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ETOP BBS 作者:JohnHilo
1. 電流鏡
在之前一直對最簡單的電流鏡的失配存在一些誤解,比如下圖中最簡單的電流鏡,輸出電流和輸入電流失配應該如何改善?之前的理解認為加大電流鏡管子尺寸可以提升精度,但其實真正決定失配精度的是MOS管的Length。
在上面的公式中,忽略了失配的二次項。
上一步計算中,同樣是忽略了失配的二次項。
先看右邊部分,L越大,σW越小。W越大,σL就越小。因此
兩者剛好抵消,因此對輸出電流的失配沒有影響。
然後觀察左邊部分,這邊會有一個前提,即輸出電流是不變的。因此可以將上邊的公式轉化為:
AVth是與MOS管尺寸成反比的。
從上邊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只有L能改善失配特性,L增加一倍,失配性能能改善一倍。
仿真結果
在cadence上搭建了簡單的電流鏡電路,用monte-carlo仿真得到輸出電流的失配標準差。 從上邊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增加L可以明顯改善失配特性。W的改變只能稍微影響sigma。
2. N電流鏡
當電流鏡MOS管不相等時,如下圖所示:
如下的仿真結果也驗證了上面的理論分析:
因此,sigma隨著電流增加而變大,但是與輸出電流的比例是不變的,均是23.5m。
Sigma / Iout = 23.5m
3. 不同輸出電流之間的失配
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我們關注的往往不是一路輸出電流和被鏡像電流之間的關係,而是不同路輸出電流之間的匹配關係。如下圖所示:
兩路輸出的MOS管尺寸比為M:N。
可以認為兩路輸出均是互相獨立的隨機事件,而且由之前的章節可以得到I_out1和I_out2的標準差為Mσ和Nσ。
根據概率論的內容,兩路輸出電流的標準差為:
仿真結果:
M/N從1/1,2/2,3/3的sigma滿足公式。
可以看到,M=N=1時,sigma=23.5m。M=N=2時,sigma=1/sqrt(2)*23.5m=16.6m。M=N=3時,sigma=1/sqrt(2)*sqrt(2/3)*23.5=13.56m. 實際仿真結果與理論計算十分符合。
當M=1,N=2時,Iout1/Iout2=0.5。理論計算的sigma=1/sqrt(2)*sqrt(3/2)*23.5/2=10.18m。
當M=1,N=3時,Iout1/Iout2=1/3。理論計算的sigma=1/sqrt(2)*sqrt(4/3)*23.5/3=6.4m。
(這兩種情況下,23.5除了實際的電流比例。這是因為23.5m是1:1時的sigma,如果是1/2,那麼sigma就會減半。)
最後一種情況是M=2,N=1,此時電流比例為2。理論計算的sigma=1/sqrt(2)*sqrt(3/2)*23.5×2=40.72m。也是和仿真結果十分符合的.
感謝閱讀 EETOP 的文章,如果喜歡本文,請分享朋友圈,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點擊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