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之基礎醫學類專業綜述與簡介
走馬觀花看專業之十一(2)
寫在前面的話
教育部於2020年3月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老頭計劃在2020年高考前完成對《目錄》中包括的12個門類、92個專業大類,共703個本科專業(不包括軍事類),按專業大類進行綜述和簡介。以供學生和家長在志願報考時參考。
如果您對內容覺得有不恰當的地方,歡迎通過評論或者私信指出來!
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和鼓勵!
基礎醫學類:培養的是科研工作者而不是醫生,是治病救人的支撐
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關係類似於理學與工學的關係,基礎醫學的研究成果對能夠對臨床治療起到指導作用。既然做基礎研究的專業學科,就註定必須進一步深造,碩士甚至到博士,否則本科對品就業,只能做一些基礎的輔助性工作。報考這個專業,要有讀碩和讀博的思想準備,還需要能耐得住寂寞,認真鑽研。
開設基礎醫學專業的院校大多為國內排名靠前的醫學類院校,分數較高且不能當醫生給人看病,有志於做基礎研究的考生需要參考自己的分數慎重報考。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基礎醫學類(1001)包括基礎醫學(100101K)一個基本專業,以及2014年新增生物醫學專業(100102TK,2014年),2015年新增生物醫學科學專業(100103T,2015年),共3個專業。
基礎醫學類專業簡介
基礎醫學專業(100101K)
基礎醫學屬於基礎學科,是現代醫學的基礎,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它所研究的關於人體的健康與疾病的本質及其規律為其他所有應用醫學所遵循。
本專業培養具備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夠在高等醫學院校和醫學科研機構等部門從事基礎醫學各學科的教學、科學研究及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醫學實驗研究工作的醫學高級人才。
基礎醫學本身並不完全是為了服務臨床而起源的,例如微生物學最初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當人類認識到某些微生物與疾病存在關係後,醫學微生物學才真正成為一門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最初沒有科學作為基礎,而是以某些樸素唯物論(例如希波克拉底所謂的四體液說,中國醫學中的陰陽五行說)為指導。
據統計,基礎醫學專業需求最多的行業是製藥和生物工程,大約佔47%。本專業的主要就業方向有:教師——在醫學院校任教;科研人員——醫學及相關的研究所、生物製藥等企業;醫學專家——製藥、廣告、市場調研、網站等公司。
生物醫學專業(100102TK,2014年)
生物醫學專業是2014年備案本科專業。生物醫學是綜合醫學、生命科學和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而發展起來的前沿交叉學科,基本任務是運用生物學及工程技術手段研究和解決生命科學,特別是醫學中的有關問題。
本專業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創新能力、國際視野、遠大理想、領導潛能的生物醫學複合型人才。
生物醫學從分子、細胞、組織以及系統等層面了解人體功能,解讀健康和疾病問題。生物醫學家運用多方面學科知識,包括生理學、解剖學、藥理學、免疫學以及神經科學等相關學科,來完善對人體功能和病理機制的研究。並將在研究基礎上,發展和革新病理診斷、治療以及預防等疾病控制手段。
浙江大學生物醫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是本專業的國內唯一。每年招生約20人左右,深造率超過90%。
生物醫學科學專業(100103T,2015年)
生物醫學科學專業是2015年備案本科專業。生物醫學科學專業主要研究生物學、生命科學、基礎醫學、遺傳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腫瘤、糖尿病、遺傳疾病、病毒等方面的診療與探索。例如人體DNA的檢測與排序,基因治療技術的研究,白化病、血友病等遺傳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等。
本專業培養在醫療機構從事DNA檢測、遺傳研究、腫瘤研究、基因治療等工作的專業人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是生物醫學科學專業唯一招生院校。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首屆10名畢業生畢業,首屆畢業生是從當年考進上海交大的學生中再選拔的,除了學習能力選優,還設計了包括針對學生和家長的好幾輪面試。這10名學生中,3名將分赴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雪梨大學、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和碩士,4位名將在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大學繼續深造,還有3名暫未就業但也表示將繼續申請海外求學和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