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浴霸、穿毛衣、睡加熱石
怕冷動物過冬有「神器」
受強冷空氣影響,北京地區出現寒潮天氣,人們紛紛添衣,防寒保暖。面對降溫,動物園裡的動物們如何禦寒?昨日,記者在北京動物園看到,在浴霸溫暖的燈光下,剛吃過早飯的大食蟻獸懶洋洋地趴在窩裡,舒服得直搖尾巴。動物園大批怕冷的動物在毛衣、加熱石等「保暖神器」的加持下,正在舒適地度過「暖冬」。
昨日,北京動物園兩棲動物爬行館,飼養員為輻紋陸龜穿毛衣保暖。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神器1 毛衣
幼年陸龜穿上定製毛衣
「你瞧,陸龜怎麼變成『恐龍』了!」看到工作人員給巴掌大的輻紋陸龜穿上毛衣,兩位遊客捂嘴直樂。陸龜穿上了毛馬甲,照樣被遊客認了出來。
記者看到,這件黃色的小毛衣十分精緻,外形是劍龍的模樣,不僅有背部骨板,還有條長尾巴,小陸龜穿上後更萌了。怎麼想到給動物穿毛衣?原來,北京動物園工作人員和國際動物園的外國同行交流時了解到,英國有一家動物園,天冷的時候會給陸龜定製手工毛衣。
「我們覺得這是個行之有效的保暖方式。」工作人員解釋,龜的肺部緊貼背甲,如果環境溫度不夠,它們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一旦得了肺炎,就很容易導致死亡。考慮到幼年龜抵禦寒冷的能力差一些,從去年開始,他們專門給小陸龜定製了毛線版的嬰兒保暖套裝。
象龜獸舍室內溫度保持在27℃左右。
神器2 浴霸、暖風
象龜曬「日光浴」吹「海風」
浴霸橙黃色的燈光灑下來,在地面形成一個大光圈,象龜就窩在這團溫暖裡,一動不動。飼養員拿新鮮的香蕉來餵它,它都慢悠悠的,懶得挪窩兒。
除了剛過10月就開啟的暖氣,浴霸可謂是動物園裡最常見的「保暖神器」了,每年環境溫度低於24℃,浴霸就會開啟。
浴霸的燈組分為兩種,一種是發射黃光的浴霸燈,用於提供熱量,24小時開啟;另一種是發白光的全光譜燈,能模仿太陽光的紫外線和熱度,通過定時器開啟,9點運行,16點關閉。
據北京動物園兩棲爬行館飼養主管喬軼倫介紹,象龜的攝食等行為都是受到溫度影響,如果溫度過低,它們就無法正常活動了。「燈組為象龜提供了一個可選擇的曬點,曬點範圍內可以達到35℃,象龜非常喜歡曬背,把全身都曬暖和了,再去正常活動。」
象龜的獸舍裡還有3組出風口,不斷吹出暖風。「這種象龜是海島型陸龜,原產地有海風,一年四季沒有冬季,溫度在24℃-30℃。」喬軼倫說,展廳裡不僅設置了水池、加熱燈組,還配備暖風口,保持環境溼度。立冬時開一組暖風,「三九」時三組全開,保持環境溫度不低於25℃。
此外,記者在大食蟻獸獸舍看到,獸舍的暖氣上擺放了水槽和綠植,以提高環境溼度。
神器3 電加熱石
「電熱毯」促進蜥蜴消化
除了後背暖和,肚子也不能著涼。荒漠麻蜥乖乖地趴在石頭上,享受腹部的溫暖。它身下的並非真石頭,而是偽裝成石頭模樣的電加熱石。
如果說曬浴霸是「洗日光浴」,加熱石就相當於「電熱毯」。在野外環境下,中午時分,太陽把石頭烤得溫熱,蜥蜴喜歡趴在上面,石頭上的溫暖傳達到腹部,可以促進它的消化。在人工飼養環境下,飼養員們也為蜥蜴創造了仿自然的生態條件。
而對於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水龜、蛙類等兩棲爬行動物,動物園則用加熱棒給水體進行加熱,保證動物們生活在適宜水溫範圍內的水體中。
河馬館,專門有一個小鍋爐用來把水加熱。
神器4 熱水、草墊
河馬泡上溫水澡
黑麂睡上草「褥子」
天氣漸冷後,活潑的黑麂有了柔軟的草「褥子」,幫它阻隔冰涼的地面。進入冬季,園方利用稻草和落葉,在獸舍內鋪裝了厚厚的草墊,提升保暖性。
在河馬館,專門有一個小鍋爐用來把水加熱,為河馬「泡澡」做準備。水池供應的是恆溫水,河馬泡在水池中既能保證生活習性又能防寒保暖,河馬水池溫度通常在22℃-24℃。
北京動物園飼養隊福利組技術主管曹雅妮介紹,動物園中有一多半的動物來自熱帶和南半球,它們都怕冷,需要格外關懷。園方還調整了飼料,增加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的美食,通過增加動物們的體脂含量來提高動物抵禦嚴寒的能力。
此外,場館及動物進出通道還加設了門帘。「針對不是特別怕冷的動物,一些獸舍只開放動物體型寬窄的門,使其可以自由出入,同時保證室內溫度。特別冷的時候,動物將不再被外放。」
新京報記者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