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在現代宇宙學理論中認為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也就意味著時間是一個被人捏造出來的東西,它來讓人類更好的描述物質的運動,以及一個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作為一種參考,它具有持續性,順序性,也就意味著有1號和3號之間是2號。但是在歷史上卻有著10天空白期。消失了10天,這10天沒有任何大事發生,那麼這時間都去哪兒了?
古代沒有現在的電子時鐘,更沒有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概念,但是他們同樣也有自己的曆法,通過天象來判斷年月日。就比如中國,印度,甚至阿拉伯人都是通過望月來進行。所以一年有12個月甚至13個月,而我們陰曆認為一年是有354天或者是355天,陽曆則是365天和366天。
因為畢竟和現在的是有偏差的,但是各地區曆法依然對所在的國家和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就比如我們的傳統節日依然很多都是按照傳統曆法而來,而且我們的節氣歌確實對農業生產有很重要的意義。
而現在普遍認為地球有兩個周期,一個是恆星年,是365天6小時9分10秒,還有一個是回歸年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而我們通常只需要說365天即可。但是幾個小時隨著每一年的增加也會多出來一天,所以出現了4年一閏,400年又閏。而這個時候和歷史上消失的10天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者說就是這樣的原理。
在《清代中西曆表》中記載,明朝萬曆10年,9月18日,之後是9月19日。可是在公曆上卻是1582年,10月4日,1582年10月15日,也就意味著歷史上確實消失了這10天。我們現在通過手機往前倒,恐怕也找不到這10天,那這10天到底去哪兒了?
上文我們也說到古代曆法和現在的時間是不同的,因為古代由於科技等手段不完善,使得時間並不是很精確,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公曆即為國際上通用的一種曆法,同時它也被稱為格列歷。它是以耶穌誕生為開始標誌,這種曆法也是經過多次改革,它的前身叫儒略曆。
儒略曆沒有考慮4年一閏,400年又閏的這個規則,所以它比實際的日子要慢,也就意味著每過400年他就慢三天。但很多人認為這並不影響生活,確實400年才慢三天,但是如果1500年呢?也就意味著慢10天左右,10天足以使節氣產生混亂。所以在1582年的時候,羅馬教皇頒布了格列利取代儒略曆,同時它很好地採用了閏年這個規則,而且消除了10天的誤差。
由於當時我們正處於明代,並且與世界接軌的親密程度並不強,雖然也有鄭和下西洋,但是那也只是為了彰顯本身的國力,同時將一些珍奇異寶送回到本國。所以那時候並沒有影響我們的農曆,到了民國時候,孫中山採用公元紀年,也就是公曆,所以他將日期往後跳了48天,從11月13日直接跳到了次年1月2日,不信大家可以自行查閱,確實沒有中間的那幾天。
其實這個4年一閏的規則依然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就比如前段時間網上比較火的說2262年我們要過兩個春節,雖然這與現在的我們幾乎是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我們也需要了解其中的道理,因為2262年正是閏月,而且閏的是正月。因為1月21日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春節,可是到了2月20號同樣也是正月初一。這也就不難理解,我們為什麼要過兩個春節。
總結
古代曆法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古人沒有先進的科技水平,單憑著自己的經驗或者觀天象等其他一些傳統手段,就可以推算出比較精確的曆法,從而更好的指導農業生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即便我們如今採用了公元紀年法,但是陰曆對我們的影響依然非常深遠,就比如我們會過傳統節日,我們的生日通常會用陰曆等。
同時也不得不讚嘆人類的智慧,創造了很多自然界沒有的東西,並且學會適應了自然,了解了自然,自然是有界限的,而人類的思維和發展是沒有界限的,終有一天人類會揭開其中的奧秘,時間會被重新定義,也許穿越時空也未嘗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