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雷射這把快刀究竟能有多快,取決於功率與機械控制。如何用好這把快刀,也一直是雷射企業與工程人員在努力的事情。
2020年9月4日,邦德雷射在濟南隆重發布了40000W的切割設備,搭配了創鑫雷射提供的雷射器,引起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這也是今年以來雷射產業籠罩在疫情陰影下的為數不多的一個亮點,讓我們感到振奮,值得慶賀。
國產40000W光纖雷射器
再回看過去四年雷射裝備的發展,幾乎一年上升一個臺階,一個階梯一萬瓦。2017年,萬瓦雷射切割機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雷射切割裝備的萬瓦時代;2018年,國產2萬瓦光纖雷射器推出;2019年上海某展會上,國產3萬瓦、3.5萬瓦悉數亮相。
對於國產雷射器功率不斷抬升,各廠商的比拼,同時來自部分行業人士的質疑不斷:2萬瓦、3萬瓦有什麼用?4萬瓦更別說了!沒有市場,沒有人要!
提出這樣質疑的,還包括幾家筆者走訪過的設備廠商。然而必須強調,邦德雷射40000W切割裝備的全球發布,對我國雷射產業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兩年前有人說2萬瓦沒用,但自2019年2萬瓦切割機實現出貨,我國的雷射切割裝備已經引領全球,然而尚未值得我們沾沾自喜,筆者認為,未來我國的光源功率至少需要發展到10萬瓦,才能拉近與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下面圖片讓我們認清楚一個事實:
12萬瓦!2017年在德國某展會上展出的產品
這兩年由於大國競爭形勢加劇,我國一直強調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雷射器的國產替代顯得尤為重要。美國已經開啟了對中國雷射技術限制輸出的意見諮詢,即便將來是中國需要用到5萬瓦以上的雷射器,美國也是禁止出口的,中國必須對此予以警醒,丟掉幻想吧。
如果我們國內的雷射企業滿足於現狀,沉迷於當前中低端的出貨量,不繼續力爭上遊、打破思想局限,去攀登更高的技術山峰,雷射產業最終會逐漸凋謝。任何一個產業,只有新技術的不斷突破,才能帶來欣欣向榮。
40000W雷射器的研發成功,同時搭載的6KW的單模塊,標誌著我國雷射技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隨著產品技術被攻克,技術的提升,將會打破我們以往對雷射應用的認知局限,例如對於同一厚度的鋼材,當雷射功率提升一倍時,切割速度至少可以提升1.8倍。功率的提升,除了效率的提高,會帶來雷射加工應用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可以預見,未來3萬瓦、4萬瓦的設備的批量應用也會出現。本次4萬瓦超高功率雷射器填補我國空白,證明了我國雷射技術最高水平,它必將會找到屬於它的定位和應用!
落後,很多時候是源于格局的誤判與思維方式的局限!
我國加工製造正向智能製造轉變,雷射加工場景不斷被挖掘,雷射技術的突破,都將孕育著雷射加工設備的廣闊市場。未來的高功率雷射加工,還可能會出現在風力、水電、核電、船舶、礦業機械、石油化工及航天航空等領域的應用。船舶製造可帶來40mm以上的鋼板焊接,風電站、水電站能提出超過200mm以上的材料切割需求,航天裝置也會對厚板材的鋁合金、鈦合金的切割焊接提出新的要求。
4萬瓦雷射器的誕生,當前更需要考慮的是集成設備的能力,也就是它要求我們的器件商,鏡片的、加工頭的,以及冷卻系統等要跟上配套。這將倒逼著我國雷射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共同創新,實現全產業鏈的技術水平提升。
江水滔滔,中國雷射產業的巨輪將繼續往前,在此願與君共勉,為雷射事業發展壯大共同努力!
核電站所用到的大口徑厚壁奧氏體不鏽鋼管道
來源:《雷射製造商情》編輯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