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考試以後家長在群裡這樣說:哎呀,這道簡單的題孩子做錯了,要不就能夠滿分了。
在家長看來,這麼簡單的題做錯了,是孩子太粗心和馬虎,並沒有去深究原因。只是讓孩子下次做題的時候要細心一些。
一般來說,看似「馬虎而丟分」的題目分為兩種:一種是計算類出錯,比如兩位數和兩位數的加法。前邊做了好多道題目都計算正確,有一道題目卻一時大意,忘了進位,導致計算結果出錯。這類的題目確實有馬虎的成分在裡邊。第二次做的時候一般不會出錯。
還有一種看似「馬虎」,實際上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導致的不能理解題意。這類題目丟分後,如果第二次再遇到,很多孩子還是丟分。比如這一道題目:學校操場有一排楊樹,共有8棵,從第一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是56米,每兩棵樹之間的平均距離是多少?我們不能直接拿56÷8.因為8棵樹,一共有7段距離,正確的列式應該是8-1=7,56÷7=8(米)。
這道題目做對了,再遇到類似的題目能夠答對嗎?從一道題目中獲取一種解題思維才是我們這個階段應該注意和開始學習的。
為了方便小學生建立解題思維,我們把這個階段的易錯題目進行了匯總,並且在每道題目下邊做出了提示。
在做題的時候,也可以拿本子擋著提示,自己先思考,思考不出來,再看一下提示進行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