中霸主。1800萬年前,蠻荒的非洲大陸上,雕鴞一族在與同宗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開始了向大型化、力量化的進化,也開始了向其他大洲的輻射擴散。
  • 一隻貓頭鷹在面對攝影師時,不斷地朝鏡頭賣萌微笑,樣子還很撩人
    或許是受到了電影和動畫片的影響,貓頭鷹給我們腦海中的映像則是非常成熟冷靜的動物,以為它們只會晚上的時候出來,白天是看不到它的。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貓頭鷹的生活習慣其實是根據自己捕捉獵物的作息時間相關的,小鳥、老鼠、蛇、蜥蜴、兔子等哺乳類動物都是它們的食物。
  • 「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有道理嗎?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這些老人還說,在民間關於貓頭鷹有著「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的說法,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科學依據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貓頭鷹是一種益鳥,它們也是一種肉食性的動物,最愛吃的是老鼠、蛇等動物。雖然如此,但是民間對於貓頭鷹並無太多的好感,原因是以前民間一直認為貓頭鷹是「報喪鳥」。
  • 為什麼貓頭鷹叫會死人 為什麼不能對貓頭鷹笑
    貓頭鷹叫是常有的事情,住在山裡的人都聽過,當然不會因此而死人。也許它有一定的根據,只是用現在的科學技術還解決不了,它對著我們叫,往往出事的是別人,因為貓頭鷹不是人,所以它不會笑。因為貓頭鷹叫必有事發生。
  • 「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是啥原因?原來不是迷信是科學
    在非洲,有一種貓頭鷹,其眼睛能夠發出猶如手電一般的光,並且,光的亮度還能夠調節,更為神奇的是,這種貓頭鷹眼睛裡所發出的光照在動物的眼睛上,竟然能夠讓動物毫無察覺,同時,這種貓頭鷹眼睛中所射出的光還能夠讓獵物呆立不動,因此,當地的土著人就利用這種貓頭鷹來捕獵,效果非常好。 貓頭鷹一般都會棲息於樹上,有一部分種類喜歡棲息於巖石間或草地上。
  • 「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 貓頭鷹笑能預示災禍
    貓頭鷹的學名叫鴞形目,俗稱貓頭鷹,民間習慣叫夜貓子,可能是貓頭鷹喜歡晝伏夜出,所以故得此名。以前上小學的時候,在老家我曾經有幸見過幾次,也聽過貓頭鷹的叫聲(貓頭鷹的叫聲古怪多變,給人一種陰森可怕的感覺,如同貓頭鷹那詭異的名聲)。
  • 「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這樣的說法靠譜嗎?
    關於貓頭鷹的俗語也有很多,最常聽到的就是「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貓頭鷹通常會發出兩種叫聲,一種是正常的''咕咕''聲,另一種就是在它興奮或者受驚時,發出的「咯咯」聲,這種聲音傳到人耳裡就像悽涼的笑聲。可貓頭鷹一笑就預示著災禍將至的說法真的靠譜嗎?
  • 為什麼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呢
    在鄉下,上了年紀的人他們對貓頭鷹的突然出現還是有所顧忌的。 我們村子裡就一直沿續著這樣一種說法,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實話實說,我今年都快60歲了,可這60多年以來,一直讓我困惑的就是,怎樣區分什麼是貓頭鷹叫?什麼是貓頭鷹笑呢?我從來就沒有搞明白過。讓我最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老人們都怕貓頭鷹笑呢?原來一個人在他臨終以前,就會有貓頭鷹在他家附近笑。
  • 貓頭鷹笑,真的會死人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農村諺語,「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諺語呢?因為有人說:當人快要去世時,就會聽到貓頭鷹猙獰的笑聲,因此「貓頭鷹笑」,通常被視為不詳的徵兆,這真的是真的嗎?
  •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是什麼意思?
    初聽時我們可能不會放在心上,覺得沒有什麼科學性,但並不是所有的老話都是不可信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貓頭鷹,可能大家對它的印象都是一種夜行動物,叫聲很可怕。但是有些農村老人卻總是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貓頭鷹猶愛在晚間出行,伴隨著深邃的夜空,有的人會聽到傳來的一陣悽厲的叫聲,那就是貓頭鷹叫。
  • 為什麼在農村聽見貓頭鷹笑會死人,遲暮老人聽了更是慌張
    在農村裡,老話常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貓頭鷹叫不可怕,可貓頭鷹一笑,就暗示著附近將有人死去。至於貓頭鷹為什麼叫呢,貓頭鷹是怎麼笑的呢,這又怎麼由來呢。貓頭鷹因為嗅覺靈敏,農村又多山多林,適宜貓頭鷹生活。
  • 逝者在生命最後,為什麼會聽見貓頭鷹笑,聽完一身冷汗
    簡單的來說這不是叫,而是在笑,這種聲音非常的詭異,在農村老人流傳的一句話,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叫的說法,逝者在生命最後,為什麼會聽見貓頭鷹笑,聽完一身冷汗,很多人都可以發現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貓頭鷹在離那家近。並且發出笑聲以後,這家明天就是會有老人死去,這又是為啥呢?
  • 俗語「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真的有這麼邪乎嗎?
    在農村有見過貓頭鷹的朋友,一定都會覺得很恐怖吧,貓頭鷹常在夜間出沒,白天隱匿於樹叢中或屋簷中不易見到,它們的叫聲悽涼。夜貓子是我國對貓頭鷹的俗稱,在國外貓頭鷹可是非常智慧的象徵。但是在中國貓頭鷹一直被看做不祥的鳥。因為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貓頭鷹又被叫做報喪鳥。
  • 開化村民撿到貓頭鷹寶寶,小可愛在線賣萌,這誰扛得住啊!(視頻)
    近日,開化村民撿到貓頭鷹寶寶  毛茸茸的外表、圓溜溜的大眼睛,  在線賣萌,太可愛啦!!!  小編全程發出姨母般的笑容~    5月13日上午,記者在開化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看到了兩隻毛茸茸的貓頭鷹幼崽。它們呆萌地看著來往的工作人員,時不時地眨一下圓溜溜的大眼睛。
  • 這不是兩個物種嗎?貓頭鷹看到主人的前後反差太萌
    國內可能比較少的人會養貓頭鷹之類的猛禽,不過日本推特上經常有博主會分享自己飼養貓頭鷹的日常,更意外的是在與人類的共同生活之下勐禽它也能習得賣萌技能。最近,一位推主(@darkness_00921)家飼養的白臉角鴞「るーちゃん」,就因為豐富的表情變化萌翻了網友。
  • 都說貓頭鷹蠢萌,不要被它的外表騙了,貓頭鷹殺人案了解一下
    貓頭鷹是一種猛禽,是我們對鴞形目鳥類的統稱,因為它們臉神似貓咪的臉,所以有笑話說貓爬上了樹,遇到一隻鷹,後來就有了貓頭鷹。貓頭鷹是一種威武中帶著一絲傻氣,兇惡中透著一絲萌的神奇動物,不過如果你們以為它們只會賣萌或抓老鼠,那還是太低估它們了。貓頭鷹雖然不把人列在菜單上,但如果惹急了,它們也是會主動攻擊人的。
  • 「賣萌」用英語怎麼說?你可別翻譯成「sell cute」,會笑掉大牙
    英語英語學英語,學點英語真開心。今天這篇文吶,是特別為咱們的粉絲「妲己雖美終究是妃」寫的,大傢伙也沾沾光,哈哈。她問到了「賣萌」英語怎麼表達。如果你們有其他想了解的話題,隨時來留言呀,我們會為你們做專屬卡片的!開心!
  • 小猩猩到爸爸面前撒嬌,猩猩爸爸直接無視,下一秒忍住不要笑!
    小猩猩到爸爸面前撒嬌,猩猩爸爸直接無視,下一秒忍住不要笑! 動物們在看到自己孩子的時候,經常會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舉動。一隻小猩猩在爸爸面前撒嬌,猩猩爸爸看到後直接無視,下一秒忍住別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貓頭鷹為什麼代表智慧?
    小的貓頭鷹點點頭,咽下嘴裡的昆蟲,從灌木叢裡走出來,站在三個小夥伴面前。「我就是呀。」貓頭鷹說。「啊太好了。」鼴鼠說,「我是鼴鼠,曾經收到過你寄來的書……」貓頭鷹又歪過頭,兩隻黃色的大眼睛盯著鼴鼠。鼴鼠眨眨眼,「就是那本,精裝的……」「想起來啦!」貓頭鷹說,白眉毛抖了抖,「書友會的活動是吧!
  • 貓頭鷹一笑就不會有好事?科學家給出答案,原來不是迷信!
    貓頭鷹一笑就不會有好事?科學家給出答案,原來不是迷信! 老話說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古人覺得貓頭鷹的笑就預示著,有人要離世,因此被稱為 不祥之鳥、逐魂鳥,當作厄運和死亡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