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3次變身的百年藍色巨人IBM,還能和亞馬遜、微軟一較高下嗎?

2021-01-12 四川人在香港

你應該知道的是:IBM的前身是成立於1911年總部位於紐約的計算制表計時公司,1924年Tom Watson Sr.正式將公司更名為「IBM」。百年來藍色巨人IBM已歷經大型電腦、個人電腦、軟體服務等3次變身,在雲端新世代中,IBM是否從藍天開出一朵漂亮的雲與Amazon、Mirosoft、Google一較高下?本文由IBM百年發展史談起,並透過併購與投資來看IBM布局。

一、細說IBM百年發展史

IBM的前身是成立於1911年總部位於紐約的計算制表計時公司(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mpany,CTR)主要生產量具、計時設備和制表機,當時,員工約有1,300人。Tom Watson Sr.在1914年執掌公司業務,1915年時IBM營收達到400萬美元,員工數增至近1,700人。1924年Tom Watson Sr.正式將公司更名為「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BM)。

Tom Watson Sr.管理IBM期間,IBM的重要發明包含:1920年代的穿孔卡片數據處理技術(80列穿孔卡片,可視為當時的高密度儲存設備)、卡羅爾壓印機(每臺機器每分鐘可以切割、印刷460張卡片)、1930年代的「Daily Dial」的考勤機(員工將轉盤撥至自己的員工編號來打卡)、405型字母式機電會計機(這種設備能夠根據穿孔卡片編制、印刷包含字母和數字資訊的完整報表,企業可使用搭配405型字母會計機的插接板,每塊插接板用於編制特定類型的報告,例如工資單、營收報表、庫存控制等)。在1930年代,IBM憑其產品承接了美國各種大型項目,包括1935年美國《社會保障法》實施過程中的會計服務。

考勤機

1940年代IBM正式推出具有計算能力的「計算機」,包含:603型電子乘法器處理技術從機電開關演進到了真空管電路。選擇性序列電子計算器則大大提升了處理速度、存儲空間、計算能力和可編程性。為了擴大使用族群,IBM邀請大學教授和科研專家來公司免費使用這臺佔滿一個房間大小且需由一群操作員的設備,這一友好姿態激發了對選擇性序列電子計算器的需求。同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白朗寧自動步槍。盟軍亦廣泛使用IBM的設備,做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軍需之用。

選擇性序列電子計算器

19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的自動防禦系統的電腦發展的主要承包商,著手再現高射炮系統,IBM亦受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委託,為北美防空系統研發AN/FSQ-7計算機。1950年代,也是IBM軟體發展的開端,於此十年間工業用編程軟體Fortran與商業用Coble陸續被開發。

1960年代,Tom Watson Sr.的兒子Tom Watson Jr.繼任,投入開發與IBM原系統不相容的S/360大型機,它是第一批基於固態邏輯技術的計算機,該技術是亦集成電路的前身。這十年間,IBM的重要產品還有Shoebox語音識別機器(可分辨16個單詞以及從0到9的數字)。1960年,IBM的營收已達到18億美元,擁有10.4萬名員工。

1970年代的太空競賽加速了IBM的發展,其導航計算機是可用於太空梭。研製這臺設備的過程中,IBM改進了矽晶圓電路製造工藝。大型機部分,IBM推出了S/370,它與S/360兼容,但運算速度要快幾倍,可靠性也更高。1975年IBM推出首款型號為5100的「可攜式」計算機,直到1981年IBM 5150首部PC才讓人們相信個人電腦並非玩具。1988年,IBM發布AS/400伺服器產品線,將容易使用的計算能力帶給了中小企業。期間,IBM及其合作夥伴開發了1,000多款行業軟體。

第一臺個人電腦

1990年代,IBM和Microsoft合力吃下個人電腦市場,但個人電腦這局走到最終,卻讓IBM錯估局勢,主要是雖然Microsoft與IBM合作作業系統的部分,但是其個人電腦作業系統並非僅限IBM可以使用,Compaq、Dell以更低的價位瓜分了IBM的個人電腦市場,於是,在這個賽局中,Microsoft遠比IBM獲得更大的好處,IBM也因過度擴張陷入虧損,並首次從外部聘請CEO Louis Vincent Gerstner Jr.進行公司轉型,明確了IBM從生產硬體轉為提供服務的業務方向。在接下來的十年間,IBM剝離了利潤較低的業務,如DRAM、網絡、印表機和硬碟等,並大力投資軟體和服務。事實上,IBM也是第一家以人工智慧打敗西洋棋手的公司,1997年,IBM研發的超級計算機「深藍」使用了先進的分群計算方法擊敗Garry Kasparov,使得人工智慧一度掀起熱潮。1999年,IBM啟動「藍色基因」項目,研究蛋白質摺疊,這對於攻克某些疾病至關重要。

二、2000年後瘋狂併購轉型軟體服務

2000年後則是網際網絡的時代,Google、Amazon、Facebook分別透過搜尋引擎、電子商務與社群崛起,他們透過網絡搜集了大量的數據,發展起AI。即便IBM比現今的AI巨頭發展人工智慧都來得更早,但在數據就是力量的時代,IBM仍被新興巨頭趕上。於是,IBM便積極於在軟體業務挹注資金,重點關注資訊管理、商業智能慧和數據分析領域,並透過併購尋求轉型,2000年後IBM併購案件就高達169件之多。若就趨勢上來看可分為3個熱點併購區段:2005-2008、2010-2013、2015-2016。

2000年後重點併購案件如下:

2002年IBM透過收購的專業諮詢服務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PwC)使其諮詢能力加強。

2005年IBM以1.82億美元收購為中型企業提供軟體管理服務的Corio、2006年IBM花了16億美元買下內容文件管理軟體廠商FileNet。

2007年收購軟體開發工具商Telelogic。

2011年IBM成功收購金融風險分析軟體商Algorithmics進一步擴大IBM在金融服務業事業版圖。

2012年IBM收購StoredIQ軟體公司的確定性協議協助客戶從大數據中獲得價值,對法律訴訟和法規做出更有效地回應。

2013年則是收購影像系統軟體公司Daeja影像。

2014年IBM則收購雲營銷服務公司Silverpop。

由上述併購個案都不難看出IBM在2000年後瘋狂併購轉型軟體服務的企圖心。

IBM歷年併購件數

三、2015年後IBM的併購重點—大數據/商業分析/雲端

雖然2000年後IBM便開始積極併購,但在雲端的布局依然落後擁有大數據的Amazon、Google幾年。IBM從2008年就開始投入雲端運算的領域,2013年收購SoftLayer後方成立新的雲端部門Cloud Services Division。然而,即便如此,IBM依舊奮力追趕,據Crunchbase所公布之數據,2015年後IBM的併購共計36件,本文就此逐筆分類發現2015年後IBM併購類別高度集中在大數據/商業分析/雲端( 21件)、其次為網絡安全與人工智慧(5件)、第三則為健康醫療(3件)。

當中最能夠為IBM帶來希望的併購案件便是2018年以340億美元併購成立於1993年的Red Hat,該筆併購案件不但是IBM最大收購案,也是科技史上的第三大筆併購,僅次於Dell併購EMC以及JDS Uniphase併購SDL。Red Hat主要的產品核心為開源式作業系統Linux,透過多人共同協力開發。Linux是大型主機與雲服務上的主流,許多的雲端應用都是在Linux上運行。併購Red Hat不但可以協助企業快速把資料移轉到雲端上,同時,借著Red Hat的普及性,也為IBM在雲端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四、2020年IBM併購鎖定混合雲與AI相關新創,投資量子運算

2020年IBM一共併購4家公司,其中成立於2014年的Instana是提供動態容器化微服務監控服務的雲原生供應商。無論公司在何處使用本機雲技術,都可以管理應用程式。這包括公共和私有的行動裝置和雲。Instana的可觀察性功能與IBM跨混合雲環境的AI驅動的自動化功能相結合,將為客戶提供其應用程式性能的完整視圖,以最佳地優化運營。此筆併購有助於為IBM混合雲技術提供更好的監視和管理功能。

IBM併購成立於2017年的Spanugo,通過自動化風險管理,降低網絡攻擊的可能性並提升混合雲的安全,未來Spanugo的技術將引入IBM的金融服務公共雲能提升客戶目前計劃的安全性及正確性。成立於2014年的WDG Automation主要設計開發機器人自動化流程(RPA),虛擬助理與人工智慧軟體,不但可提高速度和安全性,同時消除重複過程中的錯誤,亦可節省使用者的勞動力。未來IBM將進一步提升其融合AI的自動化綜合能力,當融合AI的自動化應用於業務流程和IT運營時,它可以幫助縮短識別問題和響應之間的時間。

另外,IBM併購成立於2010年的TruQua則專門為500強企業提供財務和分析解決方案。TruQua將使IBM可擴展諮詢功能,以為客戶實施SAP解決方案,致力改善和自動化財務管理工作流程,此筆併購有助增強IBM混合雲應用性。

2020年IBM較先進技術投資除了有雲端計算公司Lightbend外,還有成立於2014年的量子運算公司CQC,其為量子軟體和量子演算法的全球領導者,團隊擁有70多名成功的科學家,致力於創建世界上最好的量子軟體系統。

目前該公司提供以下三種產品:

(1)量子資安工具:CQC的IronBridge是一種光子量子裝置,旨在提供高級熵,用於後量子加密演算法、產生物聯網裝置的緩存熵、產生證書的密碼匙、量子水印,以及許多其他利用可驗證量子隨機性的應用。CQC已證明可以從量子處理器生成可驗證的量子隨機性。這是非確定性密鑰的必要種子,因此不能被量子力學定律破解和認證,也不能用於「零信任」環境。我們還設計了一種光子量子設備,該設備可提供經量子力學定律證明無法破解的安全性。IronBridge是確保設備獨立性和可驗證性的唯一加密過程,可用於後量子加密算法,物聯網設備的緩存熵生成,證書的密鑰生成,量子水印和許多其他用途,並且可以通用生成當前可用的雜訊中等規模量子時代量子計算機。

(2)量子機械學習:CQC在量子機械學習方面的努力集中在量子電路學習上,CQC的研究將雜訊中等規模量子計算帶來助益。部署深度學習以進行時序建模和決策方面擁有強大的商業專業知識,並且專門設計用於機器學習和優化問題的量子增強解決方案。

(3)量子金融工具:CQC所提供之量子金融工具包含財務數據分析、業務報告、使用深度學習的金融經紀服務、人工智慧輔助基金管理、研究股票價格和趨勢。

五、未來,IBM將鎖定混合雲、AI與量子運算

根據IBM在2020Q3財報顯示,其營收最大來源Global Technology Services部門本季創造了65億美元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4%。第二大則為Cloud & Cognitive Software部門本季創造56億美元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6%。

其中,雲端業務表現強勁較去年同期成長19%,且過去12個月雲端營收總計達到240億美元,而花費340億美元收購的紅帽,本季也交出16%營收成長的好成績。

從財報數據上來看,IBM已通過初步轉型考試,其看好的混合雲、AI、量子運算商機的布局,已然反應在2020年的投資與併購上,細數百年藍色巨人IBM已歷經大型電腦、個人電腦、軟體服務等3次變身,此次能否從藍天開出一朵漂亮的花與Amazon、Mirosoft、Google一較高下?

筆者認為在5G雲端時代,需要高速的計算能力,而IBM便是計算機起家,也曾參與美國重要的太空計劃,在基礎上的技術實力無庸置疑。並且,其自2000年起就開始發展量子運算,其願景更是要在2023年推出1,000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

雖然IBM雲端發展起步較晚,但收購Red Hat亦使其如劈山救母中的劉沉香,因吃了面牛、面虎、面龍而得到牛、虎、龍的神力,取得與雲端巨頭抗衡的力量。

但IBM畢竟是百年企業,其因應能力是否能像孫悟空多變足以應付技術多變的時代,不走上2000年後不斷錯過的遺憾,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相關焦點

  • 能和他一較高下的或許只有它了
    有人戲言,現在能和特斯拉一較高下的只有比特幣了。而馬斯克只輕描淡寫的寫到,「好了,回去工作吧……」。馬斯克成世界新首富隔夜美股三大股指均再創歷史新高,納斯達克更是飆漲2.56%。個股方面,最受矚目的當屬特斯拉,這個全球被最空最多的公司。
  • 顰兒外刊閱讀筆記DAY5:微軟與亞馬遜的太空之爭
    顰兒筆記:太空只是兩大雲服務巨頭一較高下的最新領域。六月份,亞馬遜成立了專注確保太空相關合同的專門業務部。亞馬遜已將Maxar Technologies及Capella Space列為客戶(加入客戶名單),幫助其管理衛星數據。
  • 亞馬遜深入微軟大本營:不愛總部西雅圖了嗎?
    亞馬遜總部在西雅圖市South Lake Union地區,而微軟總部則設在雷蒙德市。他多次在Twitter上主動挑釁和嘲諷貝佐斯,最近一次則是直接呼籲分拆亞馬遜,更是戳到了貝佐斯的痛處,因為目前亞馬遜正在接受美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貝佐斯先在2000年創建了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馬斯克在2002年創辦了SpaceX。雖然目前SpaceX在載人航天領域佔據明顯的領先身位,但藍色起源也並不示弱,同樣中標入選了NASA的登月項目。
  • IBM 的病,印度人能治?
    實際上,1月30日,IBM 就宣布了這一任命消息,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克裡希納正式上任,此前,他是 IBM 雲計算業務的負責人。 IBM 前任 CEO Virginia Rometty 是 IBM 百年歷史中的首任女性 CEO,在她的帶領下,藍色巨人走過了頗受爭議的幾年。
  • 從亞馬遜、微軟、谷歌的雲之爭,看國內雲計算的未來
    3月份對雲計算來說是個大日子,亞馬遜發布了雲計算的第一個十年回顧,谷歌迎來了蘋果、迪士尼等大客戶,微軟也拿出了「雲計算第一,Windows第二」的態度,新一輪的競爭似乎已經到來。從Salesforce提出「雲計算」的概念開始,就吸引了不少有夢想的創業者,也吸引了IBM、戴爾、惠普等老牌科技巨頭。
  • 科普達人一較高下!第三屆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賽總決賽上演
    歷經兩個多月的層層選拔,32組參賽選手在總決賽上一較高下。本次大賽由河南省衛健委、河南省科技廳、河南省總工會、河南省科協、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河健康報社聯合承辦,旨在進一步壯大健康科普人才隊伍,鼓勵醫務工作者創作更多的健康科普作品,繁榮健康科普事業,助力健康中原建設。
  • 進擊的巨人:盤點艾倫變成過的不同巨人,他的巨人形態也有變化
    在《進擊的巨人》的故事中,艾倫身為男主角在動漫中一次次的使用巨人之力進行戰鬥,他的巨人之力看起來就是進擊的巨人的樣子,但是他的巨人狀態其實不光這一種,我們來看看。一、無垢巨人時期艾倫在變為進擊的巨人之前,他也是有過無垢巨人時期的,當時的艾倫僅僅只有十歲,他的父親古利夏把他拉到樹林裡面給他注射脊髓液,變為無垢巨人的艾倫吞噬了自己的父親繼承了始祖巨人和進擊的巨人。此時的艾倫變為無垢巨人失去理智張牙舞爪,艾倫之後還忘掉了自己這段無垢巨人時期,很長一段時間還在想父親去哪裡了。
  • 《進擊的巨人》基因突變流:「坐標之力」的由來和巨人噩夢的關閉
    變身無垢巨人的人類的噩夢從何而來?從智慧巨人的能力和記憶可以傳承,初代雷斯王憑此支配了牆內世界一百年來看,真正的「始祖級巨人」——尤彌爾巨人,能力只會更加強大。鎧之巨人 萊納那麼現在,我們可以得知變身無垢巨人的人類的噩夢從何而來了。
  • ...10億元;微軟發布Intune for Education;亞馬遜推出STEM教材預定...
    【芥末晚報】全通2016營收9-10億元;微軟發布Intune for Education;亞馬遜推出STEM教材預定服務 作者:盧楠 發布時間: 2017-01-25 18:01
  • 進擊的巨人:不愧是皮克小姐姐,本話最強戰神,無限變身太燃了!
    戰錘巨人的強大在這一話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為戰錘能變出各種武器,這一話裡,面對著法爾科的鳥巨,一群戰錘直接就變身弓箭手開始射擊,不得不說,戰錘全部化身弓箭手,這陣勢真的是太帥了!但這群只能「人體描邊」的戰錘,並沒有傷害到法爾科的鳥巨,法爾科一路俯衝直達艾倫背部。這一群人要再次展開跟歷代9大巨的戰鬥。在法爾科身上的成員裡,唯獨少了阿爾敏和皮克。
  • 90秒看懂電子產業百年發展史
    是威廉·肖克利研發出了世界首款集成電路嗎? 這些問題,你都能答對嗎?逾60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同時,全球電子產業開啟「減產停工潮」。中國大陸更是要面臨海外停工帶來的二次衝擊。 電子產業供應鏈全球協同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牽一髮而動全身。那麼,電子產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全球「一體」的局面,這份攻略將帶你一起回顧電子產業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
  • 進擊的巨人:羅德高120米不算啥,艾倫變身後,身高突破巨人極限
    在動漫《進擊的巨人》中,巨人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群體。他們一方面是以人類為食的恐怖巨型生物,一方面又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助力。在主角團中,很多人都具有智慧巨人的力量,主角艾倫也不例外。在漫畫最新的123話中,艾倫黑化後變身的超大型骷髏巨人身高已經超過了普通巨人的極限。
  • 關於IBM量子計算機,你知道嗎?
    這次IBM宣布的量子計算的新進展,雖然看上去只是「一小步」,但對整個量子計算領域卻具有非凡的意義。通過對公眾開放量子計算環境的體驗,讓我們感覺大規模商用的量子計算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量子計算機能夠真正幫助我們解決各種複雜的計算。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希望能以大家能夠理解的方式,對量子計算和量子計算機進行一些介紹。
  • 上古遺種,叢林裡的兇殘殺手一一亞馬遜巨人食鳥蛛
    不過那些叫科幻電影,現實中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亞馬遜巨人食鳥蛛! 抓住的動物沒有生還的可能,必定會成為亞馬遜巨人食鳥蛛的食物。這樣的網讓它們可以輕易地捕食和吞咽老鼠和小型動物。
  • 北通阿修羅3遊戲手柄開箱評測,已能與xbox series手柄一較高下
    其中,最耀眼的必屬北通旗艦新品——北通阿修羅3遊戲手柄,被打下了【全網售罄】的榮譽標籤。到底北通阿修羅3有什麼特點?今天就結合微軟的xbox series手柄做一次簡單評測。,並且在搖杆帽上做了一系列的機械感十足紋理。
  • 微軟和亞馬遜語音助手合併 求解決小娜這尷尬的發音
    不過在去年8月份,微軟宣布與亞馬遜合作,將小娜和Alexa進行整合,如今經過半年多的磨合之後,兩款語音助手成功進行了整合!在5月7日的Build 2018上,微軟CEO納德拉宣布了小娜和Alexa的正式結合,並且實地演示了在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召喚小娜,以及在Windows 10 PC召喚Alexa的效果。
  • 亞馬遜10大恐怖生物-巨人蜈蚣!
    雖然蜈蚣只有蛇五分之一長,但是卻堅決和蛇對著幹。專家說,看起來這是亞馬遜巨人蜈蚣,是蜈蚣中的霸王,最後的結果是蛇落荒而逃。生活在亞馬遜雨林的蜈蚣是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有的長達30釐米,它們擁有深褐色的軀體以及黃色的步足。
  • 中國機械錶製作大師的宏大目標:和瑞士表一較高下
    中國的機械錶製作大師相對進入奢侈品行業較晚,但是他們卻有和瑞士表一較高下的宏大目標,現實也是喜憂參半。北京昌平,北京手錶廠巨大的蘇式廠房已經在那裡五十多年了。一尊巨大的毛主席像樹立在廠區的入口處。「這些都和我剛到廠裡來的第一天一樣,」廠裡78歲的老師傅許耀南說。
  • 進擊的巨人:面對9大巨人的絕望戰鬥,讓對萊納說的1句話讓人淚目
    導讀:《進擊的巨人》漫畫臨近收尾,調查兵團卻陷入了苦戰。面對著史無前例的強大敵人,歷代九大巨人,萊納和讓讓子在危險關頭的對話,充滿了對命運的調侃,看完特別心酸。在歷代九大巨人同時現身後,調查兵團最強的這群精英,顯然應付不來。
  • 三次易主,從電商先驅到默默無聞,1號店還能崛起嗎?
    據悉,成立於2008年的1號店,由曾任戴爾全球採購副總裁、亞馬遜全球供應鏈副總裁的全球知名供應鏈專家於剛博士與搭檔劉峻岭一起聯合創建,定位於B2C模式的網上超市,是國內最早一批進軍電子商務的企業。當時的電商環境,是噹噹、卓越、亞馬遜領頭,京東和新蛋猛追。1號店輔一出來,專注精品快消品牌的商品組合,日常高頻剛需的牛奶、麥片、方便麵、洗髮水等的選購,「網上超市」概念的興起,迅速成為消費者深感理想的線上購物環境。可以說,2008年的1號店,在全網是找不到同類競爭對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