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是戴比爾斯公司經典廣告語。這家私人公司主宰了全球四成鑽石開採和貿易。鑽石經過全方位的包裝和營銷成為「愛情」的象徵物,鑽石成為神話般的存在,這家公司也賺得盆滿缽滿。
種下一顆種子,會長成一顆參天大樹,那麼「種」下一顆「鑽石」,能長成什麼呢?
近日,中科院在實驗室環境下,「種」出了鑽石,7天長1克拉,其硬度和純度媲美天然鑽石,價格更是天然鑽石的六分之一。
目前市面上未經鑲嵌的鑽石,一克拉大約50000元至300000萬元之間不等,按照最低標準來計算,中科院培養的鑽石的價格,一克拉可能在8000元左右,有可能更低。
那麼鑽石是怎麼「種」出來呢?首先你得需要一個實驗室,並有附有嚴格的實驗數據,以便控制實驗變量。
接下來要準備甲烷氣體、天然鑽石的籽晶片。在甲烷能量作用下,形成了一個碳的等離子體,這個等離子體就像灰塵一樣,以每小時0.007毫米的速度,一點一點沉積到天然鑽石的籽晶片。照這樣的速度,7天就可以「長」成一顆1克拉大小的鑽石。然後你的身價最低漲8000元。
實驗操作看似簡單,實則是經過科學家們日以繼夜的研究成果,實驗變量的控制更是精細。
鑽石白菜價?普通人還是早點洗洗睡吧,一是技術還未成熟,成本仍需降低;二是鑽石已成為神話多年,很難跌破神壇。
據悉,中科院「種」鑽石技術打破了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並成功建立起國內首條單晶金剛石生產示範線。
當然,鑽石除了作為裝飾品之外,還可以用來製造精密儀器,採用這種材料製作的醫療器械等工具,可以大大增加使用壽命。
現在生產的人造鑽石在外觀上和天然鑽石沒有任何差異,普通人根本無法區分鑽石是人造還是天然的。但是由於鑽石生成環境的差異,人造鑽石的分子結構更加複雜結構,會產生磷光現象。
科技改變生活,隨著人造鑽石生產技術的成熟,可以製作出各種顏色的鑽石,可供人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