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部戰區總醫院 藥師 劉佳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標準的提高,光潔和白皙的肌膚越來越被東方女性所推崇。因此,近年來皮膚美白類化妝品市場日趨活躍,產品銷售與日俱增,已成為護膚類化妝品的主流品種之一。美白劑作為美白化妝品的功能性原料因此受到極大關注,它的開發和應用研究不斷深入,市場上功效高、易於配伍的新原料不斷推出。目前已有許多皮膚美白劑問世。市售的美白產品花樣繁多,其美白原理,眾說不一,但都缺乏較嚴謹的科學依據,造成消費者出現化妝品的選擇困難。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不同美白成分的作用。說到美白,我們就要從黑色素的形成說起。黑色素的產生與紫外線照射、內分泌水平及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眾多因素有關。受這些外部因素影響,體內黑素細胞產生的麥拉寧色素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由酪氨酸轉變為多巴,多巴經氧化形成多巴醌,再經過一系列複雜過程形成黑色素,並通過皮膚角質細胞來到皮膚表層,正常角質代謝會使黑色素隨著老廢角質自然脫落,如果代謝不正常,黑色素就會沉著堆積,導致皮膚暗沉變黑甚至形成斑點。
美白護膚品基本上都是通過對皮膚黑色素產生與代謝的幹預而達到美白目的。真正起到美白作用的成分大致有以下幾種。
1、維生素C(VC)
是應用最廣泛的美白成分,主要作用是還原角質黑色素,將皮膚色素多巴醌還原成多巴,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在變黑,VC就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但要注意VC在強光照射下會逐漸失去活性,需要夜間使用。
2、煙醯胺
抑制黑色素向角質層傳遞,抑制率達35%~65%,減少色素在皮膚表層沉著,美白效果顯著,還可以預防和淡化黃褐斑等。
3、曲酸
曲酸抑制游離酪氨酸酶生成,抑制黑色素形成,但有一定的致敏性,且美白效果發揮慢。
4、對苯二酚(氫醌)
對苯二酚的美白機制以細胞毒為主,通過產生半醌自由基,選擇性作用於黑色素細胞膜,使細胞膜受損,使用初期效果明顯。但也由於其致癌性和皮膚刺激性,因此常用於醫療處方用藥。
5、熊果苷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從而達到美白效果,但濃度高有一定刺激性,皮膚敏感人群慎用。
6、377
377也叫苯乙基間苯二酚,抑制黑色素合成,安全性高,是有報導的活性最高的酪氨酸酶抑制劑之一,活性是曲酸的22倍,但其水溶性不佳,穩定性差,對護膚品的工藝要求較高,常與VC和煙醯胺聯用。
7、水楊酸(BHA)
水楊酸是一種脂溶性有機酸,可以滲透到富含油脂的毛孔深處,去除老化角質,加快角質黑色素代謝剝離,黑色素到達角質後剝離角質,帶走黑色素,但缺點是容易傷害原有皮膚屏障,濃度不宜高於6%。如果你已經有曬斑並且角質層比較厚的話就可以選擇此類產品。
了解了以上幾種美白成分,相信您以後對美白護膚品的選擇會比較慎重,並不是越奢華越昂貴的護膚品就是好的,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正確的。
審稿專家:北部戰區總醫院 主任藥師 任天舒、趙慶春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