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科幻電影《銀翼殺手》,改編自科幻文學大師菲利普·K·迪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這是個好問題。
在宇航史上,也有一個非常精彩的表達,「幾乎所有的太空人都見過外星人」。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搭載3名太空人奔向月球,他們分別是指令長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指令艙駕駛員麥可·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以及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
7月20日,登月艙著陸在月球靜海基地,由於麥可·科林斯要留在指令艙值守,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為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隨後美國又進行了幾次成功登月,到了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完成最長月表行走後,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的阿波羅計劃宣告終結。
從那時起,人類再沒有接觸過月球。
1973年,NASA首次向外界公開阿波羅計劃的一些數據,其中附錄的秘密聲明宣稱,整個任務中,有12名太空人成功登月,12名太空人在月球軌道飛掠而過,但是,這24名太空人在太空中,無一例外,全部遇到過無法解釋事件。
韋赫·馮·布朗(Werner von Braun)是登月計劃負責人,他曾經指揮發射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挑戰者Ⅰ號。晚年時的布朗,陷入巨大困惑中,他認為「阿波羅登月計劃」進行得太順利了,這一切是不是有某種地外神秘力量在操控?
1977年,布朗辭世,這個問題,他沒有找到答案。
而作為NASA通訊主任的莫裡斯·查特連(Maurice Chatelain),在布朗辭世後不久,就通過媒體表示,「幾乎所有的太空人都見過外星人」。
2009年,是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40周年紀念。
被譽「當代最好太空傳記作家」的安德魯·柴金(Andrew Chainkin),採訪了全部24位參與阿波羅計劃的太空人。
無意中他揭露了一個秘密,原來在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說出那句「這是我的一小步」的名言之前,登月艙「小鷹號」曾經遭遇到巨大不明強光照射,因而差點兒放棄登月行動。
月球,是人類最熟悉的天體,也是最神秘的所在。
先不論我們神話傳說中的嫦娥、玉兔、蟾宮折桂,在現代科學助力下,蘇聯科學家亞歷山大·柴巴可夫(Alexgander Scherbakov)和米凱·瓦辛(Mike Vasin),通過天體物理模型分析得出,月球很可能是個「空心球」。
而這種看似無稽的說法,恰恰經一份來自NASA的月球解密檔案,得到了印證。
1970年4月,「阿波羅13號」在進行第三次載人登月時,飛船服務艙裡的液氧貯箱突然過熱導致爆炸。
太空飛船受到嚴重毀損,瞬間失去大量氧氣和電力,三位太空人吉姆·洛威爾Jim Lovell)、傑克·斯威格特(Jack Swigert)和弗萊德·海斯(Fred Haise)不得不把登月艙當做救生艇,頂著維生系統隨時停機的危險,成功返回地球。
然而,飛船液氧貯箱爆炸,導致一截火箭主體部分,被拋向月球表面。這塊重達15噸的火箭金屬固件,墜落到月球後,地震儀記錄到震蕩餘波,竟然長達3小時 。
很明顯這是違反常識的,因為月球是實心的話,這種震蕩餘波只能持續一分鐘左右,而現在足足延長170多分鐘;相應的,如果月球是空心的,難道它是一顆經過改造的星體?
那麼又是誰對月球進行改造的呢?
大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但是,對於月球的年歲,至今還沒有確定說法。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月球在地球形成後出現,可能有45億年歲,或者還要年輕一點。
畢竟,在幾十億年漫長歲月當中,人類和月球實際接觸,不過幾百個小時而已。實際上,在大部分時間裡,我們是隔著三十八萬公裡,對著月球進行幻想。
「阿波羅登月計劃」落幕後,給人類探月留下了無數謎題,現在解謎的唯一希望,只剩下「嫦娥」。
從2004年開始,「嫦娥工程」腳踏實地,一步步向月球邁進。
2020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接下來要進行的是嫦娥七號模擬載人登月。
或許以往太空人遇到的奇異事件,都真實存在,並且有合理解釋,僅僅在等著我們去做「破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