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大多是要經歷婚姻狀態的,與什麼人結婚是一輩子的事情,因此顯得尤為重要,在選擇結婚對象時都會極其慎重,都會有自己的擇偶標準,有人說:相似的人適合一起歡鬧,互補的人適合一起終老,果真如此嗎?以下我們來探討一番。
相似的人適合玩鬧:是因為兩個人太像,一旦發生爭吵一發不可收拾,誰也不會讓誰,讓倆人感情更容易破裂,雙方也不願意誰向誰低頭,所以不如做朋友,這樣倆人有彼此的空間,相互珍惜又互相體諒,不會顧慮太多,做朋友再適合不過。
互補的人才能終老:互補說明你缺了什麼對方就有了什麼,倆人在一起不會說爭的面紅耳赤,會互相諒解對方的苦楚,坐下來傾聽對方,更容易處出欣賞的情懷,珍惜對方,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三觀合了吧。
這話有道理,也符合我們中國人處事的思想哲理!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香港影星梁朝偉、張曼玉、劉嘉玲的愛情故事,梁朝偉先和張曼玉談戀愛,兩人都有偶像一樣的氣質,不食人間煙火,都屬於演員中的天才,常常將自己完全投入到電影中,用靈魂在演繹角色。他們的成長經歷也相似,他們懂得彼此,能產生共鳴,但是正因為太相似,兩個都缺乏安全感的人又如何能給予對方需要的安全感呢?而劉嘉玲則相反很接地氣,她性情直爽,廣交朋友,有她的地方一定熱鬧,劉嘉玲有著梁朝偉喜歡但不具備的煙火味,他喜歡靜靜的坐在一旁,欣賞著她的熱鬧和活潑。最終梁朝偉選擇了與劉嘉玲結婚。
性格相似的人能成為很好的知己,但是性格互補的人能填補彼此性格中缺失的那一塊,這是所謂互補原理。相似的人在一起相處很舒服,互補的人差異性很大,生活上能夠互相彌補自己的不足,自身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是要注意的是,由於性格差異性很大,當遇到問題和觀點不一致,特別是有矛盾時,如果都那麼固執,容易產生感情裂痕。所以互補雙方對自身的成長要求很高,如果對自己不是很有意願去成長,去突破自己舒適區的人來說,相互磨合的過程是極其痛苦的,磨合不到一起就會很容易分開。
這裡要聊到三觀的話題:三觀主要說的是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對世界的看法,即世界觀;對人生的看法,即人生觀;對人應該如何生活才彰顯出人的價值的看法,即價值觀。這三觀,決定人的語言和行為,從而決定人的習慣性格乃至命運。所以,一對和諧的夫妻,應該是三觀一致的,因為有共同語言,所以才能身心靈和諧,相處方能和睦。
陸小曼是民國時期眾人皆知的名媛,她的前夫王賡畢業於美國西點陸軍學校,和她一樣出身名門,陸小曼生性開朗貪玩,王賡性格內斂沉穩;陸小曼生性愛交際,喜歡受矚目,過習慣了被追捧的生活,需要陪伴;而王庚是軍人作風,非常刻板,又是個工作狂,無法給予陸小曼想要的浪漫生活。對婚姻生活乏味的陸小曼,忽然尋到了一個有趣之人,那就是徐志摩,一個是浪漫主義的詩人,一個是才情兼備的美人,兩人一同作詩、唱曲、遊玩,情愫便慢慢萌發了。陸小曼發現,世界上竟然有這麼一個懂得自己的人,而徐志摩更是奉陸小曼為「靈魂伴侶」。 陸小曼毅然與王庚離婚,和徐志摩結婚,但這段婚姻以徐志摩死於空難而告結束。
以上陸小曼的兩段婚姻驗證了兩人相處三觀的重要性,太像的兩個人終會傷害對方,互補首先得建立在三觀相似的基礎上,基本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同一水平線上,兩個人對未來的設想和期望基本一致,這些是相處的前提。三觀相似的人能成為這個世界上懂自己的人,他既懂你,並具有你潛意識中嚮往的特質,因此當我們遇見那個人時才會覺得,他就是我要一直要找的那個人。
對於相似或互補的二選一問題,我的想法是既要有相似又要有互補,興趣愛好和三觀相似,性格互補。與相似相比,互補更重要,相對人的性格來說,興趣愛好和觀點的相似更容易在兩個人相處的過程中得到培養和磨合。
不是一輩子的人,不說一輩子的話,該結束的結束了,該開始的才會開始。一份好的愛情,一個好的伴侶,能讓自我達到圓融狀態。最後我想說:相似的人可以一起嬉鬧,互補的人可能一起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