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天氣分析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地球的異常氣候模式越來越頻繁,在今年1月還出現了一次「平流層突然變暖」的事件,引發了大規模的極地漩渦進入到歐亞大陸,該事件在冬季每10年發生6次,所以這個頻率還是較高。
一般在平流層變暖的時候,通常繞兩極從西向東流動的風急劇減弱,甚至反向,這對應於擊穿極渦,形成了「漩渦的崩潰」,所以這也是一次極端性氣候的表現,我國今年以來的多次寒潮就是與這個存在一定的關係。
當然,本身來說,在今年以來,北太平洋上空的上空的低壓系統也是持續不斷,不過這都是以「冷低壓」系統為主,所以是寒風呼嘯的模式,但是在北大西洋和歐亞大陸上,卻是高壓天氣系統持續的發展。
這就是形成了相對「對撞」的模式,形成了一種溫帶氣旋模式的加強,導致北太平洋地區形成了極其異常的氣候模式,所以引發了歐洲,亞洲和美國東部等部分地區的冷空氣爆發。
並且在今年以來,全球也因為「平流層突然變暖」之後,歐洲部分地區出現了一場的寒冷,例如:西班牙在平流層事件之後,出現了暴風雪天氣。當然這只是其中的因素,還存在其他自然因素的影響,主要還是取決於極地漩渦的發展強度以及移動的位置。
就如我國如今其實還是有北極漩渦的發展,但是由於移動的位置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基本全部集中在我國東北地區南下,所以才沒有導致我國大範圍的氣溫下降。
當然,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我國的氣候變化,確實冷空氣又要來了,在本次較強冷空氣結束之後,我國中東部地區又會出現緩慢升溫的氣候,全國將進入到一個雨雪稀少的時段,但是在1月31日的時候,新一輪冷空氣將會再次從北方進入到我國。
在1月31日的時候,「北極漩渦」分散進入到我國東北,華北等地,到了1月31日的時候,東北方向再次進入到降溫時段,並且是大範圍的降溫,而外圍的冷空氣影響也將進入到西北地區。
所以這是一次北方大範圍降溫的區域,隨著冷卻塊的持續往南移動,華北,東北,黃淮,江淮等地都將先後出現6度到8度的氣溫下降,局部地區還將在10度以上,所以還是有點強。
不過雨雪並不大,北方地區主要是東北地區有降雪,而南方是大範圍的降雨,由於冷空氣的強度有限,南方最多在一些高海拔地區出現雨雪,所以期待降雪不用太高,大範圍地區還是天氣較好。
當然,如今的冷空氣出現,並不意味著我國新一輪偏暖的局面又要扭轉了,入冬以來,確實幾波寒潮進入到我國,讓不少人都認為今年的是冷冬。
但是從如今的情況來看,我國同期時段偏冷的地區已經大規模減少,中東部地區的氣溫偏暖又出現了,所以冷冬還是暖冬,其實如今是沒有辦法進行斷定的,只有在2月結束的時候才明確,同時從現有的情況來看, 暖冬的可能性加大了,具體等到2月結束,看了數據之後就知道了。
本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