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吻是人與人之間表達愛意的方式,可對於孩子,特別是新生兒來說,親吻也可能成為「死亡之吻」!
美國西得梅因的妮可和西恩·西弗裡特於7月1日迎來了他們可愛女兒瑪麗亞娜的降生,並於六天後舉辦婚禮。婚禮上小女孩突然病倒,被確診為患有皰疹病毒Ⅰ型腦膜炎。
醫生判斷,很可能是某個家人或朋友通過親吻把病毒傳染給了寶寶。可憐的瑪麗亞娜在7月18日離開人世。
妮可希望女兒的經歷能給大家敲響警鐘,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她提醒父母們:別隨便讓「任何人」都能看你的寶寶,更別讓人隨便親吻你的寶寶。
孩子那麼小的身體上插滿了各種管子,真是讓人心疼!
對於妮可而言,好意來探望女兒的親人與朋友竟然成為了殺死自己女兒的隱形兇手,這個事實讓她情何以堪?
新生兒被親吻後感染病毒並非偶發事件,之前英國的一個小寶寶被親吻後也感染了皰疹病毒,幾度病危…
下圖是感染皰疹病毒寶寶的慘狀:
作為父母,我們務必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與「來訪者」保持安全距離,拒絕「死亡之吻」!
這件事讓我聯想起中國的坐月子、新生兒滿月才見賓客等習俗,確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生產後的特殊時段,媽媽的身體還未恢復,新生兒的抵抗力又不完善,減少母子與外界的接觸,對媽媽和孩子都起到了保護作用。
很多人喜歡批判傳統習俗,對舊有觀念全盤否定,我並不認同,好的就該接納和傳承,陋習必須被過濾和摒棄。
就連很多動物的媽媽都在幼崽初生之時禁止其他活體靠近,包括爸爸。這種動物的本能也是出於對幼崽的保護。
小嗨在這裡誠懇的提醒大家,新生兒的抵抗力很低,親吻會給寶寶帶來無法預料的危險。
如果下面幾類人想要親寶寶,請直接拒絕(如果寶媽自己出現下面的情況,也不要親寶寶):
1、感冒的人
有感冒症狀或是感覺自己快要感冒的人,都要避免跟寶寶親吻。
2、化濃妝的人
化妝品裡含有一些不適合寶寶的成分,親密接觸時,這些成分會沾到寶寶的皮膚,甚至進入寶寶體內,可能引發接觸性皮炎甚至抗生素耐藥。
美國就曾經有嬰兒與化濃妝的媽媽臉貼臉,誤舔食了母親臉上的脂粉,而鉛中毒…
3、長水皰的人
如果臉上、唇角、眼睛、手腳等地方長有水皰,這是單純皰疹病毒局部感染的典型表現。這種病毒,對抵抗力弱的新生兒來說,很可能致命。
單純皰疹病毒,可以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播,不僅不能親吻嘴巴,只要是長皰疹的地方都不能碰到寶寶!
4、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
幽門螺桿菌會引起胃黏膜慢性發炎、甚至會導致腸胃潰瘍。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跟寶寶共用餐具、或親吻寶寶,寶寶就有可能被患者唾液裡的病菌傳染。
5、有口腔疾病的人
成人口腔裡存在無數細菌,如果你有蛀牙、牙周病,絕對不能隨便親寶寶,這些細菌可能會通過唾液傳播給寶寶,傷害寶寶的乳牙。
6、拉肚子的人 拉肚子的人口腔極有可能存在病原體。便後沒有洗乾淨手,再接觸寶寶也可能會傳染寶寶,增加寶寶感染性腹瀉的機率。
其實對於現在的媽媽們來說了解相關預防知識並不難,難就難在如何把關。
中國社會向來看重人情,來家裡看望孩子的通常都是至親好友,面對他們的好意,我們往往覺得無法推卻。
尤其是老人,育兒觀念相對落後、守舊,往往固執的認為自己生養過孩子,有經驗,不理會新一代媽媽們的所謂「科學育兒觀」。
在這樣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作為媽媽的我們務必堅定,保護孩子是我們的天職,孩子的安全不容出錯。一定要當機立斷,禮貌的表明立場。如果對方不聽,可以直接舉出類似事例,說明嚴重性,正面拒絕不用糾結!
還可以為寶寶定製特別的衣服,上面寫著「不要隨便親我,我不喜歡」,每有訪客,就提前給寶寶換上…
總之在寶貝的安全面前,其他問題都必須退讓!
小女孩的不幸遭遇還引發了我的另一個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其實人與人之間即使再親密,也無法迴避一個「安全距離」的問題。即便是最親密的父母與孩子,妻子與丈夫,兄弟姐妹,戀人,朋友,相處的時候都不宜越界。
物理距離上太靠近會產生壓迫感,心理上的過分逼近與幹預會產生不適感,甚至厭惡感。
這個界線不僅限於成人之間,也同樣適用於孩子。
記得女兒小的時候,家裡有個親戚每次遇到總是喜歡親女兒的嘴,我特彆氣憤,但礙於情面,總是敢怒不敢言。現在想想自己真是太懦弱,當時應該毫不猶豫的阻止。
我家樓下有個大媽,這位大媽沒事就喜歡站在垃圾桶邊上撿飲料瓶。可怕的是她每次看見我女兒都喜歡的不行,掐掐臉,拉拉胳膊,摸摸頭髮,嘮叨個沒完,還打聽到了我住幾樓,來我家敲門。弄得我每次下樓都有陰影,就怕再遇到她。
朋友有一次對我訴苦,說婆婆總是偷偷給她5個月大的兒子餵花生,還自己用嘴嚼碎了再嘴對嘴的餵孩子,弄得她兒子每次吃完花生都嘔吐好久。
小時候鄰居家有個阿姨,喜歡孩子喜歡的不得了,每次看見孩子就衝上去又親又咬。後來她因這種行為付出了代價,在一次參加婚禮中,她又去「親密接觸」一個剛認識的小孩,把孩子嚇得大哭,被孩子的家長當場大罵一頓。
類似問題很多,其實是集中反映了大人對孩子的不尊重。
人們往往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小玩偶」,摸摸,親親,甚至玩弄似的碰觸孩子的私密部位。
他們沒有想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雖然還不具備個人保護意識,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不被尊重。不僅對別人的孩子如此,對自己也孩子也同樣。
愛孩子不僅體現在保護,更體現在尊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人」字不僅僅指大人,也包含孩子。
如果能秉持著一份足夠的尊重,又怎麼會做出那些逾越界線的行為呢?
無論與大人還是孩子相處,懂得保持安全距離,不越界,才能舒適而安全,如沐春風,這也是良好個人修養的體現。
一個充滿愛意的「死亡之吻」吞噬了瑪麗亞娜幼小的生命。
為人父母的我們都應該吸取教訓,防患於未然:請不要隨便讓人接觸和親吻我們的寶寶!我們也要對別人家的孩子保持安全距離!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littlehigh小嗨)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