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的男人有千百種姿態:經常喝酒卻千杯不醉的男人,凡事運籌帷幄,辦事值得信任;獨自小酌享受微醺的男人,做人清醒淡然,做事心思細膩;總是開懷暢飲的男人,為人熱情豪爽,相處灑脫自然。
為什麼男人們都喜歡喝酒呢?酒又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呢?今天阿春就來給大家揭秘一下:
男人內斂,與酒相似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從小受到中華傳統文化薰陶的男人,通常情緒都會比較收斂而不是外放。因此,當有愁緒的時候,他們更傾向於通過喝酒得到慰藉。酒不僅有濃鬱芬芳的香氣,還有安撫人心的魔力,對於男人而言,再受用不過。
可以說,酒懂男人心,越喝越來勁。
三杯兩盞白酒下肚,一向拘謹的男人終於顯露出真性情。也許平日不喝酒的時候,與人溝通交流都十分客氣的他,說話很難「掏心窩子」的他,在美酒的作用之下,打開了話匣子,說出了心裡話。於是,酒到濃時真情流露,萬般情誼娓娓道來。
因此,濃烈但又芬芳的酒,適合深沉卻又細膩的男人。
精神傳承,以酒為媒
從爺爺筷子沾的第一口酒,到與父親喝的第一杯酒,酒是男人默不作聲的傳承。在父輩眼裡,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不會因為他們掙了多少錢,就對其另眼相待。但突然有那麼一天,孩子帶回了一瓶劍南春。只見他傾斜瓶身,讓晶瑩的酒液如線條般墜入杯中,隨即父子碰杯,雙方愉悅喝下並相視而笑。
這時,父親就知道孩子長大了。
如果說母愛如水,是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那麼父愛如酒,既包含了母愛的純粹,又帶著幾分無需言語的沉醉。
年少時不懂父愛,一如不懂酒,品不出酒中的馥鬱芬芳,只覺得辛辣。但隨著閱歷的不斷增長,終於開始明白,什麼才是歲月所能賦予的「味覺」。不同於簡單的「酸甜苦辣」,需要用心體會,這時才明白,成長原來就是懂得體諒。
靈感源泉,社交神器
古代的英雄帝王,抑或是詩人詞人,很少有不愛酒的。曹操煮酒論英雄,劉邦趕赴鴻門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都有酒的身影。中國的文學史,也是因為有了酒,才開始百花齊綻——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李白「鬥酒詩千篇」,蘇東坡「把酒問青天」,都說明了一件事:酒是男人靈感的源泉。
喝酒的男人不僅有不斷迸發的靈感,還有落落大方的言談,他們的胸襟更加開闊,他們的心態更加年輕。一瓶好酒,一桌朋友,當酒局讓人們聚在一起,大家觥籌交錯、談笑風生,酒是男人情感的紐帶;當上了酒桌放下戒心,社交場合開始活躍起來,酒是男人友誼的橋梁;當喝下婚宴上的交杯酒,酒不醉人人自醉,酒又是男人愛情的見證。
你說,酒與男人這麼配,那能不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