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評概述:這篇文章會儘量減少非必要的開箱曬圖,重點分享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這款產品的使用體驗,回答以下問題:
對星特朗SCTW-80的總體評價,便攜性如何?安裝調試方便嗎,紅點尋星與光學尋星哪個更好用?放大倍數、清晰度怎麼樣,非球目鏡效果如何,看月亮夠用嗎?攜帶組裝體驗
本來想等3月8日(農曆二月十五)之夜,帶著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出去好好拍拍夜景看看星空,一查天氣發現周日以後連續幾天有雨,所以只能打亂計劃,提前出行。
家裡目前已經有星特朗天文望遠鏡130DX ,那個採用牛反式設計,望遠鏡口徑130mm,長度接近1m,並且搭載了EQ2高承載赤道儀,專業是夠專業,但毛重量超過10kg,而且體積碩大帶出去非常必須開車才行,多少有點不方便。相比之下,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為折射式設計,口徑儘管小了一點,只有80mm,但自帶兩個小收納包,攜帶重量只有4kg,頓時感覺出行輕鬆了許多。
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共三個收納袋,一個三腳架收納袋、一個主鏡收納袋還有一個鏡頭收納袋。灰紋防水面料,上面有CELESTRON星特朗的英文標準,整體還不錯。
而三腳架也是兩段式打開的不鏽鋼管三腳架,中間有放鏡頭的三角附件盤,通過卡扣與三腳架扣合,既能增強三腳架的穩定性,又能方便放置目鏡、鏡頭蓋等等。
安裝過程就不詳細說了,實際上和把相機通過快拆板架在三腳架上一樣簡單。因為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三腳架自帶的是結構相對簡單的經緯儀,而不是赤道儀;赤道儀有懸重錘,在架設主鏡的過程中需要調平衡,相對來說複雜不少;但經緯儀的話就是完全沒有這些步驟,在使用中也不存在找北極星對極軸一說。
當然經緯儀在實際使用中用來登高遠眺、遠距離看野生動物等是沒問題的,但對於看星星等運動的天體來說操控體驗還是稍微差一點,因為鎖緊過程中會導致輕微的鏡頭位移,輕微影響對準精度。
從用材來看,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在關鍵部位沒有偷工減料,比如主鏡的鳩尾板、三腳架、經緯儀、主鏡鏡筒、調校旋鈕及內部軌道等都是金屬件。這些關鍵影響望遠鏡使用壽命的部件都是做工很紮實。
雙螺絲鎖緊,增加連接穩定性,當然如果觀察星空,實際上完全可以不接正向天頂鏡直接把目鏡安裝在主鏡上使用:
目鏡的接口都是金屬的:
而鏡頭的遮光罩、尋星鏡、附件盤都是工程塑料的,相對來說更輕質,主要是為了減輕攜帶重量,也無可厚非(特別提醒:此處漏拍了最前面帶標準孔徑的鏡頭蓋,那個也是有用的,可以安裝濾鏡)。
下面是拔下遮光罩後鏡頭鏡片的特寫,光學玻璃材質上面有淡藍綠色的增透膜層:
而配件也比較給力:自帶正向天頂鏡1個、非球面目鏡23mm、10mm的各一個。也就是能實現兩個倍率的觀察:
此外產品還自帶手機支架和目鏡延長轉接環,這些都是很貼心的配件,實際使用中用處大大。
調試尋星體驗
天文望遠鏡由於放大倍數較高,所以在使用時需要通過校準尋星鏡來鎖定目標,以方便用小視角的主鏡來觀察。一般都是在距離望遠鏡500米以外找一個清晰地目標先在主鏡中把目標放到中心。我在實際上是找了一個2公裡之外的小區名的「區「字中心作為了參考點。
調節好以後固定經緯儀,然後在通過安裝調節尋星鏡,使得被觀察的參照目標「區「位於尋星鏡的中心。
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自帶的是星特朗經典的紅點尋星鏡系統,這個系統前面有一個調節左右的旋鈕、尾部有一個調節上下的旋鈕,中間段是光學開關,打開以後尋星鏡中心就會有一個紅色的雷射光斑:
調節的目的就是不移動主鏡,把尋星鏡的中心對準之前的參考「區「字,這樣的話就能實現尋星鏡指哪裡,主鏡同方向觀察哪裡。
對於玩天文望遠鏡的人,普遍有一種錯誤認識,那就是認為紅點尋星鏡沒有後來興起的光學尋星鏡方便。理由主要是是:一是紅點尋星的鏡片上的紅色光斑會影響極暗星的尋星,二是紅點尋星不帶放大倍數,查找小目標不易。那麼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子嗎?
我手中的星特朗天文望遠鏡130DX恰好自帶的是升級的30*6的光學尋星鏡,放大倍數是6倍,支持調焦和十字架旋轉,從實際調試和觀測來看,個人反而覺得紅點尋星更好用,因為其紅點亮度可調節,並且是透明的。
當然如果是搭配觀測深空的高倍率天文望遠鏡,可能光學尋星鏡會自帶6倍放大倍數會更有優勢,但對於口徑80mm,焦距500mm,搭載目鏡23mm、10mm的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本身放大倍數分別是21.7倍、50倍樣的放大倍數看看月亮、土星環、木星條紋、火星極冠還行,受口徑限制,更遠的星星哪怕是搭配更短焦距的目鏡基本也是不可用的。
成像體驗
作為一名望遠鏡愛好者,個人感覺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的儘管是入門級的天文望遠鏡,但附送的目鏡不錯,兩枚都是非球面目鏡(金色圈),比我手中星特朗天文望遠鏡130DX的標配PL目鏡要好不少。
這二者的區別不僅僅在產品做工細節上,更在與視角上非球面鏡可達60度視角。下面是同樣是10mm目鏡,對準2.5公裡外建築目標手機拍攝的畫面:下圖左下角是10mmPL目鏡,只能看到2個窗戶;右下角是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的10mm的非球面鏡拍攝的圖片,同樣放大倍率,可以拍攝到近6個窗戶,視角範圍幾近大了一倍。
用10mm非球面目鏡(即放大50倍)的情況下,觀測採用35mm定焦拍攝畫面中的小黃圈標註的2.5公裡外的店鋪:
我們可以看到完全能看清店鋪的名詞和有無人員出入。不過由於天文望遠鏡的校準更在意清晰度,而不是畸變校準,所以像場畸變比較大一點。
3月7日下午是日月同輝,夕陽尚未西下,月亮已經早早掛在天空,而我手中除了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的23mm、10mm的非球面目鏡,還有一個自己保存的星特朗4mm的非球面目鏡,直徑通用為34mm, 所以就拿來拍月亮做了對比:
下面是10mm非球面目鏡與4mm非球面目鏡結構對比,4mm目鏡的視角62°,做工感覺更好一點。
這樣一來,我用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就獲得了光學放大分別是21.7、50、125倍的月亮成像(由於手機支架角度換鏡頭時懂了,最後一張圖手機旋轉90度拍攝的)。這樣一來你就會發現:50倍看月亮是剛剛好,125倍看月亮實際上只能看到三分之一的區域,細節當大以後更清晰,環形山有立體感。下圖從左到右依次是23mm目鏡、10mm目鏡、4mm目鏡拍攝圖:
再來張特寫,下面這張圖就是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50倍看月亮的極限, 不過這樣的圖片估計用1億像素手機是拍不出來的。
125倍的圖也再來看一下:(買一個星特朗4mm非球面目鏡可以實現)
另外在太陽落山後,天色漸暗時,一行幾人看到對面山上預估5公裡以外有一個閃爍的光點,大家都好奇是山林著火了還是有晚上施工的工程,這種用10倍雙筒望遠鏡看不清的目標,用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50倍就能完美解決:
從鏡頭中看到應該是有農民在耕地裡偷偷燒秸稈:
總結
總之,星特朗SCTW-80天文望遠鏡這款望遠鏡除了三腳架和經緯儀略顯低端,其他配置都還不錯。80mm口徑、500mm焦距,配合自帶的23mm、10mm目鏡上可輕鬆看月亮環形山,下可超遠距離觀察;而且目鏡為非球面鏡,視角比普通目鏡大一倍,紅點尋星鏡實際使用體驗也不比光學尋星鏡差。自身可以實現21.7倍、50倍放大,如果自己選購配件,放大125倍一樣清晰可用,這樣的表現完全夠學生黨或者天文愛好者入門使用,而且重重量4kg,也非常輕便,上山看野生動物也能輕鬆背在肩上,屬於性價比比較高的一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