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凱撒(安迪·瑟金斯 飾)領導的猿族將被迫與殘暴的Colonel(伍迪·哈裡森 飾)領導的人類軍隊上演一場生死大戰。猿族在戰鬥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由此激發了凱撒內心中黑暗的一面,心中燃起復仇的烈火。最終,凱撒與Colonel面對面進行了一場關乎猿族和人類命運的終極之戰。
雖然談不上熱愛,但「猩球三部曲」絕對是近年來最難得的商業系列之一。作為一個講述猩猩的系列,安迪·瑟金斯在動作捕捉下演繹的「凱撒」自始至終都是絕對主角,這點從不忽悠。這個系列之所以如此優秀,顯然不僅因為它文武戲水準俱佳,更貴在一邊吃盡好萊塢的工業製作優勢,卻始終沒有被日益輕浮的流水線作風影響,而是堅定秉承著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老版《人猿星球》系列的反思內核,把平等、自由、包容異族等訴求,乃至對照現實的社會性思辨融入故事的每一個起承轉合中。 從魯伯特·瓦耶特執導下偏爆米花兼獵奇向的《猩球崛起》,到馬特·裡夫斯接手後史詩感初顯、沉穩大氣的《猩球黎明》,每一部我都很欣賞。 而對這一部的期待,除了因為北美爆棚的口碑,更多是源於它作為終章「如何收場」的懸念。
看過1968年老版《人猿星球》的人都知道,那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為這個三部曲的續集。《人猿星球》講述的是一隻出發自20世紀的宇宙飛船經過6個月的近光速飛行,隨後因引力時空扭曲原理在40世紀墜落於一顆不明星球上的故事。在本片結尾,觀眾隨男主角(也就是飛船船長)來到一片沙灘上,隨後看到了被上升的地殼淹沒了半個身子的自由女神,才確認這個由人猿統治、人類被當成野獸的荒誕星球,就是地球。
而自2011年《猩球崛起》開啟的新三部曲,實際上就是把老版系列中「猿族崛起」的過程從頭開始演繹。而如今的《猩球崛起3》作為新系列的終章,它顯然需要處理「人、猿雙方在地球上如何結局」的問題。如果讓猿族直接團滅人類,在普通觀眾看來,或許就只是毫無驚喜地意淫到底了;如果讓人類直接打敗猿族,則意味著完全放棄了承接老版故事、形成互文的機會,所有探討仿佛變成一場空,大概粉絲也不會買帳。不得不說,最終我對《猩球崛起3》的結局處理是萬分滿意的,尤其是走向結局的過程。對這個三部曲來說,沒有比這更棒的句號了。即便這一部從整體觀感上看並不是很過癮,但從思辨的結果、角色的去向、故事的收場來看,已經可堪完美。這種感覺頗像當年的《黑暗騎士崛起》。
最終,人和猿的大戰勝負取決於自然,而不是通過簡單的一方「打敗」一方來表現。在我看來這更顯高級,也更具說服力。畢竟,勝負自有天命,而人與猿在自然中地位的更迭,僅由戰爭的結果也並不能真正說明什麼。導演和編劇顯然意識到,主宰地位的轉移,其根本在於物種優越性的轉移。這也是這一部即便拍攝成本更大,也沒有被「場面更大」「格局更大」的定律捆綁的原因,真正的地位更迭,早在凱撒和Colonel最後那場戲就一錘定音了。有關人類優越性的失去與猿族優越性的養成,一場連對白都沒有的文戲就足以表達了。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片名叫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我也沒有因為這一部War的場面感不足就感到不滿的原因。在一個商業系列的終章裡看到這樣富有哲思性的處理,比給我來十場變形金剛式的混戰都要更撼動人心。這個結局的設置,巧妙避免了本文開篇羅列的每一種各有利弊的情況,找到了最最無可挑剔的出口,同時,正式承接1968老版《人猿星球》,讓這個系列的諷刺與警示貫徹到了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