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梁延 審丨暗藍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轉,出於對經濟復甦的迫切要求和解決就業問題的考慮,很多國家對邊境的管制都進行了調整,邊境的管控沒有之前那麼嚴格。此前已有印尼、泰國、日本、希臘、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放寬了出入境限制,但並未放寬對臺灣地區的限制,這讓臺灣當局鼓吹的「口罩外交」很受打擊。「口罩外交」猶如大夢初醒?蔡英文的一廂情願,換來的只是無情鞭撻。
7月1日,歐盟正式開放18個國家和地區旅客入境,臺灣不在開放入境的地區之中,這對民進黨當局可謂是「迎面重拳」。
臺灣不在解封名單中
歐盟7月1日開放邊境,有18個國家和地區被允許入境歐盟,這其中並不包括臺灣。大陸則是「有條件開放」。
而臺「外交部」回應歐盟開放名單未包括臺灣一事,稱會持續關注此事。其實這樣的回答我們也能夠「理解」,畢竟想要民進黨當局承認其所謂的「口罩外交」的無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歐盟對解禁的要求
歐盟解封清單的制定標準有兩個,一是開放入境的國家和地區的感染率,二是對當地公布的疫情數據的可靠性的評估。
歐盟的這份解封清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每兩周會更新一次,更新是考慮到疫情數據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變化,這對於疫情的防控非常重要
看來臺灣低檢測量下的低感染率並沒有說服歐盟,歐盟也沒有給臺灣在疫情期間捐獻的大量口罩一個情面。臺灣地區已無群聚感染風險的判斷似乎還不被廣泛接受。臺「外交部」6月30日稱,歐盟開放邊境主要出於「互惠」考慮。
「口罩外交」大夢初醒
除了歐盟未給臺灣地區入境資格,更令民進黨當局尷尬的是,臺灣6月29日已有條件開放包括泰國在內的外籍人士入境,而泰國未將臺灣列入開放名單。
新冠疫情逐漸趨緩,如今再來看臺灣當時喊出的「Taiwan can help」(臺灣可以幫忙)的口號只會讓人哭笑不得,如今蔡英文的一廂情願,換來的只是無情鞭撻。
維護兩岸的和平統一,努力做好抗疫工作才是臺灣當局應該做好的事情。為達到其「以疫謀獨」的意圖使用各種方式展開所謂的「外交突破」只能讓民進黨當局繼續「尷尬」下去。
(版權說明:本文由臺頭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