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鏡失配總結

2021-02-19 EETOP

來源:EETOP BBS   作者:JohnHilo

1. 電流鏡
在之前一直對最簡單的電流鏡的失配存在一些誤解,比如下圖中最簡單的電流鏡,輸出電流和輸入電流失配應該如何改善?之前的理解認為加大電流鏡管子尺寸可以提升精度,但其實真正決定失配精度的是MOS管的Length。

 


 

在上面的公式中,忽略了失配的二次項。


 

上一步計算中,同樣是忽略了失配的二次項。
先看右邊部分,L越大,σW越小。W越大,σL就越小。因此


 

兩者剛好抵消,因此對輸出電流的失配沒有影響。
然後觀察左邊部分,這邊會有一個前提,即輸出電流是不變的。因此可以將上邊的公式轉化為:


 
AVth是與MOS管尺寸成反比的。


 
從上邊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只有L能改善失配特性,L增加一倍,失配性能能改善一倍。


仿真結果
在cadence上搭建了簡單的電流鏡電路,用monte-carlo仿真得到輸出電流的失配標準差。
 從上邊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增加L可以明顯改善失配特性。W的改變只能稍微影響sigma。


2. N電流鏡
當電流鏡MOS管不相等時,如下圖所示:
 
如下的仿真結果也驗證了上面的理論分析:

因此,sigma隨著電流增加而變大,但是與輸出電流的比例是不變的,均是23.5m。
Sigma / Iout = 23.5m


3. 不同輸出電流之間的失配
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我們關注的往往不是一路輸出電流和被鏡像電流之間的關係,而是不同路輸出電流之間的匹配關係。如下圖所示:
 
兩路輸出的MOS管尺寸比為M:N。
可以認為兩路輸出均是互相獨立的隨機事件,而且由之前的章節可以得到I_out1和I_out2的標準差為Mσ和Nσ。
根據概率論的內容,兩路輸出電流的標準差為:
 
仿真結果:
 
M/N從1/1,2/2,3/3的sigma滿足公式。
可以看到,M=N=1時,sigma=23.5m。M=N=2時,sigma=1/sqrt(2)*23.5m=16.6m。M=N=3時,sigma=1/sqrt(2)*sqrt(2/3)*23.5=13.56m. 實際仿真結果與理論計算十分符合。
當M=1,N=2時,Iout1/Iout2=0.5。理論計算的sigma=1/sqrt(2)*sqrt(3/2)*23.5/2=10.18m。
當M=1,N=3時,Iout1/Iout2=1/3。理論計算的sigma=1/sqrt(2)*sqrt(4/3)*23.5/3=6.4m。
(這兩種情況下,23.5除了實際的電流比例。這是因為23.5m是1:1時的sigma,如果是1/2,那麼sigma就會減半。)
最後一種情況是M=2,N=1,此時電流比例為2。理論計算的sigma=1/sqrt(2)*sqrt(3/2)*23.5×2=40.72m。也是和仿真結果十分符合的.

感謝閱讀 EETOP 的文章,如果喜歡本文,請分享朋友圈,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點擊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原帖

相關焦點

  • 【電路賞析】電流鏡電路
    所以為了得到穩定的輸出,我們必須在電流鏡電路上加入另外的技術。改進電流鏡電路輸出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可以在傳統的雙電晶體設計上再加入一個或兩個電晶體。這些電路使用射極跟隨器的配置來解決基極電流失配的問題,我們可以改變電路的結構來平衡輸出阻抗。1.首先就是靜態誤差的數量。這是輸入電流和輸出電流的差異。要想減小其差異相當困難,因為差分單端輸出轉換的差異與差分放大器的增益將決定共模抑制比和電源。
  • BJT電流鏡
    簡單的兩電晶體電流鏡主要是依靠兩個大小相同,在相同溫度下具有相同的VBE的電晶體具有相同的漏極或集電極電流來實現的。電流鏡的一個重要特性是輸出阻抗相對較高,因此無論在何種負載條件下,輸出電流都可以保持恆定不變。電流鏡的另一個特性是輸入電阻相對較低,因此無論在何種驅動條件下,輸入電流都可以保持恆定不變。複製的電流可以而且通常都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信號電流。電流鏡常用於在放大級中提供偏置電流和有源負載。
  • 聊聊電流鏡(上)
    這期來點輕鬆的,聊一聊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電流鏡。電流源可算是模擬集成電路中最基礎的內容,也是有很多花樣的基本單元。
  • 一文看懂電流鏡
    電流鏡! 也就是本文的核心。 電流或電壓基準,就類似於蛋雞問題的那個一,得到一之後,由它生發出來的無數後代。雖它們大小可能有變化,但基本特性跟初始者一樣。這點跟吸血鬼咬人後,新的吸血鬼跟初始者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有點像。 那麼,由一生多需要的工具,就是電流鏡。
  • 使用電流鏡控制電源
    控制FB的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是用可控電流源代替Rb,而最簡單、最便宜的方法就是使用電流鏡(圖2)。PoDednc圖2:使用電流鏡的壓控電源。PoDednc這種設計可實現的精度與所使用電流鏡的精度有關。將這類器件用在性能更好的Wilson 4電晶體電流鏡中也很容易。僅當Vin超過鏡像電晶體的VBE(on)時,電流鏡才開始工作,因此開始階段存在非線性。如果對這個推薦設計使用反饋補償,那麼所有這些誤差就都沒什麼關係。
  • 技術文章—BJT電流鏡重要特性詳解
    簡單的兩電晶體電流鏡主要是依靠兩個大小相同,在相同溫度下具有相同的VBE的電晶體具有相同的漏極或集電極電流來實現的。電流鏡的一個重要特性是輸出阻抗相對較高,因此無論在何種負載條件下,輸出電流都可以保持恆定不變。電流鏡的另一個特性是輸入電阻相對較低,因此無論在何種驅動條件下,輸入電流都可以保持恆定不變。複製的電流可以而且通常都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信號電流。電流鏡常用於在放大級中提供偏置電流和有源負載。
  • Wilson電流鏡和Cascode電流鏡輸出阻抗頻率特性比較之解惑
    Laplace:請問一下Wilson電流鏡和Cascode電流鏡分別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呢?
  • 一種大電流高輸出阻抗電流鏡的設計
    為了適應各種電路及系統性能的要求,不同的電路需要使用不同結構的電流鏡,如放大器、比較器、自校準電流源等使用結構簡單的電流鏡,而轉換器等要求高性能電流鏡。LED(Light Emitting Diode)驅動電路要求電流鏡的輸出電流能夠達到幾十甚至上百毫安量級。輸出阻抗和電流匹配精度是決定電流鏡性能最重要的參數,許多研究都集中於這兩點。
  • 基於改進共源共柵電流鏡的第三代電流傳輸器
    CCIII採用基本電流鏡,由於基本電流鏡的線性度有限且輸出阻抗較低,使得DC和AC性能偏低。優點是低增益誤差,高線性度和較寬的頻率響應,而且Z埠的輸出阻抗較高。本文在原有CCIII電路的基礎上,改進電流鏡結構,應用共源共柵電流鏡和改進共源共柵電路組成的電流鏡,後一種電流鏡具有較大的輸出阻抗和良好的線性,基於這兩種電流鏡結構提出了一種新型的CCIII雙輸出CMOS實現電路,仿真結果顯示該電路具有良好的線性,Z埠有很高的輸出阻抗和較好的輸入輸出電流增益。
  • 深度探討NMOS電晶體用作電流鏡的工作原理
    本實驗的目標是研究增強模式NMOS電晶體用作電流鏡的工作原理。 背景 理論上,N型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NMOS)電流鏡的工作原理與我們在2020年8月份學生專區文章中分析的雙極性結型電晶體(BJT)電流鏡相同。兩個具有相同柵源電壓(VGS)的相同電晶體將有相同的漏極電流ID。第二電晶體M2中的電流實際上是第一電晶體M1中電流的鏡像。
  • RTD測量系統中勵磁電流失配的影響
    這篇文章提供了對範例式集成比例型三線RTD測量系統的分析,以便了解誤差的來源,包括勵磁電流失配產生的影響。憑藉用來計算IDAC失配增益誤差的相同方法也可計算出RREF引起的增益誤差。方程式(7)展示了最終結果。
  • 基於電流鏡的微電容式傳感器接口電路研究
    設計了一種基於電流鏡原理檢測的微電容式傳感器接口電路,電路由電容轉換電壓電路、減法器電路、脈衝電路、緩衝器電路等組成。基於0.18 μm CMOS工藝庫對電路進行設計仿真,結果表明該電路便於與敏感電容兼容,輸出電壓與敏感電容成線性關係,其檢測精確度高、範圍廣。
  • 電壓駐波比(VSWR)量化傳輸線的阻抗失配
    而在實際系統中,阻抗失配將會導致部分功率反射到信號源(如同一個回波)。反射引起疊加和相消幹擾,從而在不同時間、不同距離在傳輸線上產生電壓波峰、波谷。VSWR用於度量這些電壓的變化,它是傳輸線上任何位置的最高電壓與最低電壓之比。由於理想系統中電壓保持不變,其VSWR為1.0,通常表示為1:1。
  • 安森美半導體推出帶開關控制器的電流鏡
    應用於高能效電子產品的首要高性能矽方案供應商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推出帶開關控制器的電流鏡CAT2300,將這器件與安森美半導體的NTMFS4833NS或NTMFS4854NS SENSEFET功率MOSFET器件結合使用
  • 三線電阻式溫度檢測器測量系統中勵磁電流失配的影響之二
    這篇文章將討論兩種可消除勵磁電流失配和失配漂移影響的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把內部多路復用器用於大多數集成式解決方案的軟體方法。第二種方法是更改電路拓撲結構的硬體方法。因為僅有一種勵磁電流會產生參考電壓和輸入電壓,所以電流源失配和失配漂移將不再影響ADC傳遞函數。任何失配誤差只能影響RTD引線抵消的有效性,這與原來的電路沒有什麼不同。
  • 三線電阻式溫度檢測器測量系統中勵磁電流失配的影響之一
    圖4:比例型三線RTD電路勵磁電流源失配誤差當一種勵磁電流被減小或增加的量達到失配規範規定的極限值時,會對傳遞函數產生最嚴重的影響。這在方程式(12)(其中Δ代表勵磁電流失配)裡得到了詮釋。I2的失配可導致理想傳遞函數發生改變(方程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