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在什麼情況下跑得更快?這是個嚴肅的學術問題

2021-01-14 騰訊網

一項研究通過實驗論證了旁觀者對個體表現的影響,認為如果任務是熟悉的或容易的,那麼他人在場對任務完成有助長作用;如果任務是新奇或困難的,那麼他人在場則對任務完成有阻抑作用。這項研究被社會心理學界視為經典,儘管實驗觀察的對象是——蟑螂。

圖片來源:Pixabay

撰文 三水

編輯 戚譯引

獨自奔跑和有同類在場,哪種情況下蟑螂跑得更快?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沒有任何意義,但有位心理學家用實驗對此進行了驗證,並且證明了他提出的理論:觀眾對表現的影響和任務的類型有關。

似乎沒有人追究用蟑螂得出的結論能不能推廣到人類身上,半個世紀以來,這個研究一直被社會心理學領域視為經典。直到最近,有團隊重複了這個實驗,引發了新的思考。

1969 年,波蘭裔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B·扎榮茨(Robert B. Zajonc)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雜誌上發表了這篇以蟑螂為實驗對象的研究。扎榮茨設計了不同難度的實驗裝置(見下圖),利用蟑螂避光的特性,觀測蟑螂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從被強光照射的通道逃到通道另一端的暗箱裡。有的裝置中增加了透明的「包廂」,可以讓其他蟑螂作為觀眾圍觀同伴的表現。

扎榮茨設計的特殊裝置。圖片來源:SOCIAL ENHANCEMENT AND IMPAIRMENT OF PERFORMANCE IN THE COCKROACH

扎榮茨等人比較了不同情況下蟑螂逃到暗箱的時間,發現在簡單的直線通道中,同伴在場會縮短蟑螂逃到暗箱的時間;而在複雜的迷宮通道中,同伴在場會延長蟑螂逃到暗箱的時間。

看起來,觀眾對表現的影響不是固定的。但扎榮茨認為這一研究結果為社會助長的內驅力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當任務比較簡單的時候,觀眾在場會讓個體表現更好;而當任務比較困難的時候,觀眾在場會讓個體表現更差。

儘管用動物進行心理學研究並不稀奇,但蟑螂並不是一個常見的實驗對象,扎榮茨也沒有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個研究之所以在學界產生這樣的影響力,是因為它觸及了一個在社會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他人在場會讓個體的表現變得更好還是更差。

早在 1898 年,心理學家諾爾曼·崔普利特(Norman Triplett)就通過實驗發現,當有他人在場的時候,個體騎自行車的速度要比自己單獨時快,並且感覺更不費力。他人在場引起個體活動效率提高,這個現象被命名為社會助長(social facilitation),亦稱社會促進。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運動員需要拉拉隊,或者集體大掃除的時候個體會感覺更投入。

然而,也有研究者發現了相反的現象,即他人在場會讓個體表現更差,這就是社會削弱(social impairment)現象,亦稱社會抑制。例如當你在寫文章時,旁邊有人可能會讓你感到心煩。

在反對證據的影響下,研究者們對社會助長的興趣卻在 20 世紀 30 年代逐漸減弱,到了 40 年代甚至趨於消失。直到 1965 年,扎榮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社會助長》(Social Facilitation)的著名論文,提出了社會助長的內驅力說(drive theory),再次引起了學界對這一現象的關注。扎榮茨提出,個體做出某一反應的傾向程度(E)是該反應的習慣強度(H)與內驅力水平(D)的乘積,即 E=D*H。按照這套理論,如果任務是熟悉的或容易的,那麼他人在場對任務完成有助長作用;如果任務是新奇或困難的,那麼他人在場則對任務完成有阻抑作用。

內驅力說在 20 世紀 60-70 年代幾乎處於統治地位,它為看似矛盾卻真實存在的社會助長現象和社會抑制現象提供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到 1969 年,扎榮茨等人以蟑螂為研究對象,首次使用實驗法驗證了這個學說。該研究現在已經成為了經典,被心理學教科書、高引文章和百科全書廣泛引用。

最近,德國吉森大學(Justus-Liebig-Universit t Gie en)的艾瑪·哈夫曼(Emma Halfmann)等人試圖複製扎榮茨等人 1969 年的研究,論文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上。

哈夫曼等人認為,扎榮茨等人 1969 年的研究還存在有待完善的部分。首先,他們只使用了 40 只蟑螂作為實驗對象,這個樣本量對於一個 2×2 設計的實驗來說有些太小了。其次,在與單獨情景相對的社會情景中,扎榮茨等人沒有將共作效應與觀眾效應進行有效的區分。觀眾效應(audience effect)是指團體外的大眾團體或個體會對團體內的個體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例如舞臺上演員的表演水準受到觀眾的影響;共作效應(coaction effect)則表現為如果有進行相同活動的其他人在場,當事人的作業績效會有所提高,例如與單獨完成任務相比,同他人一起做乘法運算的成績更好。

哈夫曼等人將樣本量擴大到 120 只蟑螂,嚴格按照扎榮茨等人 1969 年的研究,重複了該實驗。結果發現,不論是在簡單的直線通道中還是在複雜的迷宮通道中,其他蟑螂在場都會延長蟑螂逃到暗箱的時間。扎榮茨實驗的結果並沒有得到全部驗證。

研究作者認為,蟑螂物種差異可能是重複失敗的重要原因。由於無法找到 1969 年研究中使用的東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因此這項複製研究中使用了死人頭蟑螂(Blaberus craniifer,因身上的圖案酷似骷髏頭而得名)。但是,考慮到這一假說被認為適用於從小鼠到人類的不同物種,換了一種蟑螂就重複失敗有點說不過去。

此外,哈夫曼等人認為以往社會助長的相關研究可能存在發表偏倚,即在同類研究中,陽性結果的論文比陰性結果的論文更容易被接受和發表。

「蟑螂實驗」的重複失敗,對內驅力假說意味著什麼?其實,扎榮茨等人 1969 年的研究可以算得上歪打正著——它是該學說實驗驗證的開端,但是今天看來,它可能只是支撐這個學說的其中一個小小的支點。後續的研究者們以人類為被試做了大量的探索和驗證,社會助長的內驅力說並不是完全依靠這個「蟑螂實驗」建立和延續的

因此,雖然重複實驗未能得到與 1969 年完全相同的研究結果,但是內驅力說在社會助長的研究中仍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旁觀者會讓我們表現變好還是變壞,這受到任務的類型、任務的難度等因素的影響。研究者們還在對這個領域進行不斷修正。並且,今天的實驗動物選擇也有了更成熟的規範,研究者也會更多地考慮不同物種的差異了。

原始研究:

Zajonc, R. B. , Heingartner, A. , & Herman, E. M. . (1969). Social enhancement and impairment of performance in the cockroach.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3(2), 83-92.https://doi.org/10.1037/h0028063

重複研究:

Emma Halfmann, Janne Bredeh ft, & Jan Alexander H usser. (2020). Replicating Roaches: A Preregistered Direct Replication of Zajonc, Heingartner, and Herman’s (1969) Social-Facilitation Study.Psychological Science.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20902101

其他參考資料:

1.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the-sciences/the-roach-replication-crisis

2. 袁玉琢, 孟樂, & 李朝旭. . 他人成績水平對個體工作績效的影響——基於社會助長理論視角. 社會心理科學(3), 66-72,共7頁.

3. 陸寒. (2016). 社會助長理論與相關研究述評. 山西青年, 000(020), 58-59.

4. 李朝旭, & 馮文侶. (1999). 社會助長研究的歷史與現狀(Ⅱ). 心理科學進展(4), 62-68.

5. 李朝旭. (1998). 社會助長研究的歷史與現狀:(Ⅰ)從內驅力說的發展談起. 社會心理科學(1), 15-21.

6. Haines, H. , & Vaughan, G. M. . (1979). Was 1898 a 「great date」 in the history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15(4).

7. Pessin, J. , & Husband, R. W. . (1933). Effects of social stimulation on human maze learning. Journal of Abnormal & Social Psychology, 28(2), 148-154.

8.Sanders, G. S. , & Baron, R. S. . (1975). The motivating effects of distraction on task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2(6), 956-963.

9. Pessin, & Joseph. (1933). The comparative effects of social and mechanical stimulation on memoriz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45(2), 263.

10. Zajonc, & R., B. . (1965). Social facilitation. Science, 149(3681), 269-274.

相關焦點

  • 蟑螂能跑得那麼快原因是什麼?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是什麼?許多人腦海中可能會閃過獵豹在草原上奔馳的身影,這種動物能跑出30米/秒的速度,平均每秒能跑出自身體長的23倍。但是如果把體型大小考慮進來,以動物自身的體長為標準,比相對移動速度,那麼一些昆蟲能將獵豹遠遠甩在身後。讓我們來見識一下這些昆蟲飛毛腿。
  • 皺紋讓車跑得更快
    為了讓車跑得更快,當代的汽車設計,都非常追求車身的造型更加流暢,表面更加平滑。因為依照空氣動力學的原理,最小的空氣阻力,意味著更快的速度。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卻在試圖顛覆這一既有認知。他們正在研究一種可以改變表面質地的新型材料。該材料有望以「褶皺」而不是「平滑」,來幫助未來的汽車跑得更快、更具燃油經濟性。
  • 【百科】大雨點小雨點 誰跑得更快?
    【百科】大雨點小雨點 誰跑得更快? 對待這個問題,如果從重力與速度之間的關係去分析,大雨點較重,下落速度會比較快;而從空氣阻力角度去考慮,大雨滴受到了較大的阻力,則下落的速度會比較慢;但是,如果將雨滴的下落過程與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聯繫起來,那麼,雨滴下落速度與質量無關,從同一高度落下將會同時落地。到底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呢?
  • 越野跑訓練之2:如何跑得更快!
    這三種訓練技巧以提高速度方面特別有效: 增加速度鍛鍊:從節奏跑到"屁流",這些鍛鍊可以幫助你跑得更快。 專注於技術:良好的狀態可以幫助防止受傷,提高您的跑步效率。
  • 不,這只會讓她跑得更快!
    但是往往在這更加需要思考和聰慧的階段上,男生卻容易意氣用事,做一些沒有用處的事情,這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讓想要挽回的這個女生跑得越來越快。所以,真心想挽回一個女生,下面這些誤區是千萬不能去踩的,不然的話只會讓她跑得更快!
  • 蛇類捕食者對蜥蜴的影響:體溫升高,跑得更快
    小津島上的日本四線錦蛇(Elaphe quadr經過長達四十年研究,中國香港大學(HKU)及日本東邦大學(Toho)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蜥蜴的體溫生物學高度依賴於捕食壓力,來自蛇類的捕食壓力會使蜥蜴不得不在體溫變高的情況下變得更加活躍
  • 想要跑得更快更輕鬆?這8種方法你一定要掌握
    想要跑得又好又快,需要很多秘訣。 可以嘗試下面這8個短時間的訓練,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打破千篇一律的訓練方式,還可以將你的速度和耐力提升到歷史最高點。 有一個很好的練習搭配方法: 在前半周選擇前三個跑法(1~3)其中一個進行訓練,然後在後半周從4~7跑法中選擇一個進行訓練。周末選最後一種跑法。
  • 當我看到燃氣公司的人跑得跟你一樣快的時候,我覺得我也跑得更快
    她氣喘籲籲地回答說:「當我看到燃氣公司的人跑得跟你一樣快的時候,我覺得我也跑得更快!」羅賓:祈禱之鳥!它可能不是羊群中最大的成員,但是這個大膽的知更鳥可以輕易地超過所有其他的教徒。這隻鳥在冬天最嚴重的雪地裡飄飄然後,已經成為位於漢普郡Portchester Castle的12世紀聖瑪麗的一個裝置。有趣的是,英格蘭南岸的波特切斯特村是威爾的來源,他和他的家人仍然住在那裡。作為一個孩子,他經常和家人一起在十二世紀的教堂裡敬拜。
  • 基普喬格談VaporFly跑鞋,它真能讓我們跑得更快?
    那麼不妨換個角度,來對比一下他們的自身成績,是否穿上了VaporFly系列跑鞋後,能跑得更快嗎?答案同樣是肯定的,他們的成績大多有了顯著提高,在創造PB的同時,甚至還刷新了世界紀錄,其中還包括冰封十餘年,看似難於突破的女子馬拉松記錄。
  • 記住你跑得快,別人跑得更快
    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活活地餓死。」  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
  • 蟑螂為什麼叫「打不死的小強」?能打死它就不叫蟑螂了
    蟑螂這種動物相信是很多小女生的殺手,因為它們不僅外形長得醜跑得還快,拿殺器拖鞋怎麼拍都拍不死,所以蟑螂就成了人們口中打不死的小強,而據了解蟑螂這種生物早在四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直到現在還依舊存活著。它們不僅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偷吃和破壞人類的勞動成果更是它們的特長,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被它們咬到,那麼身上就會出現過敏或是大泡泡,也就是如此蟑螂成了人們追殺的對象,只要看見蟑螂絕對會有人拿拖鞋拍上一拍。
  • 床上放什麼可以驅蟑螂
    蟑螂確實是一種比較令人討厭的害蟲,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交流的平繁,越來越容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和家裡面,特別是那種小小個的德國小蠊小蟑螂,跑得又快,而且這種蟑螂還不怕人,白天有時候還出來活動,都是煩死人了。
  • 廣東的蟑螂有多可怕?聽說看完這篇,再也不怕蟑螂了
    戚根賢: 蟑螂繁殖能力非常強,如德國小蠊,一生可產4~8個卵莢,每個卵莢有37~44個卵,以最少來算一隻雌蟲一生能產148隻後代;關鍵是它的後代大概兩個月左右就會性成熟,並加入繁殖大軍,一年下來會有4~5個世代,其後代可能達到過億的數量。
  • 蟑螂太可惡了,什麼是蟑螂的天敵
    這是因為通常情況下人類身體所能忍受的放射量為5rems,一旦總輻射量超過800rems則必死無疑。而德國小蠊可以忍受9000-105000rems,美洲大蠊則達到967500rems!所以即使有核子爆炸蟑螂也可以倖存下來。現在美國政府用來消滅蟑螂一年的費用就達到15億美元,大約是用在防治愛滋病預算的兩倍。它們大多數長相都差不多,但是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到有所不同。
  • 外賣點了份鴨煲,裡面挑出40隻蟑螂,網友:確定這不是蟑螂煲?
    外賣點了份鴨煲,裡面挑出40隻蟑螂,網友:確定這不是蟑螂煲?文章為筆者原創,資料均來自網際網路。各位現在還點外賣吃麼?其實外賣這麼長時間,一直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食品衛生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不是問題,因為我們所需要的只是「能夠省事就能吃到的東西」,而對於食品衛生,只要不會將人吃到爬不下床,都沒有什麼問題,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外賣,著實嚇到了很多人。 這件事發生在廣東汕頭,當地澄海區的一名顧客在外賣平臺點了一份鴨煲,鴨煲是什麼東西呢?
  • 世界十大寵物蟑螂,秘魯巨人蟑螂
    這種寵物受到很多人的喜歡那麼秘魯巨人蟑螂到底是什麼了呢,一起來看看把!秘魯巨人蟑螂  秘魯巨人蟑螂雖不是最大的品種之一,但結合寬大的翅感覺還是很龐大的。在小強中也算是生長緩慢的品種,需要9個月才可到成體。雌雄都有翅但不能飛行,不能爬光滑物體,在蟑螂收集者中是很受歡迎的不凡品種。  秘魯巨人蟑螂原產於中南美洲,體形特徵 體形55mm~70mm,通常雌性大於雄性。
  • 在澳洲家裡有蟑螂!如何除乾淨?????
    一個屋放一個,比較大的空間8平米左右1個吧。把開關打開之後,關上屋門人離開,大概過3個小時以後回來,有驚喜……除了鮮夾竹桃葉、花之外,還有很多含有強心苷的植物,它們的花卉、枝葉同樣對蟑螂有驅趕的功能,如萬年青、羊角拗、槓柳、金盞花、鈴蘭等都是含有強心苷的藥用觀賞植物,當蟑螂聞到這些植物的氣味時就會跑得遠遠的。
  • 顏寧首談楊輝學術問題:不嚴肅調查,中國學風建設將是無用功
    前一段時間,中科院上海神經所的明星研究員楊輝被爆出剽竊他人的學術成果,這個事件一經曝光就引起了學術界的轟動,畢竟楊輝在學術界的地位有目共睹,很多人都將楊輝作為的崇拜對象。對於這件事,顏寧也在自己的社交軟體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稱:「只有儘快的將學術不端,技術造假的人嚴肅調查。
  • 了解這10個真相,英語學得更好、更快
    一說到學英語,我們就會想起苦大仇深的場景:單詞記不住,一張嘴就大腦空白……那麼英語學習的真相是什麼?怎樣才能學得更好?早上背單詞,中午看電影,晚上看小說,忙得不亦樂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味勤奮並不能解決問題,不妨試試懶人計劃,例如每天花5分鐘看2頁小說,或者每天背5個句子,你會發現自己可以非常輕鬆的學下來。004 大腦喜歡有趣的內容為什麼很多人成績並不差,卻依然不會用英語?因為我們的大腦不喜歡考試,一考完就選擇自動遺忘。
  • 「亞洲飛人」蘇炳添:想要跑得更快,健身時肌肉要怎麼練?
    雖然我國在110米欄上有劉翔,打破了黃種人不能成為奧運會冠軍的宿命論,但在我國男子100米上,想要在國際比賽中奪冠,以前也是想都不敢想,自從有了蘇炳添,才改變了這一切,讓大家不再迷信體質差異。他創造了無數個第一,讓人們相信在男子百米賽道上,中國人也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