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開始了。
天吶,我們這就踏入2020年了?
這是一個被眾多科幻題材設定為「未來」的遙遠年代——火星探索、仿生機器人、自動駕駛、基因編輯、混合現實、「5G列車」、人臉識別、人造肉……人類曾經的這些「異想天開」,已透過科技的百葉窗縫隙照進我們的日常。
這也是一個人類面臨嚴峻挑戰、被迫流浪地球的年代——氣候危機、地區衝突、民粹主義、娛樂至死、原子化社會、內捲化生活、性別刻板印象、人造饑荒、人口老齡化等結構性矛盾在全球化的催化下互相聯結。
新世紀開始的第三個十年,在高科技、低生活的現實面前,人類將迎來高度文明的春天,還是賽博朋克的末日?
如果說人和動物的唯一區別是人會使用工具,那麼,人和機器人的區別,或許是人會失眠、孤獨、早禿以及擁有改變更遙遠未來的想像力——畢竟人工智慧是一種成功證明自己對人類有害的「完美物種」。
要解決我們與環境、社會和自我所發生的衝突,需要真實——真實地接納自己和別人,這是人類對抗科技稀釋「人」性的唯一武器。
「自我覺察,將成為當代人自查情緒問題的技能之一。」(傳媒人張進)
當現代文明沒有給予人類隨機應變的可能性,藝術家才創造藝術。所以,「要說真話,這是最重要的,這樣的年輕人才有未來」(雕塑家展望)。
而材質——無論物質或非物質,「一個沒有謊言的世界,其可持續與循環再生,將是未來最深刻的人文關懷」(設計師許剛)。
1 和2019年一樣,「穩中求進」仍是未來一年一切工作的總基調。這是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信息:會議全文29次提到「穩」,除了2018年提出的「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還包括穩槓桿率、穩房地產、穩豬價等。
2 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這一說法,令人振奮。
3 GDP增速「保六」?不一定。在「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方針下,數字不再是目標,質量才是。普通百姓對於「保六」和「破六」的差別並不在乎,他們更希望生活質量有所提升。
2020年,「房住不炒」依然是主旋律。
4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這意味著城鎮舊改新項目可能會超出市場預期。至於地價和房價,有專家形容為可能會是「一個類凍結狀態」,快速上漲或快速下跌都不大可能。
5 在中國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和貿易摩擦挑戰的背景之下,全球投資者對在華投資的需求仍然強勁。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中國投資定位》報告,受訪的來自全球的411名資產所有人及專業投資者中,有80%表示未來將增持中國投資。
6 「無論國內外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經濟穩定的增長才是解決國內外一切問題的根本出路或者根本措施。」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認為,中國經濟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7 「2020年或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一年。」這個判斷來自《華爾街日報》。
8 保持豬肉價格穩定仍是2020年的重要工作。根據專家們的預估,到2020年下半年,豬肉價格有望迎來拐點。
9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稱,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業內人士預測,推出時間極可能是2020年。
10 2019年年初A股走出一波牛市行情,雖說最終虎頭蛇尾,人們仍對2020年的行情寄予厚望。看多派期待「牛」轉乾坤,有些券商甚至列出牛市時間表。如果擔心預測失敗,可以像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那樣表態:「這個不好評論。」
2019年7月21日,河南湯陰縣一家長指導和幫助女兒學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11 「每天起床第一句,垃圾分類要牢記。」隨著垃圾分類制度的全面實施,這句話在2020年將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日常。按照住建部給出的時間表,到2020年年底,將有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5年年底,將覆蓋地級及以上城市。
12 我國出生人口連年下跌。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出生人口分別為1786萬、1723萬、1523萬,而截至2019年11月當年出生人口為1016萬。問題來了:2020年出生人口會不會低於1000萬?
13 關於川普,首先,他大概率不會因被彈劾而提前終結任期,正如他自己所說,他不會是第二個尼克森;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他的連任問題,只要美國國內經濟保持11年來的增長勢頭,他將很可能守住白宮。
2016年9月23日,浙江義烏,某乳膠工藝品工廠的員工戴著「川普」面具。這是當地工廠為美國大選生產的競選周邊。2020年,川普能連任嗎?
14 2019年走走談談、反反覆覆、令人琢磨不透的中美貿易摩擦,未來將走向何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認為,中美經貿關係正在向著強化合作、管控分歧的方向積極推進。中美經貿關係走入正軌,是兩國以及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1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2020年全球經濟前景的描述是「危險」,但有賴於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表現,2020年全球經濟的增長將「稍微加快」。
16 IMF預計到2020年年底,貿易摩擦將使全球GDP損失0.8%的增幅,即7000億美元。貿易摩擦為何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商業周刊》認為,這意味著支配全球貿易體系的規則可能毫無意義,由此產生的不確定性又使得商業投資風險溢價變大。
17 追了三年多的英國「脫歐」大戲即將進入尾聲:2020年1月31日,英國在法律上正式脫歐。摩根大通擔心,在2020年12月31日脫歐過渡期結束時,英國以「無協議」方式脫歐的概率高達25%。
2019年聖誕節前夕,英國脫歐派民眾在街頭慶祝聖誕。
18 「5G列車馬上出發,歷史時刻就要到來了!」在2019年10月31日舉行的5G商用啟動儀式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聞庫宣布道。不用懷疑了,2020年一定是5G之年。業界普遍認為,2020年5G在中國將迎來全面爆發,並實現大規模普及。
19 「人類沒有插電,不能永遠不間斷地在線。」(美國學者卡爾·紐波特語)2020年,試試進行「數字斷舍離」吧。比如微信,它也只是一個方便大家溝通交流和連接線上線下的數位化工具。「用完即走」、用之有度,或許才是我們對它應該抱有的正確態度。
20 人臉識別技術除了用於身份識別,還可以用於判斷人的情感、健康等狀況。當你到一家公司求職,剛進入大門,HR就能決定是否錄用你——這不是科幻情節,而很可能成為現實。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個現實嗎?
21 南京市建鄴區為環保工人配備智能手環,以督促他們投入工作,引發爭議。不過,隨著移動辦公漸成潮流,追蹤人員移動和辦公設施使用情況的傳感器可能會變得常見。
22 如何減少手機對你的操控?清理主界面、刪除或隱藏某些App、啟動灰度模式(就像石英財經網站所說,「讓你的手機看起來像上世紀40年代的設備」),最後,關閉通知功能。
23 AI時代,數據爆炸,算力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雲計算將越來越重要。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預計,到2025年,所有企業都會上雲。既然如此,當然是早上早好啊。
24 人工智慧越來越厲害了:在劍橋大學舉辦的一場主題為「人工智慧是否會對人類有害」的辯論會上,持反方觀點的智慧機器人勝出——AI成功說服了評委,證明自己對人類是有害的。別笑,由AI創造AI的那一天終將到來。
波士頓動力公司設計生產的機器人Atlas,其動作的流暢靈活震驚了世人。
25 人們無須太過擔心AI會搶走自己的工作。馬裡蘭大學和臺灣大學的學者聯手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一種「感性經濟」正在形成——AI完成分析和思考任務,人類則完成與人際關係、情商相關的感性任務。
26 《福布斯》撰稿人丹尼爾·紐曼認為,那些2020年不捨得在分析學上大量投資的公司在2021年可能會倒閉。「未來將位於數據中——特別是數據的實時處理。因此,無論你在哪一個行業,分析學將再次成為2020年數字變革最具決定性的焦點。」
27 可以說,所有的公司都是科技公司——某種意義上;所有的公司也都是媒體公司——某種程度上。這個說法來自美國新媒體創業公司Axios主編尼古拉斯·約翰斯頓。確實,在做什麼樣的內容、如何包裝內容這一層面上,商業公司和媒體的思路並無不同。
28 埃森哲高績效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馬克·珀迪、首席戰略官吉恩·雷茲尼克提出,未來每一家公司都需要像娛樂公司一樣思考和行動。理由是:我們正在從一個生產產品和服務的世界走向一個被娛樂和刺激所定義的世界。
29 火星在2020年將成為年度熱詞——2020年夏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歐洲航天局(ESA)、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都將向火星發射自己的探測器,加入這一波「探火熱潮」的還有印度和阿聯。
30 「超級高鐵」(Hyperloop)竟然要落地了!據悉,第一條商業化的超級高鐵線路2020年內可望在阿布達比建成,連接印度孟買和浦那的超級高鐵線路也將於2020年開工建設。如此說來,2020年將是交通史的一個重要節點。
2019年7月9日上午,寶蘭高鐵正式通車。定西是古絲綢之路重鎮和新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寶蘭高鐵的開通運營,隴中大地從此進入高鐵時代。
31 隨著大城市物價和房價的不斷攀升,全球範圍內都在出現「千禧一代」逃離大城市的現象。《單片鏡》(Monocle)雜誌也表示,移居到小城市會讓你過得更開心。鶴崗就算了,溫暖的南方小城考慮一下?
32 媒體人肖鋒有此看法:2020年品牌們的口號料想是——進一步下沉,進一步腳踏實地。下沉市場這片藍海,2020年將進入下半場的爭奪,由貨物的下沉轉變為供給的下沉。
33 下沉市場人群、獨具個性的Z世代人群(95後)、不再與消費絕緣的銀髮一族以及千禧一代年輕爸媽,被業界視為四類不可忽視的消費潛力人群。
34 「在未來不具備直接與消費者對話能力的品牌都得死,不具備直接創造話題能力的明星都已經過氣,不具備自循環能力的平臺都有系統性風險。」商業財經作家沈帥波這一判斷值得思考。
35 李佳琦、薇婭的成功難以複製,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全民直播時代的到來,人人皆可帶貨——市長直播賣桃、賣螃蟹算是常規操作,就連司法拍賣也可以直播的方式進行,寧波中院的一次網拍,僅一小時就狂賣一億元。
36 就連許知遠、高曉松都放下身段親自體驗直播帶貨了,入駐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明星會越來越多,明星網紅化的趨勢越發明顯。不過,在直播帶貨上,明星未必贏得過網紅,「網紅明星化」某種程度上是成立的。
2019年7月22日,浙江省湖州市織裡鎮,一名主播在24小時內直播三場,疲憊得倒頭就睡。
37 KOC是啥?KOA、KOB、KOD、KOF、KODOU、KOS等這一堆KO打頭的新名詞又是什麼鬼?作為消費者,不懂這些新詞沒關係,只要知道你已經成為被「運營」的對象就好——據說,不懂用戶運營的品牌沒有「錢」途。
38 觀察人士表示,視頻要麼越來越短,要麼越來越長——抖音已經在內測15分鐘長視頻的功能了。
39 日本秋田縣政府2020年1月起在秋田結婚支援中心提供利用AI配對服務;哈佛大學遺傳學家丘奇開展DNA配對項目——從AI配對、DNA配對到「戀愛話術」軟體的盛行,我們要靠技術來輔助戀愛了麼?
40 孤獨成為一種流行病——調查顯示,46%的美國人「有時或經常感到孤獨」,對抗孤獨因此成為一門生意。有人推出「出租朋友」,有人舉行擁抱派對,有人則推出「遛人」App,提供陪伴走路服務,以反擊「在屏幕前孤獨」的現實。
41 埃隆·馬斯克預計2020年可實現無人監督的全自動駕駛。「如果你現在還要買一輛不支持自動駕駛的燃油車,那簡直瘋了,就像還在騎馬和用翻蓋手機。」
在不遠的未來,無人駕駛汽車將會正式上路。
42 旅遊業巨頭託邁酷客(Thomas Cook)發現,千禧一代注重養生,遠離一夜情和宿醉,喜歡麥草冰沙——這些都是更好的ins曬照素材。該公司所做的調查顯示,有42%的千禧一代認為,旅遊目的地的文化氛圍對他們來說最為重要。
43 反社交、反網紅,這是人們面對網紅遍地、人人都愛分享的時代的一種反抗。不過,反抗這種姿態本身就很網紅——洛杉磯人氣冰淇淋車「CVT軟冰淇淋」的擁有者喬·尼基不願意配合ins網紅的宣傳,於是他成了「反網紅的網紅」。
44 美國戰略諮詢公司Prophet鉑慧發布的2019年中國品牌相關性指數顯示,被中國消費者認為相關性最高的前十大品牌中,除了安卓、英特爾、奧迪,其餘7個全是中國本土品牌,以往的榜單常客蘋果、耐克等跌出榜單。中國本土品牌表現強勁,國潮崛起。
45 國產動畫也正在贏得越來越多的粉絲。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認為,2020年是「全民動畫元年」——到2022年,國產動畫的產量、流量、規模將數倍於日本番劇;到2026年,動畫將成為整個娛樂產業的主流;到2030年,中國原創動畫將領先於世界。
2019年8月28日,湖北省襄陽市,兩名裝扮成哪吒和敖丙形象的動漫愛好者在唐城大擺POSS拍照。
46 咪蒙遭全網封殺,是對內容創作者們「販賣焦慮」的警醒。與其販賣焦慮,還不如給讀者提供邏輯清晰、解析深入、有用且有趣的乾貨。
47 現實生活中充滿了不確定性,當人們企圖從書中尋找答案時,即便是小說也被要求更多地關注現實問題、提供思考和反思,而不是逃避現實。在2019年10月舉行的第71屆法蘭克福書展上,這一出版新動向得到了印證。
48 將人們束縛在座位上的格子間布局已經過時。英國工業設計師傑·奧斯戈比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辦公桌已死,但辦公室沒有。未來的辦公室將便於人們活動並相互溝通,比如將樓梯建在核心位置,設置就餐區、茶歇區等。
49 為了逆轉脫髮,年輕人什麼方式都願意嘗試,包括喝某種泡菜飲料——韓國研究人員發現,有一款泡菜飲品能在幾周內讓使用者的發量變得濃密,並長出新頭髮。
50 打破「黑箱」、公開具名指控職場性侵害的日本第一人伊藤詩織勝訴,這對處於相似處境的女性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正如伊藤詩織所說,她是為了改變未來,才「鬥膽談及過去那件事」。勇敢的人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世界。
作者 | 譚山山
本文首發於《新周刊》554期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