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性漆底色漆的調配。按照產品調配要求,添加適量的水性漆稀釋劑。調配並攪拌均勻後,用水性漆專用過濾網過濾並加入水性漆專用噴槍。通常使用免洗槍壺(圖2)居多,壺壁有常用調配比例可以用於調漆,也可直接作為噴壺使用,還能當儲存罐。常用的容量有0.3 L、0.6 L 和0.9 L,濾網孔徑有200μm和125μm兩種。
在水性底色漆的噴塗過程中,首先採用半乾的噴塗方式(圖5),噴塗到半啞光狀態,較啞光稍亮一點。從板件的邊緣開始噴塗,稍微傾斜噴槍使之與板件邊緣呈45°,保持設定的噴槍距離並噴塗均勻的薄塗層,噴塗邊緣後繼續噴塗平面區域,使噴槍和塗層表面保持約15cm的距離,用1/2的重疊噴幅進行噴塗,儘量進行均勻噴塗。
使用半乾噴法噴完一層後無需吹乾接著使用半溼噴法噴塗一層,帶一點溼潤但不能全溼,表現出半溼潤光澤,但不能達到全亮光的溼度,使噴槍與塗層表面保持約15cm的距離,用2/3的重疊噴幅進行噴塗,使得整個板件的光澤度約為60%~70%。遮蓋力較好的顏色,一個雙層即可遮蓋,如果未蓋住可以吹乾後再噴一道半溼。
半溼噴完後使用水性漆專用吹風筒進行乾燥,直至光澤消失。吹乾水性漆底色漆時要注意邊角、輪轂部位及不小心噴厚的部位,噴塗過厚時,雖然表面吹至啞光,但是漆層內部水分有可能沒有完全揮發,會導致噴塗清漆後出現起痱子、失光、變色的缺陷。高效率的吹乾方式是把一個區域吹至啞光後,移動吹風筒吹下一個區域,前一個區域如果噴塗較厚,水分會再次滲透出來,再移回吹風筒吹一次,不必像移動噴槍一樣頻繁移動吹風筒以節省體力。從不同角度檢查板件表面,以確認光澤消失,確保水性底色漆徹底乾燥並完全遮蓋底材。
如果習慣於採用單層噴法,可以直接用半溼噴法噴塗一層,吹乾,再根據遮蓋力需要噴塗下一層。過於溼噴會增加吹乾時間,且增加不必要的色漆用量,增加成本。如果是素色漆徹底乾燥後就可以進行清漆層的噴塗了,如果是雙工序銀粉或是珍珠還需最後一道效果層噴塗,將噴槍拉遠,距離塗層表面約20cm,槍速約為40cm/s,以調整銀粉、珍珠排列,達到原廠漆顆粒較粗、較閃爍的顏色效果。如果是三工序珍珠則需要使用正確灰度的底漆,底色噴塗2層~3層,珍珠噴塗2層~3層,每層之間確保吹乾。檢查所有區域徹底乾燥後就可以進入清漆噴塗作業了。
(本著以分享交流為目的。文中所引資料素材多源自網絡或廠商,如侵權請告之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