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玉環清港派出所接到轄區一女子報警,稱在自己的出租屋牆上發現一個處於運行狀態的攝像頭。
報案人王女士說,20日晚11時許,她關燈躺在床上準備睡覺,無意間發現對著床的牆上木盒裡有一個閃爍的紅點,她趕緊開燈下床拆下木盒子查看,裡面竟然是一個攝像頭。王女士打電話叫回住在工地上的丈夫,兩人將攝像頭擋上過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兩人決定報警。民警對出租房進行勘察後,排除了他人撬鎖撬窗進入王女士房間安裝攝像頭的可能性。經過詢問,除王女士夫妻二人外,房東黃某還有一把這間出租房的備用鑰匙。民警依法將房東黃某傳喚至派出所進行詢問。一到派出所,黃某就承認王女士房間的攝像頭是他安裝的。黃某稱,王女士夫妻是半個月前租了他的房子,後來他發現其丈夫經常住在工地上不回家,於是便動起了歪腦筋。
8月19日晚7時許,黃某趁王女士上夜班的時候,帶上攝像頭,用備用鑰匙打開她的房間,把攝像頭裝在了牆上的木製酒盒裡,通過酒盒中間那個正方形的小孔,正好能拍到王女士的床。黃某沒想到第二天事情就敗露了。
目前,黃某因偷窺他人隱私,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出租房內裝攝像頭,並非個例
翻看過去的新聞,才發現,在出租房裡裝攝像頭的事情並不少見,絕非個例。
18年一篇名為《自如房裡的攝像頭》在當時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同時也讓不少在外租房的女性擔心自己的隱私是否遭到了洩露;19年5月,李女士也發現自己的出租房內有攝像頭,而此時李女士已經在出租房裡住了一年;在今年5月,網友兩個倒黴蛋也在網上發布了一篇關於自己的出租房裡有針孔攝像頭的帖子。
監控攝像頭亂象頻發,當它從酒店入侵到家庭中,這份恐懼的效果更上一層樓。追求刺激、窺視隱私的快感激發了一部分人的犯罪衝動,有些不法分子甚至以此牟利,讓人必須提高警惕。
針孔攝像頭,無孔不入
2019年年底,公安部網安局通報了一起非法生產、銷售、使用聯網型針孔攝像頭大案。這種針孔攝像頭利用配套的手機App等客戶端,通過網際網路遠程控制攝像頭,偷拍偷窺侵犯他人隱私。
針對非法生產、銷售、使用聯網型針孔攝像頭,浙江省公安機關進行深挖,查明了一條從設計製作專用晶片、搭建遠程控制平臺,到加工組裝偽裝配件,併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針孔攝像頭的非法製售利益鏈。
在偵查過程中,警方發現,製成的微型攝像頭大多安裝在路由器、時鐘、水杯這些商品內,原本幾十元的普通商品立馬升值成幾百元的偷拍工具,再經各批發商代理,通過微信、網商平臺等渠道對外銷售。
這些針孔攝像頭設置得極其隱秘,民警表示,許多查獲的工具要通過測試,才知道攝像頭在哪個位置,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來。
比如有嫌疑人在路由器上打孔安裝了攝像頭後,還特意在這個孔洞上方標註了字母"T",偽裝成某種指示燈,非專業人士根本不會注意到,這個多出來的小孔背後竟隱藏著偷窺的眼睛。
除了無線路由器和時鐘,常被改造偽裝的日常用品還有煙霧報警器、電源開關插座等屋內常備裝置。此外,便攜手持的常用設備,如充電寶、手錶、打火機,甚至飲水杯,也被改造成偷拍工具。
這些措施,幫你防範針孔攝像頭
那麼,在外租房子、住賓館,到底應該如何防範這些攝像頭呢?
要尋找暗藏攝像頭,最直接的方法是使用專用探測工具,通過檢測攝像頭髮出的電磁波,來找到攝像頭。但這種方法對於普通人並不現實。
我們測試後發現最靠譜的辦法,就是仔細尋找房間內可疑的小孔。
如果找到可疑的小孔,可以用手機的手電筒功能照射一下,如果暗藏攝像頭,那麼肯定會有反光點。
如果是插座、接線板,或者其他功能性的電子設備,可以插一下插頭試試能不能用,如果不能用,又可以從小孔裡看到反光點,那麼就非常可疑了。
接下來就可以用工具把可疑的設備撬開,如果發現有攝像頭、電池、儲存卡等設備,那麼就可以基本斷定是偷拍設備了。
一旦發現偷拍設備,一定要及時報警。關於偷拍,法律上也有規定: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後果的將會被判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